《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基础技能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从前期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中,必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场地地形图和进行定位放线、施工测量、变形测量和竣工测量等技术服务,特别是施工阶段,每道工序首先要做到的工作就是测量放线。
因此,具备建筑施工测量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事职业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同时为学习后续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并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测量基本工作、小地区控制测量及计算点位坐标的能力,具有初步测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
具备进行民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技能;具备进行高程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投测和高程传递的技能;具备进行工业厂房柱列轴线和构件安装的测量工作的技能。
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初步掌握工程测量的工作流程;会操作和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具备查阅各种规范和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理论模块和技能模块两部分组成,并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测量基本知识与技能阶段
总学时数为118学时,以完成三个学习模块的10个项目内容为主线,以完成各任务中不同工作项目的知识与技能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按工作任务和项目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每个任务都安排一定课时的实训,以便边教边学和边做。
第二阶段:综合测量模拟实训阶段
本阶段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融会贯通,模拟完成典型实际测量的有关工作项目,综合测量模拟实训的教学内容按一个大的项目组织,其中包含五个分项目,每个分项目又包含若干个具体的工作子项目,此外,还有操作考核和实训总结。
四、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角度、距离、高程测量和误差的知识,运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垂准仪等测量仪器完成建筑物施工放线的方案制定、实施、成果评价和建筑总平面图测绘,并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提高与人沟通共处的水平。
1、知识目标
(1)、能描述仪器基本构造和仪器的工作原理
(2)、能叙述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的方法
(3)、能叙述测量工作原则和施工测量规范
(4)、能描述误差的基本知识和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垂准仪
(2)、能进行仪器常规项目的检查和一般处理
(3)、能根据具体工程制定小型常规建筑物的放线方案
(4)、能依据相邻参照物进行平面放线,能进行水准仪抄平和经纬仪投测
(5)、能根据具体工程制定大型复杂工程的放线方案
(6)、能利用全站仪进行控制点检核和坐标放线
(7)、能利用垂准仪进行建筑物垂直度控制
(8)、能进行建筑变形观测
(9)、能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0)、能根据过程中变化的情况调整方案,能对所完成工作进行评价
3、态度目标
(1)、能按企业有关文明生产的要求,做好工作地整洁,工件、工具摆放整齐,及时保养。
(2)、具备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3)、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善于沟通、善于表达的能力,部分学生具备组织领导能力,能妥善处理工作成员的利益分配、矛盾和不同意见。
4、获取证书和职业岗位:能获取测量员或施工员岗位证书
四、教学实施
综合利用多媒体课件、视屏、电子习题库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努力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
五、考核与评价
考核评价突出全面考察学生素质。
重点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操作技能,数据记录、处理与评价能力,实习报告书写能力等方面考核学生。
在考试方面实行教考分离,每份试卷从试题库中随机根据题型按比例抽取。
试题库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全面深入地领会大纲、全面细致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试题库每学年都要进行充实。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把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能力考核两个方面,同时也注重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的结合。
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的方式,考试内容围绕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进行。
为了考核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知识拓展性,考试题目中有一定的开放式题目,这有利于客观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操作技能考核在《建筑施工测量》课的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理论知识向实际动手能力的转化,关系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目标的实现。
在操作技能的考核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对测量仪器构造的了解、对测量仪器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常规测量的观测方法和记录方法以及观测成果的计算等,而且在考核中提出一些测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问题,以考核学生对施工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核内容主要体现在出勤率、训练表现、训练内容质量、训练成果答辩情况、训练成果评阅等方面。
考核方式分小组采用学生自评(占15%)、互评(占15%)、现场展评通过教师综合(占40%)。
选优作业通过课程组老师集体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