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南彝志》记载,公元前二世纪凉山彝族从原始的部落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由游牧走向定居生活,此时开始种植苦荞。
苦荞是凉山彝族定居后接触最早的粮食作物之一。
彝族的民间传说和歌谣都认为苦荞自古有之,如一首古彝诗说:“人间最伟大的是母亲,庄稼最古老的是荞麦”,苦荞中有称“额阿母”的品种,彝语“额”是荞麦,“阿母”是母亲。
凉山苦荞历史源远流长、生态环境良好、品种资源丰富、产品高产优质、加工企业众多、产业体系健全、消受范围广泛,凉山被誉为“中国苦荞麦之乡”。
凉山苦荞之优势苦荞麦在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中榜上有名,被世界粮农组织誉为二十一世纪新的健康粮源。
而凉山苦荞的内在品质最优。
凉山苦荞茶的历史《神农书》记载:为“五谷杂粮之王”.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
除白浊血滞,积泄泻。
我国种植苦荞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
中国是世界唯一的苦荞麦起源国和大面积种植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和华北等地山区,四川、云南、贵州和山西。
凉山是中国苦荞麦主要产区和起源地之一,全世界荞麦有15个种和2个变种,凉山州就有10个种2个变种。
凉山苦荞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产量1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一半以上。
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
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中,凉山彝族是最早种植、开发苦荞的民族,也是唯一具有浓重苦荞情节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
由于凉山苦荞麦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无污染高寒山区,加之日照期长,雨水充沛,春秋均可收成,喜冷凉、耐瘠薄,籽粒供食用,苦荞的质量最为上乘。
是一种稀有、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