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一年级家长育子心得

最新一年级家长育子心得

育子心得--------林渊涵家长孩子今年已经六周岁了,在文峰小学读一年级,虽然他的成绩一般,对自己的要求也不是特别的高,但我认为现在还是应该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

每天看着他高高兴兴的去上学,心里感到非常欣慰。

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孩子是我们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理应为孩子承担所有的义务。

在此,本人略表一点育子心得。

心得一、家长就应该是孩子们的好朋友。

本人认为在生活中,只有成为孩子有朋友,他才能够在生活中、思想上与你进行良好的沟通,而作为家长才能真正知道孩子们心中的想法。

有些家长喜欢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说“你快点过来”“你听到了吗”等话语,其实我自己身上也发生过同样类似的情况,只是事后对自己进行了自我教育和批评,呵呵。

既然孩子是我们的朋友,那我们对朋友就不应该用命令口吻,而是应该用上征询语气,让他觉得我们是平等的,那才能让他觉得你是他值得信任的朋友。

心得二、保护好他的自尊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小孩子也不例外。

随着他的长大,他的自主意识也随之增长。

如今的小孩子们的领悟、理解能力较之我们小时候是强多了。

要教会孩子,你对别人的尊重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

有时我们无须大声的喝斥,他们已经知道自己是做对还是错了。

我们特别在人多的时候,应该小心的保护好他们小小的自尊,因为他们也已经知道在他人面前被父母的喝斥是一件难为情的事情,如果我们还是那样,可能就会对他造成一定的伤害。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他拉到一边,与他探讨一下刚才他的行为,他可能会认为你给足了他面子,在今后同样的事情或状况下进行自我调整。

那达到的效果可能比我们的教训还来得深刻。

心得三、保持孩子的童心,发挥其特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我们也曾经拥有过,那我们有什么权利剥夺孩子们的童年呢?小孩子们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作为父母就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每天晚饭后,在他完成作业的前提下,我宁愿不看电视,故意拿起本书或报纸,让他也学着拿起他自己喜欢的读物,这样我们等于给他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管他能保持多长时间。

他比较喜欢看动画片,我们不能放纵,给他每天半小时,其实从中他也能学到不少的知识。

心得四、保持平常心,循序渐进。

家中的小孩成绩真得不是特别好,我现在对他的要求只是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如果自己想再看会书,我绝不反对,如果不想看了,我也不强求。

我想,现在小孩子们刚刚进入学校,不可能一下子就适应学校的生活,老师也说了,“你家的小孩还比较嫩”。

所以我更认为,我不需要强加他什么,让他从第一步做起。

先能完成作业,再能认真听老师讲课,从而保持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

我也曾经向好多的老师讨教,老师们也说,三年级之前,家长们首先要给孩子们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也认为我现在有这样的生活条件也同样少不了以前老师和家长的努力。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作那些拔苗助长的事情。

其实教育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也同样要适当的进行调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育儿经,让我们家长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平台进行探讨,共同把孩子们教育好,这也是我们所有家长,包括老师们最大的心愿了。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吴子墨家长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

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调皮的儿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和爱心。

很多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和爱是理所当然,不存在要感激和回报。

没有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是孩子不听话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认为,很有必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在我们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他奶奶生病住院,动手术的那一天,我去幼儿园接他回家,老师说你家孩子今天闷闷不乐,我们问他,你怎么啦,他说,奶奶在动手术,我难过死了。

我很震撼,天真无邪的孩子第一次面临亲人的病痛,他会说伤心,他愿意承担。

三.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他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办,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四.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儿子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妈妈好佩服你啊,他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五. 教育孩子正确地面对挫折,在人的一生当在,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铸造人的坚强意志,成就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他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六.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他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七.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

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

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普通的一年级学生,以上的大道理是我们家长的目标,但要做到每一点非常难,比如说,现在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学乐器,我们就没有,我觉得就顺其自然,我也知道家长打麻将对孩子的成长不好,但是我们也没有办法戒掉。

觉得对孩子发火不好,但是有时候又控制不住自己,等等。

孩子上进心的培养赖崇和家长人们常说,孩子的未来是一张白纸,要靠家长和老师在上面进行描绘,才能在将来展现丰富多彩的人生轨迹。

我认为孩子天生有一种上进心,值得家长和老师好好扶持和培养。

平常不防注意观察孩子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每位孩子总想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以引得同伴的尊敬和拥护。

我家的毛毛在做很多事情时,都很粗心大意,一下子橡皮弄丢了,一下子开水弄倒了,连很简单的口算题都会漏做,但对家长或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却很在意,因为他有一颗上进心,所以平常在做作业时或交流谈话时,做我们家长的要多注意孩子上进心是否受到影响。

如果发现有变化,应及时作出调整。

因为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不在意的时候,这个人就不可能做好这件事情。

读书也一样,如果那位孩子失去了上进心,很可能成绩就上不去,对知识的追求就更加迷茫。

培养孩子上进心有很多方面,针对我家毛毛自身的特点,提出以下方法:一是尽量让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或活动。

现在的孩子条件相对优越,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要什么有什么。

为了树立孩子做好一件事情的信心,我们做家长的要多多一同参与或支持孩子做好这件事。

如孩子喜欢打羽毛球,在刚开始时,不要说打,可能连球都碰不到,这时就要多鼓励孩子一步一步来,循序渐进,等他稍会一点,鼓励与其他同学打,有比较才有进步,孩子的上进心就来了。

二是逐步养成孩子独立人格。

随着孩子天天成长,他的心理也相对越来越独立,碰到做得不好或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能一味地批评或指责孩子不用心。

因为每件事都有其两面性,要从分析孩子对那件事情的看法上进行教育引导,若孩子产生懒惰或厌烦的心理,要从正面引导,逐步养成好习惯;若是孩子自身身体发育方面引起的,更是要加以关心爱护,照顾好孩子身心健康是首要。

三是给自己的孩子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知识价位。

从古到今,有很多的天才或高智商人才,如果把自己的孩子的知识价价位定得太高,会挫伤孩子追求知识的积极性,如果定得太低,又不利于孩子成绩的取得。

所以说给自己的孩子确定一个合理的接受知识的能力界限很有必要,这样孩子读起书来,也有滋有味。

每个孩子是不同的,每个家庭环境也是不一样的,教书育人的方法有成千上万种,但我相信孩子的上进心是每个孩子所具有的,你说呢。

“校服事件”引起的思考尹一丞家长杨海燕儿子从小不算是很听话,比如,见人不打招呼,他说“我不认识他,我不想叫”;兴趣小组不想学习下棋,他就只报了美术;我理解为这是孩子有独立个性的表现,往往也就随着他。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有主见的行事作风,让我觉得难以管理,加上老公的指责,我又加剧了对孩子管教,意欲使孩子听话,符合整个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

我的教子立场在要孩子“听话”还是“不听话”间左右摇摆。

儿子读小学了,听说别的小朋友规范生奖状好几张了,儿子却一张也没有,妈妈有失落感。

跟儿子说起这件事,儿子说“妈妈,我豁出去了,我要得一张。

”同事说,得奖状的是“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聪明”的孩子。

在可有可无的暗示下,儿子的规范生奖状也时有时无地出现着。

规范生其中有一条是必须每天穿校服,前几天,温度突降,学校的冬季校服还没有到位,我让儿子在校服外面套件大衣,儿子死活不肯,原因是要扣分。

他对学校规则的“听话”和对妈妈的“不听话”,形成强烈的反差。

最后在夫妻两个的威逼利诱下,说服儿子先穿着大衣,进教室再脱掉才算了结。

几乎所有家长都会有这个困扰,当家长的意愿与学校规定相抵触时,学生很难认同家长的意见。

家长的意愿与学校的规定在原则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只是表述不同而已。

规范生评比的细则更是体现一个学校对学生在校日常规范的要求,我个人还是认同这种要求的。

然而对成年人来说,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可能会有变通,但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规则就是铁条,不许违反。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和孩子做好这方面的沟通,在“校服”事件后,我做了反思。

首先应当尊重孩子。

家长不要随意给小孩贴标签,诸如“你这小孩怎么这么不听话!”,“不听爸爸妈妈话,就当没生过你这孩子!”此类语言往往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他的自我评价也随之降低,认为自己就要不听话,反而把孩子从父母的身边推开了,因此要求父母注意不要出现言语上的暴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