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有限公司旧厂房设备管线拆除项目异丙苯泄露处置应急方案项目名称: ****(宁波)有限公司旧厂房设备管线拆除项目业主: ****(宁波)有限公司现场 :异丙苯泄露处置应急方案一、异丙苯简介及危害性概述异丙苯,分子式C9H12,分子量120.19。
亦称枯烯。
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
熔点-96℃,沸点152~153℃。
密度(20/4℃)0.862g/cm3。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和物,爆炸极限为1~8%(体积)。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乙醚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在强无机酸的作用下可分解为苯酚和丙酮。
脱氢后可生成α-甲基苯乙烯、因此可用于生产苯酚和丙酮、α-甲基苯乙烯,以及异丙基苯过氧化物等。
也可用作提高发动机燃料辛烷值的添加剂。
可由苯在催化剂存在下用丙烯进行烷基化而制得。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属低毒类。
能刺激皮肤和黏膜,有较强的麻醉作用,能引起结膜炎、皮肤炎,并对脾脏和肝脏有害。
由于排泄缓慢,可产生积累作用。
急性中毒表现与苯、甲苯相似,但麻醉作用出现较慢而持久。
表现有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蹒跚等。
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等。
异丙苯对造血系统影响不明显。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属于第3.3类有机过氧化物高闪点易燃液体,若操作不慎,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事故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次生、衍生事故。
二、简述为了有效地应对拆除施工过程中可能突发的异丙苯泄露事故,提高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组织指导和规范所属部门应急管理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减少衍生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履行企业的安全职能,使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火灾事故突发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保证外部环境的稳定和正常的生活秩序,特制定本项目重大危险源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三、编制依据1.《消防法》2.《安全生产法》3.《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四、适用范围厂区内成品储存、相关设备及管道拆除区域及厂区装置五、制定本预案的原则、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把预防事故发生放在首位,对重大危险源作业管理部门、操作员工实行全面安全教育,提高这些人员的岗位操作技能以及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
坚持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重大危险源的巡检制度。
建立建全重大危险源档案,完善出入库登记制度。
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预案启动条件发生事故后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事故应急预案启动。
1.重大危险源不论发生什么事故,现场操作人员未能及时消除2.重大危险源发生较大物料泄露并着火,岗位操作人员未能及时处置3.接到作业现场发生泄露事故及衍生事件、请求支援的报告。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1.应急组织机构现场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公室)是应急指挥部的火灾事故日常办事机构,设在项目现场,接受应急工作任务安排。
应急机制响应期间,办公室安排专人值班。
拆除工程应急组织机构图:1.1施工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机构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1.2现场应急指挥应急指挥部是项目部发生突发事件时临时应急机构。
现场指挥由应急指挥部指派,一般情况下由项目最高领导担任。
当现场指挥丧失指挥职能时,应急指挥部立即重新指派或由现场最高领导接替。
1.3技术保障组项目部建立生产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技术保障组,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1.4救援专业组及职责项目应急演练人员构成及分工表2.人员职责2.1总指挥1)接受和服从上级主管部门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与指挥,落实具体的应急指令;2)负责发布启动应急预案命令;3)确定事故现场抢险救灾指挥人员;4)负责落实上级部门对应急处置的要求;5)宣布救援工作结束;2.2副总指挥1)协助总指挥收集事故的相关信息,对事故的严重性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2)负责分管部门应急处置工作的落实;3)协助总指挥处理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的其它相关事宜;4)完成总指挥交办的其它任务;2.3应急指挥办公室应急指挥办公室是应急指挥部的负责办事机构,在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1)安排项目部应急指挥部的值班;2)接受所属单位突发事故报告,根据事故的类型和级别向应急指挥部汇报;3)按照应急指挥的要求向公司报告,通知应急机构各职能组启动预警系统;4)向应急救援人员分发统一的现场应急救援标识;5)及时掌握事故发展动态,并向上级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事故发展情况;6)协调公司各职能部门应急工作;7)起草上报材料;8)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资料的收集和总结;9)建立、更新、管理公司与区域联防单位、协议救援机构及社会救援机构档案;10)安排我厂应急指挥部的交通、生活等后勤保障工作;11)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2.4现场指挥1)掌握火灾现场动态和发展趋势;2) 全权负责第一线事故现场抢险,应急救援工作;3)及时组织非抢险人员和受伤人员撤离现场;4)迅速组织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及时处置;5)准确分析事故动态,对可能造成次生灾害、波及区域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和通知相关单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衍生灾害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6)应急救援结束及时清理现场;2.5技术保障组1)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针对发生事故的类别、性质,及时向指挥部提供科学抢险行动方案;2)及时向现场指挥部及应急抢险人员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3)对各专业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提出技术性建议和指导;4)协助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技术性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5)完成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各项任务。
2.6现场抢险队1)严格执行指挥部下达的灭火命令,严格执行抢险救援、灭火行动方案实施抢险救援;2)贯彻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协助医疗组抢救受伤人员,将其及时撤离危险区域;3)在事故现场受伤人员撤离同时迅速组织消防人员用大量水冷却相邻非事故罐体,同时扑灭火源、堵塞泄漏点,并协助现场工艺操作人员倒罐、收集泄漏物料,严防发生次生、衍生灾害;4)做好事故的扫尾工作;2.7通讯联络组1)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负责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进行事故上报;2)负责各救援专业组与指挥部及各成员之间的联系畅通;3)通过广播等通讯工具指导本企业事故可能波及区域内人员的疏散和自救;4)向周边相关单位,通报事故动态,提出防范措施;2.8医疗救护组1)根据指挥部命令,第一时间内组织医护人员、应急救援医疗器材、救护车辆进入事故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急救、处置和转移;2)及时与上级医疗机构取得联系,通报伤亡情况和事故动态;3)为现场抢险救援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医疗咨询;2.9交通保障组1) 负责交通路线保持畅通;2)非应急救援车辆不得进入事故现场;3)执行事故状态交通管理机制;4)按照指挥部下达的命令,保证处理突发事件和应急救援所需交通工具及运输车辆按时到达指定位置;2.10物资供应组负责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抢险物资的及时供给。
(即应急抢险器材、救援防护器材、监测分析器材和指挥通迅器材)。
2.11治安保卫组1)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维持厂区治安;2)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和警戒工作,控制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人员及车辆的进入现场;3)根据事态发展,负责做好非安全区域人员的疏散及辙离工作,如发生人员伤亡,配合医疗救护部门抢救运送伤员;4)负责交通道路的畅通,为内部、外部救援车辆通行创造条件。
5)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协助公安部门及时控制事故责任者;2.12 电力保障组1)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及时切断事故现场电源;2)根据规范要求,负责事故抢险过程中临时专用线路的架设;3)保障事故现场专用电的供给;4)抢修应急救援、抢险救灾所需电器设施;5)应急救援工作结束,负责修复、测试事故现场受损电器设施;做到满足正常生产需要;2.13后勤保障组1)负责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一线抢险人员的生活保障;2)负责安置事故中伤亡人员家属的食宿接待工作;3)负责兄弟单位抢险救援人员、上级有关领导的食宿工作;2.14事故调查组1) 事故调查组在事故发生事故后进入事故现场,在抢险救灾的同时进行取证;2)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经过并负责组织取证;3)负责组织召开专题事故分析会,查明事故原因、事故责任者;4)负责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5)写出书面事故报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应急处置措施主要措施包括:控制、灭火、隔绝、堵漏、倒灌、拦截、稀释、覆盖、泄压、收集等专项技术措施。
1)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2)人员佩戴防毒面具、防护眼镜,穿防静电服,备好堵漏工具3)查明泄漏原因,通过关闭阀门等措施控制泄漏的发展,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
4)对泄漏处进行堵漏处理,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5)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并收集泄漏的固态危险化学品1、急性中毒的急救措施和泄漏应急处理在正常生产过程中释放的有毒有害介质一般在短时间内不会造成急性中毒,但如果一旦发生事故,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紧急处理,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1.1一氧化碳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1.2液氧、液氮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化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1.3异丙苯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水,催吐。
就医。
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