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预算法解读(1)
资金使用效益。
• 同时,预算公开把政府的政策意图和激励方向告知社会,也有利于
202引0/6导/15经济社会主体的预期和行为,优化提升财政政策效果。
14
2020/6/15
15
2020/6/15
16
2020/6/15
17
知识链接: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从法律上切断了 超收收入和结余资金随意转化为支出
2020/6/15
19
2020/6/15
20
知识链接:地方债问题视为中国的“债务危机” 。
• 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11万亿元,而今 年需要偿还的债务占债务总额的21.89%,这意味着今年地方政府需 偿还债务或为2.4万亿元。
• 从去年6月底至今年3月底,共有9个省份逾期未还的债务超过8亿元,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更兼一些偿还能力较差的地方的原有经济往
2020/6/15
21
2020/6/15
22
知识链接:公益性资本支出
• 所谓公益性资本支出,一般是政府部门提供的如科教文卫、体育、环 保,广播电视、行政司法等为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具有公共产品属性
,无利润或利润很少(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项目资产,这些资产大多 数处于非生产经营领域。
•
这里,当然已经很明确了,地方债的发行不能用来买公车、盖办
• 记者:这次修改预算法,在预算管理制度上有哪些 突破?
• 楼继伟(财政部长):预算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部 重要法律,是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制度。这次修法坚持现代国家治理 理念,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国外预算管理的有益经验,按照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民 主化、法治化。
新预算法解读(1)
2020/6/15
2
2020/6/15
3
2020/6/15
4
知识链接: 2014新法大修进程
• 预算法修改启动于2004年,两度成立起草小组,历经两届人大常委会 四次审议,分别为一审:2011年1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 次会议;二审:2012年6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三 审:2014年4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四审:2014年 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
往是依靠一些采矿、钢铁以及机械制造等夕阳产业支撑,即使下半年
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减小,这些地方的财政能力仍然是难有起色。
•
还有,原本支撑地方债偿还的主力---土地财政,也因为楼市下滑
而难筹更多的钱。因此,海内外均有人将地方债问题视为中国的“债
务危机”。可偏偏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GDP,已经将地方债当 作“经济鸦片”欲罢不能了。
• 对此,新预算法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作为实现跨 年度预算平衡、调节年度资金丰歉的重要工具。
• 也就是说,一个预算年度内财政收入短收了,要通过预算稳定调节基 金来弥补;超收了也不能“突击花钱”,只能用于冲减赤字或者补充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各级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也应当补充预算 稳定调节基金。这就从法律上切断了超收收入和结余资金随意转化为 支出的可能性,增强了年度预算的约束力。
• 2014年8月31日, 与会人大代表170人,161票赞成、2票反对、7
票弃权。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第0/6十/15次会议上高票通过,新预算法诞生。
5
2020/6/15
6
2020/6/15
7
2020/6/15
8
2020/6/15
9
2020/6/15
• 2012年7月6日至8月5日,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社会大众对预算法二 审稿的意见,在一个月时间里,共收到19115位公众提出的330960条 意见,其中有34682条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 新法对原法的修改多达82处,法律条文从原来的79条增加到101条, 新增22条,其中没有修改的只有25条,合并4条(第十七、十八条, 第二十四、三十五条)变为2条,保留原有内容并补充新内容5条,删 除了4条。
•
这次修改预算法,将预算公开实践成果总结入法,形成刚性的法
律约束,意义重大、深远。一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确
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举措;二是有利于从源头
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和消毒剂,将预算分配的政
策依据、标准、结果全面、真实地向社会公开,能够有效避免暗箱操
作;三是有利于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促进各部门厉行节约、提高财政
10
2020/6/15
11
2020/6/15
Hale Waihona Puke 122020/6/15
13
知识链接:加大预算公开力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筑牢防腐败、防风险 的堤坝
• 访谈录 记者:预算公开是社会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新预算法对推动 预算公开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 楼继伟(财政部长):公开透明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建 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需要,也是依法理财、防范财政风险的需要 。新预算法做出全面规定,对预算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等提出明 确具体的法律要求,对转移支付、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等社会高 度关注的事项要求公开作出说明,并规定了违反预算公开规范的法律 责任。
•
突出预算的完整性。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
都应当纳入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这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
基本前提。过去老预算法涉及的,基本上是公共财政预算的内容。新
预算法明确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
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并对四本预算的功能定位、编制原则及相
互关系作出规定,使四本预算成为有机衔接的整体。同时,将地方政
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避免地方政府债务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人大
202监0/6督/15。
18
•
• 增强预算的约束力。新预算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 算平衡机制”,这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也是财政 预算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
• 由于新预算法对于收入管理更强调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减弱了人为 调控可能性,而支出预算变得更加硬化、刚性,那么全年收入实际完 成数与年初预算数存在差异,就需要处理好预算的超收或短收问题, 进一步健全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