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第三节政策议程的阶段与类型剖析

公共政策学第五章第三节政策议程的阶段与类型剖析

第三节
一、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 1.公众议程
政策议程的建立
(1)公众议程也称系统化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 会团体的普遍关注,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2)本质上,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过程,是一个问题从与其具有
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散到社会普通公众的变化过程。
定;一般而言,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先要经过公众议程,然后才能
进入政府议程;有时社会问题也有可能越过公众议程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二、政策议程的类型 1.外在创始型议程 (1)外在创始型议程是指,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个人或团体提出, 经阐释和扩散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对政府施压使之进入政府议程。 (2)阐释是指对政策诉求进行解释和说明。 (3)扩散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政策诉求传递给相关群体。
公众。
D.问题的复杂程度
E.先例的明确程度
2.政府议程 (1)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 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 政策议程。 (2)从本质上讲,政府议程是政府部门按照特定程序行动的过程,政府 的制度性因素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Βιβλιοθήκη (3)新旧项目对政府议程的影响
A.旧项目是指以常规形式出现的项目,如增加工资、财政拨款、社会保
障等。一般而言,政府对这类问题都较为熟悉,且处理方案在一定程度
上已经成型,所以它们往往会优先进入政府议程。
B.新项目是指因特定情况或事件引起的项目,如大规模罢工、外交方面
出现的危机等。新项目进入政府议程常会受到拖延。
3.传媒是连接公众与政府的桥梁,使得公众参与决策成为可能。
4.传媒能发挥政府决策系统外脑的作用,是政府决策系统了解和掌握社
会信息的重要工具。
(六)问题本身
1.社会问题的明朗化程度对政策议程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般而言,明朗化的社会问题最容易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政策决策系
统的反应。 2.如果只有问题明朗化后才能导致政策议程的建立,则政策决策系统只 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且问题往往在明朗化时已经非常严重了, 因此决策系统应该立足现在,预测未来,及时洞察潜在的问题。
些因素对政策议程的建立有很大的影响。
2.政策议程能否建立,很多时候取决于政府体制的开放程度。社会问题
能否被政府所关注不仅取决于社会大众的发动,而且还需要政府系统自
身的努力。
(五)传媒作用
1.传播少数人发现的问题,为建立公众议程创立条件。
2.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政府决策系统接受来自公众的愿望和要求。
3.公众议程与政府议程的联系与区别 (1)公众议程往往出现在政府议程之前;其主要目标是使公众诉求能够 在政府议程中获取一席之地;但公众议程所形成的强大推动力,对政府 议程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影响。
(2)政府议程往往是由一些意义非常明确的项目组成,具有制度化的操
作程序和运行方法;其主要目标是对与问题有关的客观事实作出主观认
一般公众,扩散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足够的压力,以使决策者将问题列入
政府议程。
(2)体制内运作是内在创始型的主要特征,政策诉求的主体并不希望建
立相应的公众议程。
三、政策议程建立的条件
(一)私人诉求 1.当一个人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告知公众和媒体,或将与之有类似看法 的人组织起来,掀起一场群众运动,这就使得私人诉求影响政策议程的 可能性增大。 2.非正式关系是指超出法定组织制度和工作程序的人际关系,如老乡、 亲属、同学、朋友等。这类关系很有可能影响议程的建立。
(二)团体推动
1.任何利益集团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社会中它们往往会寻找某种合
理的平衡状态。如果出现某种情况威胁到这种平衡状态的存在,那么它
们就肯定会做出必要的反应,推动政策议程的建立。
2.此外,某个利益团体从政府那里得到一定的优惠政策时,其他利益团
体也有可能做出相应的反应,推动政策议程的建立。
(三)领袖因素
(3)在这个过程中,非正式群体的情绪领袖和大众传媒非常重要。
(4)公众议程往往由一些片段、零散的、不系统的或不完全的议论所组
成的,人们对于问题的实质及其社会影响认识还不够具体。
(5)问题扩展的活力,取决于问题自身的特性
A.问题特殊的程度:越模糊的问题,越易到达更多的公众
B.问题的社会重要程度
C.关联期的长短和关联性的大小:长期的关联性越大,越易到达更多的
(2)经济灾难
经济事件并非只会对经济领域构成影响,它的发生同样会给社会生活政
治生活带来影响。如大萧条的发生,通货膨胀的发生。
(3)技术突破 技术创新为社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它可以实实在在地改变人 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如汽车、网络的发明。
(4)生态变迁
近年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渐显现,这些问题一旦形成往往
四、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公共政策的催化剂
(一)触发机制的含义
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也叫引发机制,是指公共政策的催化剂,通俗地
说就是引发政策议程产生的事件。
(二)触发机制的类型
1.内在触发机制:产生于国内的触发机制。
(1)自然灾害
自然界虽然不存在政治,但自然事件及其结果却可以极大地影响政治, 如政治价值观的改变,政治优先秩序的改变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 影响越严重,越可能引起政府做出公共政策的反应。
2.政治动员型议程
(1)政治动员型议程是指,具有权威作用的政治领袖主动提出其政策意
向,并使其进入政府议程。
(2)政治动员型议程以政府议程为基点,以公众支持为对象,其目标在
于政策方案的执行。
3.内在创始型议程
(1)内在创始型议程是指,政策诉求源于政府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或部
门,其扩散的对象仅限于体制内的相关团体和个人,客观上不涉及社会
1.政治领袖作为决策系统的核心,其对政策的影响力往往来自制度的授
权,其政策建议几乎可以自动地提上政府议程。
2.政治领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往往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他们对问题的
认定受多种个人因素的制约,如个性特征、成长经历、受教育情况等。
(四)体制功能
1.政府体制涉及组织结构、工作程序、代表制度、选择制度等因素,这
可能造成极大的震惊,导致公众的迅速反应,产生过去从未考虑过的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