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市场行情》教学大纲(DHY2)

《世界市场行情》教学大纲(DHY2)

《世界市场行情》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开课部门:经济与管理学院英文名称:World Market Conditions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课程属性:专业拓展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计划48学时编写人:杨洹审核人: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世界市场行情》是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本课程以世界市场为对象,以行情分析和行情预测为内容,其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世界市场行情的研究任务、行情研究所依据的基础理论,世界市场经济行情和商品市场行情研究的指标体系、分析方法以及世界市场行情预测的定性、定量方法有一个比较系统地了解,从而能够对世界市场发生的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能够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市场行情的历史、现状进行判断,对其未来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

从而提高在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中的业务能力和决策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从专业课程体系来讲,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后,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起拓展和深化作用的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世界市场行情是世界经济运行的表现,也是了解和判断世界市场变化及其趋势的依据。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工作的从业人员,如果没有对世界市场行情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本能力,是很难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市场中抓住机会获得收益或发现问题规避风险的。

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行情分析和预测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程就是将行情分析和预测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系统地教授给学生,为未来工作积累知识和潜在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1、基本思路根据世界市场行情的研究对象,世界市场行情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世界市场行情研究的理论基础、世界市场经济行情和商品市场行情分析、世界市场行情预测三大部分。

在这三部分中,行情分析又是主体。

因此,根据教学计划的课时安排,需要围绕主体内容展开,在保证主体教学的基础上,考虑课时条件,合理安排其他内容的教学。

要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在体现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前提下,有重点地强化核心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同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目的。

2、课程内容的设计本课程内容由五个模块组成,其结构如下图:3、教学方法手段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课外自学和阅读等教学方法,通过理论阐释、数据分析、案例实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启发引导。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堂、精品课程网站等现代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应用于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以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4、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阶段性测试、期末考查或考试等形式了解学生对世界市场行情分析和预测的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案例讨论等形式考核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通过座谈会、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教学方法手段等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本课程的整体评价。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世界市场行情的分析、预测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熟悉世界世界市场行情变化的基本规律,了解行情分析的指标体系及各个指标在行情分析中的作用,了解行情预测的主要方法。

学会并能够运用行情分析行情预测的一些基本工具,对现实的世界市场的经济行情和商品市场行情进行分析预测,获得解决国际贸易中遇到的行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分类目标1、知识目标从理论上了解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运行和变化的基本规律;了解世界市场经济行情分析的指标体系,掌握运用主要指标分析行情变化的基本方法;了解世界商品市场的特点,掌握商品市场行情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对世界市场行情进行定性预测的主要方法并具有初步的运用能力;了解世界行情进行定量预测的主要方法并能够运用其中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行情预测。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具有解释世界市场变化的动态和成因的初步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经济指标分析世界市场状态的初步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讲解和分析世界商品市场行情的能力;运用行情预测工具,分析和预测行情的初步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增强学生在行情分析和行情预测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学会用动态的和前瞻眼光和立场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透过复杂的世界市场动态把握机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修养。

三、课程内容(一)绪论1、内容要点(1)世界市场行情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世界市场行情研究的任务(3)行情波动的特征难点:对世界市场行情概念的理解;行情波动的特征。

重点:世界市场行情波动的特征。

2、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了解行情的概念,理解世界市场行情研究的内容,了解行情波动的特征。

能力目标:实现市场行情研究的入门,初步具有以行情观察世界经济的眼光。

素质目标:建立行情观念。

3、教学过程方法(1)教学建议:绪论部分重点在于介绍清楚世界市场行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了解行情波动的特征,实现行情学习的入门。

要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清楚本门学科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2)特别注意PPT的制作和课堂讲授的关系,联系实际要恰当,不要侵占后续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与行情变化1、内容要点(1)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2)行情变化与周期变化的关系;(3)影响行情变化的非周期性因素。

难点:行情变化与周期变化的关系;影响行情变化的非周期性因素。

重点:行情变化与周期变化关系的理解。

2、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理解行情变化与周期变化的关系,了解非周期性因素对行情变化的影响。

能力目标:初步具备从经济周期的角度观察行情变化的能力。

素质目标:提高对经济变化具有周期性的认识。

3、教学过程方法(1)教学建议:讲授这一章,要注意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有关理论结合进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特别注意对行情变化与周期变化的关系的讲解,它既是很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2)可以采用一些国际市场有代表性的数据资料、图解,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三)西方商业循环理论1、内容要点(1)商业循环理论的基本概念;(2)商业循环的长度和阶段;(3)凯恩斯以前的商业循环理论;(4)凯恩斯商业循环理论;(5)二次世界大战后商业循环理论的发展。

难点:凯恩斯商业循环理论,二次世界大战后商业循环理论的发展。

重点:商业循环的长度和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商业循环理论的发展。

2、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了解西方商业循环理论的内容及各种理论的特点,理解这性理论在行情分析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够用商业循环理论来解释一些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现象。

素质目标:加深对人类认识经济变动规律的理解。

3、教学过程方法(1)教学建议:商业循环理论对不少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它是分析经济或市场总体态势的最重要的理论。

本章教学,重点要讲清楚商业循环理论的概念、类型和发展,使同学们建立起用周期理论观察问题的理念。

(2)要通过重大事件和统计数据来加深学生对商业循环理论的认识。

(四)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周期1、内容要点(1)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2)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概况;(3)战后经济周期的特点;(4)战后经济周期出现新特点的原因。

难点:理解战后经济周期的特点,战后经济周期出现新特点的原因。

重点:战后经济周期出现新特点的原因。

2、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通过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的了解,认识战后经济周期的特点和战后经济周期出现新特点的原因。

能力目标:能够简要叙述战后经济周期的主要特点。

素质目标:加深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3、教学过程方法(1)教学建议:本章既是对前两章理论的实证研究,又是对经济周期新特点的揭示。

讲授时既要讲清楚它们的共性,又要说清楚造成新特点的原因。

(2)建议联系近20年世界经济的重大事件。

(3)前面三章是世界市场行情研究的理论与实证基础,是本课程第二个内容模块,建议在本章讲授完毕后,做一个阶段性小结。

(五)行情研究的指标体系1、内容要点(1)行情研究指标的种类及作用;(2)行情研究中的资料问题。

难点:领先-同步-落后指标体系,资料的鉴别和利用。

重点:领先-同步-落后指标体系及其在行情研究中的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了解领先-同步-落后指标体系的内容,能够正确理解各个指标在行情研究中的作用;学会资料的收集、鉴别和利用。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领先-同步-落后指标的要求收集行情分析所需资料。

素质目标:提高严谨工作的素质。

3、教学过程方法(1)教学建议:领先-同步-落后指标体系及其在行情研究中的作用是学习后面几章的一个基础。

因此需要有明确的交待,教师应该在本章指出其在指标分析和行情预测中的意义。

(2)建议做一个领先-同步-落后指标体系表。

(六)总体经济指标与行情研究1、内容要点(1)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2)固定资本投资;(3)就业与失业。

难点:这三个指标的含义及指标的来源,各个指标与经济行情的关系。

重点:这三个指标与经济行情的关系。

2、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了解三个指标的含义和内容,掌握三个指标与经济行情分析中的运用。

能力目标:能够讲清楚这三个指标与经济行情的关系。

素质目标:理解从宏观上把握经济态势的观念。

3、教学过程方法(1)教学建议: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固定资本投资、就业与失业是三个宏观性的行情指标,也是综合考察经济行情的基本指标。

教学中应结合国民经济统计和宏观经济学,来引导和加深学生的理解。

(2)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对这三个指标的运用加深理解。

(七)其他经济指标与行情研究1、内容要点(1)工业生产指标;(2)订单指标;(3)库存指标;(4)综合商品价格指数;(5)股票价格。

难点:工业生产指标、订单指标、库存指标、综合商品价格指数、股票价格等指标的含义,在经济行情分析中的作用。

重点:上述指标与经济行情的关系。

2、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目标:了解上述指标的概念、计算方法,掌握这些指标与经济行情的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上述指标对经济行情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素质目标:树立以指标变动判断行情变化的观念。

3、教学过程方法(1)教学建议:结合学生已有的国际贸易知识让学生预习,根据指标收集并讲述一些国际市场宏观行情的分析案例,提高学生达本章内容的理解。

(2)本章内容比较多,可以结合学生自学或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

(3)本章与前面两章是一个教学内容模块,属于宏观行情,是世界市场行情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建议本章结束后,做一个阶段性小结。

(八)国际商品市场的特征1、内容要点(1)国际商品市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国际商品市场的分类;(3)影响商品市场行情的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