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羽本纪文言字词整理

项羽本纪文言字词整理

项羽本纪文言现象整理一、字音练习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绝其甬.道,大破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歌数阕.,美人和.之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田父绐..曰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项王瞋.目而叱.之辟.易数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舜目盖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秦始皇帝游会稽..皆沉船,破斧甑.乌江亭长舣.船待骏马名骓.1.解释实词学书不成,去.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以故..,事得以已.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是.以.知其能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田父绐.曰汉军皆披靡..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乌江亭长舣.船待汉军至,无.以.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岂不谬.哉2.解释虚词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以.故事得已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梁以.此奇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3)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4.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意思。

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期山东为三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6.说说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人是立体的,多种性格矛盾而统一地集合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本文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回忆常用的刻画人物方法,并讨论司马迁是如何刻画项羽这一形象的?少怀壮志出身武将世家,少时即胸怀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

叱咤风云英勇非凡,霸气十足。

但比较缺乏沉稳,易怒,莽撞。

垓下悲歌性情中人,豪气冲天。

但在谋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战争的实质。

胸怀大志(始皇巡游)、勇猛善战(巨鹿之战)、儿女情长(项王别姬)• 1.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活动,以突出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

(霸王别姬、东城快战)• 2.语言特色善于运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性格。

(观始皇少年言志之语)1.选出下列词类活用中名词作动词的一项()A.陈涉首难,豪杰蜂起B.项王复乃引兵而东C.项王则夜起D.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2.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有通假字的一项()A.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B.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C.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3.翻译下列句子(1)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二、阅读训练(D级)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

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流逝B.与秦军遇.遇:遭遇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D.诸侯皆属.焉属:归属2.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项王乃.大惊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B.以.示士卒必死以:连词,承接关系,来C.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由:介词,从D.项王则.夜起则:连词,不译3.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3)是何楚人之多也。

一、拓展延伸(D级)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蔡泽者,燕人也。

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

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

闻应侯①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

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

蔡泽入,则揖应侯。

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

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

”应侯曰:“请闻其说。

”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

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智,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

何也?然则君之主,慈仁任忠,不欺旧故,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

”蔡泽曰:“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

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

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白起率数万之师,使秦有帝业,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

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功已成矣,卒支解。

大夫种为越王成霸功,勾践终拮②而杀之。

此四子者,功成而不去,祸至于此。

今君相秦,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君之功极矣。

如是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

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

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

(节选自《史记蔡泽列传》)[注]①“应侯”即范雎。

②拮,或作“掊”,赐剑死。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应侯因让.之曰让:责备B.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存:保全C.乃延.入坐,为上客延:延请D.应侯遂称笃.笃:深厚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君何不以.此时归相②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颈B.①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②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先移兵击之C.①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②公为.我献之D.①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②得复见将军于.此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蔡泽善抓机遇和范雎不识物盛则衰道理的一组是()A.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

B.蔡泽入,则揖应侯。

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C.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D.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

(2)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一、(3)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一词多义(实词)扛:1、(gang)双手举籍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

——《项羽本纪》2、(kang,第二声)用肩膀承担物体。

扛枪期:1、动词,约定期山东为三处——《项羽本纪》2、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史记•陈涉世家》3、(ji)周(年、月)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尚书•尧典》4、(ji)期服,旧时为亲属服丧一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穷:1、尽,穷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2、阻塞不通,走投无路君子亦有穷乎《史记•孔子世家》3、困,处境艰难穷来从我《史记•项羽本纪》4、追究到底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属:1、连接,引申为跟随项王渡淮,骑者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本纪》2、托付,交给,特引申为交给官吏治罪。

乃以秦王属吏。

——《史记•高祖本纪》3、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岳阳楼记》4、类若属皆且为所虏。

——《项羽本纪》5、亲属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6、从属,隶属,归属诸侯皆属焉。

——《项羽本纪》拔:1、抽取,抽除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2、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史记•项羽本纪》3、突出,越出出乎其类,拔乎其卒(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纵 1、发放莫敢纵兵《史记•项羽本纪》2、耸,向上引将身一纵,轻跳入瀑布泉中《西游记》3、连词,即使,纵然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持:1、一只手从下托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庄子•渔父》2、控制,挟制持吏长短《史记•酷吏列传》3、掌握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察今》4、对之,对峙楚汉久相持未决《吏记•高祖本记》当1.抵挡,抵抗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2.对着,朝着木兰当户织3.主持,执掌北邀当国者相见4.往昔,过去的遥想公瑾当年独1.只有,唯独今独臣有船2.独自,单独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难道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引1.借口乃引“天亡我”2.率领项王乃复引兵而东3.拉开(弓)将军夜引弓4.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5.退回,调转相如引车避匿故1、缘固,原因,所以故姓项氏《项羽本纪》2、事,事情讲中外之事《谭嗣同》3、旧,与新相对新故异备《韩非子》4、老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5、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6、副词,故意广故数倍欲之,忿圭尉《陈涉世家》如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动词,像,如同)2、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往)3、先生如其旨,内狼于囊(动词,按照,遵从)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动词,及,比得上)5、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连词,假如,如果)6、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结构,表处置之意)幸 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壁 1、营垒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2、驻扎项王军壁垓下3、墙壁家徒四壁顾 1、回头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2、不过顾吾念之3、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惜,顾念矜 1、jin怜惜矜愍愚诚2、夸耀自矜功伐伐 1、功劳自矜功伐2、讨伐伐无道,诛暴秦二、一词多义(虚词)若:1、人称代词: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史记•项羽本纪》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3、指示代词: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上》之项梁怒之()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是何楚人之多也()乃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平明,汉军乃觉之()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乃为其骑曰()以以故,事得已()以是知其能()以示士卒必死()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而彼可取而代也()无不膝行而前()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为】项氏世世为楚将()项梁常为主办()动词自为诗曰()我何渡为()语气助词吾为若德()公为我献之()介词愿为诸君快战()【且】三、通假字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2、问一田父:3、骑皆伏曰:4、乃持项王头视鲁:5. 羽岂其苗裔邪?6、乘埶起陇亩之中:四、古今异义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古义:今义:学习书本)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古义:今义:宾朋客人)(古义:指当地的土著丁壮今义:儿子兄弟)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义:今义:方位名词)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古义:今义:快速战斗)5、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古义:今义:山东省)6、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古义:今义:勇猛无敌)7、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今义:指一片地域)8、吾知公长者(古义:今义:泛指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9、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古义:今义:指体量大小)10、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义:今义:管理)11、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古义:今义:美貌女子)12、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古义:今义:承接连词(古义:今义:大方,不吝啬)13、鲁父兄乃降(古义:今义: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1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古:今义:购买)15、放逐义帝而自立(古义:今义:靠自己一个人)16、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古义:今义:才能)17、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古:今:省会名,江西省18、以故事得已古:今:真实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19、因置以为上将军古:今:认为20、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古:今:指丈夫的配偶;爱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