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共75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 共75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册)13.1分子热运动预习案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分子间的运动规律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熟练掌握探究分子运动的方法。

3.以极度热情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探究案活动探究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3.1—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二:演示液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探究三:演示固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活动探究四: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1、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状态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的分子会运动吗?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3、试一试:在生活中找出一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各小组派代表讲解并交流达成共识。

气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我们在大扫除的时候,看见灰尘在空气中飞舞,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探究五: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1、图13.1-5能说明什么?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3、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小结:1、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和。

并且同时存在的。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

随堂检测1、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多选)()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E、煤炭堆在墙角一段时间后,墙角变黑2.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B.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 D.相互之间存在吸引力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运动 B. 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C.破镜难圆,说明了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 一潭死水,说明了水分子是静止的4.“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C.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D.玻璃表面太光滑5、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碟子中的酒精蒸发变少 B.建筑工地上尘上飞扬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参考答案1、A B E2、B3、B4、C5、A13.2内能预习案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内能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 掌握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习重点: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预习检测1.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4.改变内能的途径是:和。

5.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改变的内能;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改变内能的。

6.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7.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8.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探究案活动探究一:阅读课文7页内能,回答下列问题:1)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2)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有作用力具有______,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有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内能。

3)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越_____,内能越________。

4)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______(停止吗?),所以一切物体________。

讨论: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活动探究二:改变内能的方法1、小组讨论:如何使一块冰熔化?怎样使一根铁丝的内能增大?小结:⑴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____和_____,且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热传递的实质是________;做功的实质_________。

⑵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低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差)2、演示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原因:,说明:。

3、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

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观察瓶内的变化,原因,说明。

小结:⑶对物体做功,内能,温度,实质是能转化为能;物体对外,内能,温度,实质是能转化为能活动探究三:群策群力1、1分钟竞赛:举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2、讨论达成共识:内能和温度的关系⑴物体温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内能的变化?⑵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可能)改变?内能和热量的关系⑴物体内能的变化(一定、不一定)伴随着吸收或放出热量?⑵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热量和温度的关系⑴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不一定)会引起物体温度的变化?活动探究四:学生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1)什么是温室效应?2)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随堂检测1.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_______,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____2.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B .物体温度为0℃ 时内能为零C .双手互搓,手的内能不会增加D .内能可自动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3.冬天双手对搓一会儿感到暖和,这是利用_____ 方法来使手暖和的。

在炉旁烤火身体感到暖和,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法使人体温度升高。

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为0℃的物体的内能为零B.物体的温度升高,物体内能就增大C.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物体的内能就是物体内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的总和5.下列现象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划火柴时,火柴燃烧C.柏油马路被太阳晒热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6、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瓶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B.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硝化棉燃烧,是因为活塞与玻璃筒壁摩擦生热使空气的温度升高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参考答案1、焦耳焦耳2、D3、做功热传递4、D5、B6、D13.3 比热容预习案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4、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学习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预习检测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会发现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烧半壶水所用的时间要长,说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_________有关。

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明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有关。

3、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当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探究案活动探究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方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和有关,我们要探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相同,这种方法叫。

2、器材:你认为要验证你的猜想,需要哪些器材,思考并交流以下几个问题:(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器材?并说出你的理由(2)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你通过什么知道它的多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