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承租人融资租赁信用风险评价

承租人融资租赁信用风险评价

承租人融资租赁信用风险评价作者:彭佑元兰美娜来源:《会计之友》2020年第10期【摘要】以100家涉足融资租赁的装备制造業上市公司承租人为样本,对2017年主要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识别了融资租赁交易过程中信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承租人的信用风险进行了有效预测。

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承租人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与其信用风险水平负相关,且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违约率高于履约率。

最后,从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承租人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的识别及信用风险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 融资租赁; 信用风险; 因子分析法; Logistic回归【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0)10-0023-08一、引言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2001年、2006年、2011年以及2016年的五年规划纲要中均提出“要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2019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取得很大进步,成为全球装备制造大国。

但我国装备制造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少、基础制造水平差、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1 ]。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大力提高各类产业创新,引入专业人才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等,这些举措均离不开金融方面的支持。

虽然国家层面上对装备制造业公司给予高度关注和相应的政策扶持,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次贷危机等国际因素影响的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公司仍面临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问题。

此时,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指由承租人选择设备及供应商,然后与出租人达成租赁合同,出租人从供应商处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再将该设备作为租赁物出租给承租人,并收取承租人一定租金的一种交易模式[ 2 ])以其“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独特优势,在装备制造业中兴起。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规模增长快,并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扬长避短,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金融市场。

根据《2017中国融资租赁业最全发展报告》,涉足融资租赁业行业排名第一的交通运输设备和第二的通用机械设备就属于装备制造业,由此可见装备制造业利用融资租赁模式比较密集。

从目前市场情况看,装备制造业利用融资租赁模式进行融资或者融物,出现了极大的信用问题。

许多作为承租人的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出现严重的违约现象,如逾期或拒支付出租人租金、损毁租赁物等。

信用风险水平的攀升,一方面使得出租人对装备制造业产生消极看法,严重阻碍了该行业的有效融资;另一方面影响了装备制造业和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因此,开展对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承租人违约状况的评估研究,不仅可以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且对打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实现国家实体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所以,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从融资租赁模式较密集的装备制造业着手,对装备制造业的信用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填补了目前对装备制造行业承租人信用风险评估研究的空白。

二、文献评述目前,关于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承租人的信用风险研究较少。

管七海等[ 3 ]构建了违约判别模型评估制造业短期贷款公司的违约状况。

曾诗鸿等[ 4 ]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研究,并指出该行业的金融环境存在不成熟和不规范现象。

段一群等[ 5 ]、彭中文等[ 6 ]指出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存在融资约束,金融支持力度弱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任曙明等[ 7 ]指出装备制造业公司因为产品技术含量高、研制难度大、资本密集度高,正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

从融资租赁承租人的信用风险研究层面看,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关于融资租赁信用风险的来源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的研究。

江小华[ 8 ]指出融资租赁市场环境差、信用风险高等情况阻碍了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庞跃华[ 9 ]研究了出租人在交易过程中面临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等,着重指出信用风险应是出租人最先考量的。

苗绘等[ 10 ]指出建立风险监测预警、补救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有助于化解承租人信用风险。

王筝[ 11 ]研究表明出租人面临的信用风险源有供应商延期交付设备、承租人未如期支付租金、租赁物的损毁等,由此构建了“资产+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第二类是对承租人信用风险采取何种评价方法的研究。

Mathias[ 12 ]运用样本统计分析法对金融机构发布的上万份租赁合同进行分析,得出实物抵押品能有效降低融资租赁的信用风险。

Grenadier[ 13 ]提出一个理论框架可以用于确定租赁主体的均衡信用分布。

任维哲等[ 14 ]依靠KMV模型,构建了信用溢价指标来衡量承租人的信用风险。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承租人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方面的研究较少,但是进行信用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多,评价方法包括AHP、模糊评价法、DEA、SVM、Logistic回归等。

AHP具有较强的主观性,SVM方法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评价模型,DEA 用于分析投入产出数据。

鉴于这些方法的局限性,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法,对承租人融资租赁信用风险进行评价。

因子分析法可以有效解决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中指标过多的问题,Logistic回归法所需数据要求较低、计算简便,且因变量是典型的二分类变量,计算结果表示0—1的履约概率,适用于对承租人融资租赁信用风险水平进行预测研究。

三、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承租人发展状况(一)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承租人基本状况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生产和服务活动提供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 15 ],是制造业的灵魂,而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6 ]。

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金属制品、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讯设备、仪器仪表7个子行业。

本文根据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2017年报中的財务报表,将报表中长期应付款列表中存在应付融资租赁期末余额的公司定义为承租人,筛选出184家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剔除了被ST、*ST和数据不完全的公司,最后留下100家样本公司。

样本公司基本情况描述如表1所示。

从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承租人的地区分布上看,全部样本中华东和华南的上市公司占60%,华中、西北、东北和西南的上市公司比例均低于10%,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承租人的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地区分布并不均衡。

从所属子行业的分布来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公司最多(占48%),仪器仪表制造业公司最少(占10%),总体上看,上市公司在各个子行业分布较均匀。

从融资租赁情况看,有72%的上市公司采用直接融资租赁的模式,即以“融物”方式,包括租赁机械设备、厂房等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有19%的上市公司采用售后回租模式(售后回租是一种类信贷业务[ 17 ],用来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售后回租在大型公司中的使用率占到95%),还有9%的公司未明确说明具体采用的融资租赁模式。

总体分析可以发现利用融资租赁进行“融物”的公司比例大于“融资”的公司,但仍有很多大型公司是为了解决公司流动资金的困难或者盘活固定资产等才使用融资租赁模式。

参考《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中企业分类,本文根据在职员工人数和营业收入,将100家样本公司的规模进行了划分,大型公司有89家,说明融资租赁模式盛行于大型公司。

(二)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承租人财务状况1.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承租人融资状况装备制造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引入来投资设备和技术改造等。

通常意义上,相比其他行业公司,装备制造业公司的固定资产数额大、抵押品价值高、公司规模也较大,融资的难度会相对较低。

然而,在实际中,由于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在技术、生产和使用上的特殊性以及公司内部机制不健全、外部融资渠道不畅通或者融资市场不完善等,装备制造业公司常常得不到充分的资金供给,这就要求其不断创新融资路径。

银行抵押贷款以往是很多公司选择的融资模式,但是其有融资成本高、贷款难度大等缺点,虽然国家出台了若干政策来引导各方促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但实际运作中,商业银行优惠政策并未向装备制造业倾斜,信贷投放力度仍然很低。

在公司资金短缺、难以获得信贷资源的情况下,融资租赁成为很多公司的首选。

融资租赁对扩大公司投资和促进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有显著作用[ 18 ]。

欧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机械设备都采取融资租赁,通过融资租赁模式完成了全球近1/3的投融资。

2.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承租人偿债能力承租人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租金是否按时支付方面,本文将100家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按照地区进行划分,采用资产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三个指标的均值来描述各地区样本公司的偿债能力(见图1)。

根据图中走势可以发现,偿债能力较强的是东北和华中地区的上市公司,偿债能力最弱的是西北地区的上市公司,说明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可能与所属地区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

四、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承租人信用风险评价模型(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上述分析,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承租人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公司财务状况,因此,对公司信用风险的评价通常转化为对其财务状况的衡量。

(1)公司规模。

公司规模可以用公司员工人数、占地规模、利润总额等来表示,公司的规模和经营能力有一定的关系,公司的规模越大,公司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鉴于数据的公开性等因素,本文选取了员工人数、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来评价公司规模的情况。

(2)盈利能力。

公司盈利能力与进项收益有关,反映该公司赚取收益的能力以及资本增值的能力。

本文用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每股收益四个比率来反映公司的盈利水平。

(3)营运能力。

公司对资源的利用水平以及市场部、销售部等部门的协调度反映了公司的营运能力。

鉴于资金周转水平可以反映公司运作的效率,本文采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来代表公司营运能力的高低。

(4)偿债能力。

公司偿还长期或者短期债务的能力,就是公司的偿债能力,其代表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对债务偿还的保证程度。

本文用资产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来代表公司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

(5)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又称成长潜力,代表了企业的成长性,体现了企业不断积累壮大的潜能。

本文用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来评价公司的价值增长。

(6)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指企业提高组织效率、减少资源浪费的能力。

年化期间费用毛利比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可以有效地反映公司付出成本的回报,比率越高,表示管理效率越好,故本文用这两个指标表示公司管理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