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1.学习扩写句子。
2.初步掌握给文章分段的方法(一)【】看句子,想一想你能对这个句子提出怎样的问题?同学们去参观。
例如:到什么地方参观?【参考答案】去参观什么?为什么去参观?(还可以有别的问题)同学们到自然博物馆去参观;同学们到自然博物馆去参观黄河象骨骼化石;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学们到自然博物馆去参观黄河象骨骼化石。
【】学习扩写句子一、学一学。
一个句子最基本的成分是:谁(人或事物)干什么(怎么样)。
为了表达的需要,我们时常会在句子的这些内容前边加上一些合适的修饰词语,句子的基本的成分就像是一棵大树的主干,其它成分好比是枝叶。
它们能够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具体,明确,生动。
例如:天空中挂着圆月。
什么样的天空挂着什么样的圆月?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注意:扩句中应注意:要在原句基础上扩。
二、练一练。
1.先提问题,再扩写句子。
我们玩游戏。
提问: 扩写: 2.扩句(最少两处)。
能力惊人。
3.照样子扩句。
例:老师批改作业。
(辛勤的)老师(认真地)批改(刚刚收到的)作业。
柜台里摆放着玩具。
【答案与提示】1.什么时候?在哪?怎样地?玩什么游戏?下课时,我们在操场上高兴地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提示——根据问题,只要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作为扩写内容。
2.鸟类飞翔的能力十分惊人。
提示——按要求不得少于两处。
做题时一定要仔细看题目的要求。
3.商店的柜台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玩具。
提示——(1)这是常见的句子形式。
谁 干 什么 (2)要认真看例子 (3)“的”名词前,“地”动词前。
注意写句子时词语的搭配一定要合适。
扩写 “小刚去看演出。
”下面两句哪句对? 小刚兴致勃勃地去礼堂看精彩的演出。
小刚和妈妈一起去礼堂看歌舞。
【】给文章分段一、学一学。
我们在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后,就要给文章分段了。
这里说的“段”,不是指自然段。
我们说的“划分段落”,是指把一篇文章划分长几个大的意义段落。
给文章化分段落,可以了解文章是按怎样地次序安排材料的。
划分段落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同时帮助我们学会组织安排作文材料,提高作文能力。
给文章分段的方法: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写人叙事的文章都会有前因后果,都会交代清楚来龙去脉,这样的文章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也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划分。
只有找准事情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正确地划分段落。
例如:一位大的“军神”1916年3月,刘伯承在一次战斗中,勇敢杀敌,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伤了右眼,伤势严重。
同志们把刘伯承送进一家德国人办的医院,沃克大夫决定立刻动手术。
听说麻药会伤害人的脑神经,刘伯承要求手术时不打麻药。
他为了革命,需要一个高度清醒的大脑。
沃克大夫听说病人不让打麻药,大吃一惊。
他对刘伯承说:“你能顶得住吗?”我要摘除你右眼坏死的眼球,还得一刀一刀割掉烂肉。
”刘伯承微微一笑,说:“试试看吧!”手术开始了,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大夫,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替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最后,他终于开口对病人说:“你忍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
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筋暴起。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手术结束了,刘伯承脸色苍白,勉强一笑:“大夫,你割了我72刀,对吗?”沃克大夫十分佩服地说:“对的。
你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刘伯承虽然失去了右眼,但他出众的军事天才和清醒的政治头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不愧为我们党和军队的伟大的“军神”。
这篇文章写的是刘伯承同志眼睛受伤,要求不用麻药做手术的事情。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青年刘伯承在一次战斗中右眼受伤,且伤势严重。
第二段(第2至7自然段)为了有清醒的大脑,刘伯承坚决不让上麻药。
手术中,它强忍着刻骨的剧痛,一声不吭。
手术结束了,刘伯承被沃克大夫称为“了不起的军神”。
第三段:(第8自然段)刘伯承出众的军事天才和清醒的政治头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2.按时间顺序分段: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的,在文章中标明时间的词语和句子比较明显,这种词句往往出现在段的开头。
如果把这些语句找出来,分段就比较容易了。
例如:鲶鱼跑了傍晚,爸爸回来了,喜滋滋的。
他买回了3条活蹦乱跳的鲇鱼,说是小贩要回家,廉价卖给他的。
爸爸说:“鲇鱼聪明得很,它会不顾一切地设法溜掉,一定要严加防范!”爸爸把装鱼的桶提进离卫生间很远的厨房,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压上一块大砧板,还仔细看了看,这才放心地走出厨房。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听见爸爸在厨房里大叫:“鲇鱼跑了!”我连忙从床上蹦下来,跑去看。
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两条正在挣扎的鲇鱼已经靠近卫生间。
另外一条遍寻不着,大家分析它已经通过卫生间的下水道跑掉了。
妈妈埋怨爸爸:“都是你,昨晚说的话都让鲇鱼听见了。
”后来,我知道了这件事,便暗暗赞叹: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这篇文章写的是爸爸买来鲶鱼,结果第二天有一条鲶鱼跑了的事。
文章的开头出现了表示时间的词:“傍晚”“第二天一大早”“后来”。
根据表示时间的词语,全文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至2自然段)爸爸买来三条鲶鱼,并采取严密措施,防范鲶鱼逃跑。
第二段(第3至4自然段)第二天鲶鱼还是逃了,妈妈埋怨。
第三段(第5自然段)我却赞美拼搏中的生命。
【】小铁锤铁锤12岁,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长得很结实。
他非常的聪明、勇敢。
经常给村民探听消息,是个小小情报员。
有一天,他装做放羊的孩子,赶着几只羊,到南山上去放哨。
突然,他看见了一队日本骑兵,小铁锤赶忙给村民报了信。
村里人都躲了起来。
可是,当他想再去给民兵报信时,日本兵发现了他。
前面的人从一匹大白马上下来,对小铁锤说:“小孩,你是干什么的?我看你可像个小八路呀。
”小铁锤指着羊群说:“放羊的。
”鬼子没有看出什么问题,就让小铁锤把羊赶进李家院子。
小铁锤看见了那匹大白马,心想:我要是能骑着这匹大白马去给民兵送信,那可比走着快多了。
于是他对日本人说:“我给你喂喂马吧,让它吃饱,再给他洗洗澡,让它更好的为你服务。
”日本人听了很高兴,就说“去吧,去吧。
好好喂它,丢了杀你的头。
怕不?”小铁锤说:“怕!”其实他一点都不怕。
小铁锤牵出了马,翻身上马,两腿一夹马肚子,用手使劲一拍马屁股,嘴里大喊:“驾!”大白马像一道白线飞了出去,带着小铁锤一溜烟的去给民兵送信了。
后面,传来了日本兵的叫喊声,接着是杂乱的枪声,但是越来越远…… 1.按要求填表。
要查的字部首查字法 音序字典里的解释应选取哪种解释部首余笔 探听(1)寻求;(2)探测; (3)试探;(4)做侦案工作的人装做(1)衣物;(2)打扮; (3)假作;(4)安放。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鬼子没有看出什么问题。
”原因是( ) (1)小铁锤打扮得像放羊的孩子。
(2)小铁锤在鬼子面前十分沉着。
(3)小铁锤愿意给鬼子的马饮水。
3.按要求填表。
4.小铁锤是一个( )。
(1)痛恨敌人的孩子 (2)保护群众的孩子 (3)聪明的孩子顺序段的主要内容从哪个自然段起到那个自然段止第一段 小铁锤看见日本鬼子赶快回村报信。
第二段 小铁锤牵走鬼子的马说去饮水 第三段小铁锤骑马跑进了山沟【答案与提示】1.探:扌 8 T (1)装:衣 6 Z (3)2.(2) 3.1至3;4;5至6。
4.(3)【】从军行王昌龄·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词释义青海:地名,在今青海湖。
雪山:指祁连山,常年积雪。
玉门关:在今甘肃玉门,是唐代的边疆重镇。
破:击败。
楼兰:汉代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东南一带。
西汉时楼兰国王勾结匈奴,多次杀害汉朝使臣。
这里借指侵扰唐朝西北地区的敌人。
古诗今译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名句赏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两句描写了青海的阴云滚滚,遮天蔽日,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
这里用了一个“暗”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云块的广大、云层的厚重,从而隐喻着边疆生活的艰苦和战场拼杀的凶险。
守卫边疆的将士挺立在孤城上,警惕地遥望着四周。
一个“孤”字衬托出形势的严峻和将士的英勇。
后两句具体地写出战士们的险恶处境,仅仅战场的风沙已经足以穿透将士的铠甲,而无数次战斗中,敌人刀剑不是更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吗?但是,为了国宝,他们早已奋不顾身,实践着不破顽敌、决不回师的誓言。
诗中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并且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衬托的手法,达到了十分动人的艺术境界。
【】老师的心意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
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
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
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
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
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
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沙滩上。
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
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
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
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
写大海的:写山峰的:写涛声的:2.填空回答。
俞伯牙是时代的琴师。
他曾拜为师,苦学三年,创作了一部名叫《》的乐曲。
3.给短文分段,用“||”标出。
4.“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老师的用意是什么?【答案例举】1.一望无际高耸入云惊涛骇浪2.春秋成连《高山流水》3.第1自然段是一段第2.—3自然段是一段第4自然段是一段。
4.让他明白亲身体会比闭门造车的创作更加生动。
【】爸爸可以省钱了爸爸,你可以省钱了!”“省什么钱?孩子。
”“今年你不用再花钱给我买课本了,我已经留级了。
”一一天长大爷爷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孙子问:“‘生日’是什么意思?”“生日嘛,就是说爷爷是今天出生的。
”孙子听了,瞪大眼睛说:“嗬,今天生的怎么就长这么大了呀!”教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