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通风期末复习总结

工业通风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1、气溶胶:固体或液体微粒分散在气体介质中所构成的分散系统。

2、气溶胶按性质分类:a 灰尘 b 烟 c 雾 d 烟雾3、有害物对人体的危害途径:1)呼吸道 2)皮肤 3)消化道。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粉尘的性质、粒径大小和进入人体的粉尘量。

有害气体和蒸气对人体的危害可以分为刺激性、麻醉性、腐蚀性和窒息性几种。

4、危害程度的决定因素:① 有害物毒性的大小;② 有害物浓度的大小;③ 有害物与人体持续接触的时间;④ 车间的气象条件以及人的劳动强度、年龄、性别和体质情况等。

有害物进入人体形成的毒性作用的表达式为:式中:k ——某种可观察到的毒性作用; c ——有害物的浓度; t ——有害物对机体的作用时间; a —— 有害物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最低浓度。

5、尘化作用:使尘粒从静止状态变成悬浮于周围空气中的作用。

一次尘化作用型式:① 剪切压缩造成的尘化作用;② 诱导空气造成的尘化作用; ()ta c k -=③综合性的尘化作用;④热气流上升造成的尘化作用;6、工业有害物在车间内的传播机理:尘粒的受力:重力、机械力(惯性力)、分子扩散力和气流带动尘粒运动的力。

细小的粉尘本身没有独立运动的能力,一次尘化作用给予粉尘的能力不足以使粉尘扩散飞扬,它只会造成局部地点的空气污染。

造成粉尘进一步扩散,污染车间空气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气流(横向气流)。

除尘设计中尽量采用密闭装置,使一次尘化气流和二次尘化气流隔开,避免颗粒物传播。

7、污染物浓度及换算1)污染蒸气和气体的浓度表示方法: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

质量浓度(Y):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有害蒸气或气体的毫克数,mg/m3体积浓度(C):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有害蒸气或气体的毫升数,mL/m31 mL/m3=1ppm(百万分率符号ppm)1ppm表示空气中某种污染蒸气或气体的体积浓度为百万分之一。

标况下质量浓度与体积浓度的换算关系式:式中:Y—污染气体的质量浓度,mg/m3 M—有害气体的摩尔质量,g/molC—污染气体的体积浓度,mL/m3或ppm2)含尘浓度(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表示方法:质量浓度和颗粒浓度。

质量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

颗粒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粉尘的颗粒数。

在工业通风中一般采用质量浓度,颗粒浓度主要用于洁净车间。

第二章1、控制工业有害物的通风方法类型:①按通风作用范围: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

局部排风:在有害物产生地点直接将其捕集,经过净化处理,排至室外。

(需要风量小,效果好,设计时优先考虑)全面排风:对整个车间进行通风换气,用新鲜空气把整个车间的有害物浓度稀释到最高容许浓度以下。

②按通风动力: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自然通风: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气温度差所造成的热压使空气流动。

机械通风:依靠风机造成的压力使空气流动。

2、局部通风的组成局部排风系统系统组成:①局部排风罩②风管③净化设备④风机。

局部排风罩:捕集有害物风管:连接各种设备和部件净化设备:除尘和有害气体净化风机:提供动力(净化设备分除尘器和污染气体净化装置两类。

风机通常放在净化设备后面)局部送风系统类型:系统式和分散式。

用途:向个别的局部工作地点送风,在局部地点造成良好的空气环境。

适用场合:面积很大,操作人员较少的生产车间。

3、全面通风效果:由通风量和通风气流的组织决定。

全面通风按对有害物控制机理不同分:稀释通风、单向流通风、均匀流通风、置换通风。

确定全面通风换气量的基本原理:风量平衡原理和污染物质量平衡原理,即总进入质量和总排出质量相等;热平衡原理,即总进入能量、总排出能量、车间蓄能或散能的能量平衡。

风量平衡因进排风空气温度不同,注意采用质量风量表示;当温度差相差不大时,可以采用体积风量表示。

对于热平衡,严格讲气相要按进、排风的焓值进行算,当气相中的水蒸气未产生相变,可以采用表达显热的气相温度来表示。

室内有害物浓度按指数规律增加或减小,其增减速度取决于(L/V f)。

换气次数,就是通风量L(m3/h)与通风房间体积V f 的比值,具体的表达式为:式中:n—换气次数,次/h; V f—房间体积,m34 、换气量的确定例题2-2 例题2-35、气流组织定义:合理地布置送、排风口位置、分配风量以及选用风口形式,以便用最小的通风量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根据有害物源位置、工人操作位置、有害物性质与浓度分布等确定合理的气流组织方式。

6、气流组织原则:①排风口应尽量靠近有害物源或有害物浓度高的区域,把有害物迅速从室内排出;②送风口应尽量接近操作地点。

送入通风房间的清洁空气,要先经过操作地点,再经污染区域排至室外;③在整个通风房间内,尽量使送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小涡流、避免有害物在局部地区的积聚。

在工程设计中,一般采用以下的气流组织方式:1)有害物源散发的有害气体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高,或者车间存在上升气流,不论有害气体密度大小,均应当采用下送上排的方式;2)若无热气流的影响,当散发的有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时,则应采用下送上排的方式;比空气密度大,应当采用上下两个部位同时排出的方式,并在中间部位将清洁空气直接送到工作地带。

7、风量平衡热平衡的计算1)风量平衡式中 G zj —自然进风量,kg/s ;G jj —机械进风量,kg/sG zp —自然排风量,kg/s ;G jp —机械排风量,kg/s当G jj=G jp 时:室内外压差为零,用于无特殊要求车间。

当G jj>G jp 时:室内处于正压状态,室内的部分空气会通过房间不严密 的缝隙或窗户、门洞渗到室外。

适用于洁净度要求高的车间。

当G jj<G jp 时:室内处于负压状态,室外空气会渗入室内。

适用于产生有害物污染的车间。

2)热平衡围护结构、材料失热(∑Q h)+通风排风热量(cL p ρn t n)=设备散热量(∑Q f)+机械进风热量(cL jj ρjj t jj)+自然进风热量(cL zj ρw t w)+ 循环风的热量(cL hx ρn (t s-t n))热平衡方程: jp zp jj zj G G G G +=+()n s n hx w w zj jj jj jj f n n p h t t cL t cL t cL Q t cL Q -+++∑=+∑ρρρρ式中: ∑Q h—围护结构、材料吸热的总失热量,kW;∑Q f—生产设备、产品及采暖散热设备的总放热量,kW;L p—局部和全面排风风量,m3/s;t w—室外空气温度,℃L jj、L zj、L hx—机械、自然以及再循环进风量,m3/s;ρn、ρw—室内、外空气密度,kg/m3;c—空气的质量比热,c=1.01kJ/kg﹒℃t n、t jj、t s—室内排出空气、机械进风以及再循环送风温度,℃当相邻房间未设有组织进风装置时,要取其冷风渗透量的50%作为自然补风。

第三章1、局部排风罩形式及特点:形式:①密闭罩②柜式排气罩(通风柜)③外部吸气罩(包括上吸式、侧吸式、下吸式用槽边排风罩等)④接受式排风罩⑤吹吸式排风罩①密闭罩工作时,必须保证罩内各点均为负压。

②密闭罩排风口应设在罩内压力最高的部位,以利于消除正压;③密闭罩排风口不应设在含尘气流浓度高的部位或飞溅区,以避免把过多的物料或粉尘吸入通风系统,增加除尘器的负担。

2、柜式排风罩排风量确定原则原则:保证排风量满足孔口吸入风速达到控制风速的要求。

通风柜的排风量按下式计算:式中: L1—柜内污染气体的发生量,m3/s;v—工作孔口上的控制风速,m/s;F—工作孔口及缝隙总面积,m2;β—安全系统,β=1.1~1.2。

罩内发热量大,采用自然排风时,其最小排风量是按中和面高度不低于通风柜工作孔上缘确定的。

通风柜的中和面是指通风柜某侧壁高度上壁内外压差为零的位置。

3、外部吸气罩计算方法:控制风速法、流量比法。

核心内容区别适用条件控制风速法核心内容:确定控制点上的控制风速。

流量比法核心内容:确定安全经济合理的流量比K值。

4、排风罩与外部吸气罩区别1)外形与外部吸气罩完全相同,但作用原理不同。

对接受罩,罩口外的气流运动是生产过程本身造成的,接受罩只起接受作用。

2)排风量取决于接受的污染空气量的大小,不存在控制风速。

接受罩的断面尺寸应不小于罩口处污染气流的尺寸。

5、槽边排风罩计算控制条缝口的速度分布均匀的措施:①减小条缝口面积(f)和罩横断面积(F 1)之比,即通过增大条缝口阻力,促使速度分布均匀。

②槽长大于1500mm 时可沿槽长度方向分设两个或三个排风罩,即采用多口式罩。

③采用楔形条缝口。

条缝式槽边排风罩的排风量按下列规则计算:截修正系数:高截取2,低截取3; 维修正系数:单侧取(B /A )0.2,双侧取(B /2A )0.2槽面积:矩形槽面积=A ×B ,圆形槽面积=πD 2/4条缝式槽边排风罩的阻力按下式计算:式中 ζ—局部阻力系数, ζ=2.34v 0—条缝口上空气流速,m/s ρ—周围空气密度,kg/m3第四章1、颗粒物(粉尘)特性1)主要性质:粉尘的密度、粘附性、爆炸性、荷电性、润湿性、粉尘的粒径(粒度)① 粉尘的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称为粉尘密度。

kg/m 3 或 g/cm 3粉尘密度分类:容积密度:自然状态下堆积起来的粉尘在颗粒之间及颗粒内部充满空隙,把松散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Pa 220ρζv p =∆称为粉尘的容积密度。

计算灰斗体积真密度:如果设法排除颗粒之间及颗粒内部的空气,所测出的在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把它称为真密度(或尘粒密度)。

研究单个尘粒在空气中运动②粘附性定义:粉尘附着固体表面或者粉尘互相粘附的性质(力的表现)性质:粉尘相互间的凝聚与粉尘在器壁上的附着都与粘附性有关。

粘附性与颗粒物形状、大小及吸湿等状况有关。

粒径细。

吸湿性大的颗粒物粘附性强。

尘粒间的粘附性使尘粒增大,有利于提高除尘效率。

③一般认为,含硫大于10%的硫化粉尘即可有爆炸性,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为250-1500 g/m3,引燃温度为435-450℃.④荷电性定义:粉尘能被荷电的难易程度。

指标:衡量粉尘荷电性的指标为比电阻,它反映粉尘的导电性能。

荷电量的大小与粉尘的表面积和含湿量有关系。

⑤根据粉尘被液体润湿的程度将粉尘大致分为两类:①容易被水润湿的亲水性粉尘②难以被水润湿的疏水性粉尘指标:衡量润湿性的指标是润湿接触角(θ),如图4-1所示。

当θ<60°时,表示润湿性好,为亲水性;当θ>90°时,润湿性差,属于憎水性。

粉尘的润湿性是湿式防、除尘的依据。

各种湿式除尘装置主要依靠粉尘与水的润湿作用捕集粉尘。

影响因素:润湿性与粉尘成分、粒径、荷电状况及水的表面张力等因素有关。

⑥粉尘的粒径表示方法:用显微镜法测量:定向粒径、长轴粒径、短轴粒径用筛分法测量:筛分直径用液体沉降法测量:斯托克斯直径(定义:在同一种流体中,与尘粒密度相同并且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球体直径)粉尘粒径分布特性定义:某种粉尘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比例,也称粉尘的分散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