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
求下列情况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1)当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10 N 的拉力时; (2)当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30 N 的拉力时。
课后练习
1. 画出图1中物体A 的受力分析图。
图1
2.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B. 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 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这是由于细竹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 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3. 关于静摩擦力的方法,下列错误的有( )
A. 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
B.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 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D. 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有一个限度 4. 关于滑动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动摩擦力不可能是动力
B. 滑动摩擦力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μ
C.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着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D. 滑动摩擦力跟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5. 如图所示,细绳竖直拉紧,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受到的力是( ) A. 重力、绳的拉力 B. 重力、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C. 重力、斜面的弹力 D. 绳的拉力、斜面的弹力
6. 如图3所示,三根质量和形状都相同的光滑圆柱体,它们的重力位置不同,搁在两墙之间(为了方便,将它们画在同一截面图上,重心位置分别用1,2,3标出),设N 1,N 2,N 3分别为三根圆柱体对墙的压力,则( )
A. 321N N N ==
B. 321N N N <<
C. 321N N N >>
D. 231N N N >=
7. 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杆匀速攀上和匀速滑下。
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1f 和
2f ,那么( )
A. 1f 向下,2f 向上,且21f f =
B. 1f 向下,2f 向上,且21f f >
C. 1f 向上,2f 向上,且21f f =
D. 1f 向上,2f 向上,且21f f >
8. a 、b 、c 为三个质量相同的木块、叠放于水平桌面上。
水平恒力F 作用于木块b ,三木块以共同速度v 沿水平桌面匀速移动,如图5所示,则在运动过程中( )
A. b 作用于a 的静摩擦力为零
B. b 作用于a 的静摩擦力为F/3
C. b 作用于c 的静摩擦力为2F/3
D. b 作用于c 的静摩擦力为F
9. 重物A 与B 用跨过滑轮的细绳相连,滑轮挂在弹簧秤下,如图8所示。
若A 重20N ,B 重5N ,滑轮重3N 。
则弹簧秤的读数是 N 。
重力、弹力、摩擦力 典型例题
参考答案:
【例1】D 【例2】C
【例3】C 解析:物体无论是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其重力不变,只是视重发生了变化,物体的重力随在地球上的纬度变化而变化,所以 A 错.
【例4】AC 解析:实际上,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重心的说法是从宏观上研究重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时而引入的一个概念,重心是指一个点(重力的作用点)。
由此可知,重心的具体位置应该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决定,也就是说只要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不变,重心与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就保持不变。
重心可能在物体外,也可能在物体内,对具有规则集合形状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