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

标准、规格、品格、格调、规则、 正确、形式
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
﹡﹡﹡﹡﹡﹡﹡﹡﹡﹡﹡﹡﹡﹡﹡﹡﹡﹡﹡
青春可以飞扬,但青春 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 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 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青春有格
环节一:青某某在学校附近预谋实施抢钱,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 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 精神状态。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 民,在止于至善。
——选自《大学》
意思:《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 光明正大的品德,鼓励天下人革 除自己身上的旧习,使人达到完 美的境界。
慎独,作为中 华传统文化中道德 修养的一种方式、 一种境界,是指在 没有外在监督的情 况下,能严守道德 准则。
止于至善的要求/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
2
1
3 4
1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 学习榜样,汲取力量
3 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课堂小结
青 春 行己有耻 有 格 止于至善
“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
﹡﹡﹡﹡﹡﹡﹡﹡﹡﹡﹡﹡﹡﹡﹡﹡﹡﹡﹡
有了羞耻心, 有了羞耻 我们为自己 心,我们 的不当行为 做错事会 而难过。 感到惭愧。
有了羞耻心, 我们辜负了 他人的期望 会觉得内疚。
﹡﹡﹡﹡﹡﹡﹡﹡﹡﹡﹡﹡﹡﹡﹡﹡﹡﹡﹡
李伟民的事件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自我反思并分享一下曾 经发生过的让你感到羞愧
的事情。
﹡﹡﹡﹡﹡﹡﹡﹡﹡﹡﹡﹡﹡﹡﹡﹡﹡﹡﹡
2 1
“行己有耻”, 需要我们有羞耻 之心,不断提高 辨别“耻”的能 力。
“行己有耻”,树立 底线意识,触碰道德 底线的事情不做,触 碰法律的事情更不能 做。
﹡﹡﹡﹡﹡﹡﹡﹡﹡﹡﹡﹡﹡﹡﹡﹡﹡﹡﹡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 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 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 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呢?
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 积善成德

﹡﹡﹡﹡﹡﹡﹡﹡﹡﹡﹡﹡﹡﹡﹡﹡﹡﹡﹡
看见有德行或才能 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 看见没有德行或才能的 人,就要反省自己的缺 点。
——《论语·里仁》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 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好
道德底线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行为?你如何看待 这些行为?为了成为一名知耻的少年,我
们应该怎么做?
道德底线——“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
2 1
“行己有耻”,树立 底线意识,触碰道德 底线的事情不做,触 碰法律的事情更不能 做。
环节二:青春忏悔录
﹡﹡﹡﹡﹡﹡﹡﹡﹡﹡﹡﹡﹡﹡﹡﹡﹡﹡﹡
导入新课
﹡﹡﹡﹡﹡﹡﹡﹡﹡﹡﹡﹡﹡﹡﹡﹡﹡﹡﹡
思考:哪个字更规范、更美观?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
第二课时 青春有格
学习目标:
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含义; 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要求; 树立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意识。
名词解释
﹡﹡﹡﹡﹡﹡﹡﹡﹡﹡﹡﹡﹡﹡﹡﹡﹡﹡﹡
环节三:青春榜样
﹡﹡﹡﹡﹡﹡﹡﹡﹡﹡﹡﹡﹡﹡﹡﹡﹡﹡﹡
2019年中央文明办27日在湖北省襄阳市举办全国 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12月 “中国好人榜”,103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 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光荣入选。
“中国好人榜”中的中国好人身上共同体现了一种怎 样的精神境界?说说国家为什么发布中国好人榜?
环节三:青春榜样
﹡﹡﹡﹡﹡﹡﹡﹡﹡﹡﹡﹡﹡﹡﹡﹡﹡﹡﹡
请你从助人为乐、见义 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 献、孝老爱亲等方面推荐
身边的中国好人。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 践过程,说说身边的好人对行走在”止于至善
“路上的你有什么启示?
名词解释
﹡﹡﹡﹡﹡﹡﹡﹡﹡﹡﹡﹡﹡﹡﹡﹡﹡﹡﹡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1
2
3
增强 “我不要”
的力量
增强 “我想要”
的力量
加强 自我 监控
﹡﹡﹡﹡﹡﹡﹡﹡﹡﹡﹡﹡﹡﹡﹡﹡﹡﹡﹡ 1 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 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 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3 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环节三:青春榜样
﹡﹡﹡﹡﹡﹡﹡﹡﹡﹡﹡﹡﹡﹡﹡﹡﹡﹡﹡
①有知耻心,提高辨别 是非能力
②树立底线意识 ③磨砺意志,拒绝不良
诱惑,提高自控力
①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学习榜样,汲取力量 ③自省和慎独,修身为
本,学习成长
THANKS
采取殴打、搜身等方式致人重伤,抢得一部
手机、10元钱和一包香烟。李某某还逼迫其
中一名受害学生说出支付密码,用抢得的手
机在一超市微信消费套现99元。之后,手机
被销赃。
法律底线
你如何评价李某某的行为?
法律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环节一:青春有所不为
﹡﹡﹡﹡﹡﹡﹡﹡﹡﹡﹡﹡﹡﹡﹡﹡﹡﹡﹡
高铁上随地乱扔垃圾,手机看电 视声音调到最大影响他人,飞机上 脚搭在座椅,教室里污言碎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