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度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试卷理论与实务(中级)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一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已知P(A)=0.3,P(B)=0.7,P(A∪B)=0.9,则事件A与B( )A.互不兼容B.互为对立事件C.互为独立事件D.同时发生的概率大于02.设随机变量X服从λ=2的泊松分布,则P(X≤2)=( )A. 2-eB. 32-eC. 52-eD. 72-e3.设X与Y为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且Var(X)=4,Var(Y)=9,则随机变量Z=2X-Y的标准差为()。
A. 1B. 7C. 5D. 174.设某二项分布的均值等于3,方差等于2.7,则二项分布参数P=( )。
A. 0.9B.0.1C.0.7D. 0.35、某种型号的电阻服从均值为1000欧姆,标准差为50欧姆的正态分布,现随机抽取一个样本量为100的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标准差为()。
A、50欧姆B、10欧姆C、100欧姆D、5欧姆6、某种动物能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活到25岁的概率是0.4,如今已活到20岁的这种动物至少能再活5年的概率是()。
A、0.3B、0.4C、0.5D、0.67、在单因子方差分析方法中,已确认因子A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是显著因子,在不查分位数表的情况下,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在α=0.10下,A是显著因子B、在α=0.10下,A不是显著因子C、在α=0.01下,A是显著因子D、在α=0.01下,A不是显著因子8、根据两个变量的18对观测数据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在对回归方程作检验时,残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
A、18B、17C、16D、19、在单因子方差分析中,因子A有4个水平,各水平下的重复试验数分别为8,5,7,6。
根据试验结果已算得因子A的平方和A S=167.53,误差平方和S e=337.17。
由此可算得统计量F的值为()。
A、2.73B、5.23C、3.64D、6.3010、某零件的长度X和质量Y的相关系数为0.68,经技术改进后,每个零件的长度缩短0.2厘米,质量降低0.5克,新零件的长度和质量的相关系数为()。
A、0.86B、0.50C、0.68D、-0.6811、为提高某产品的质量指标,需考虑3个三水平因子:A、B、C,把这3个因子依次安排在正交表L 4)。
A 、A 1B 3C 3 B 、A 2B 2C 1C 、A 1B 1C 3D 、A 3B 3C 312、用抽样方案(30,0)对产品批进行连续验收,当批不合格品率为1%时,方案的接收概率为73.97%,则平均检出质量为( )。
A 、99.261%B 、0.7397%C 、0.2603%D 、99.7397%13、OC 曲线可以用来( )。
A 、判断产品是否合格B 、分析抽样方案的判别能力C 、判断产品批是否接收D 、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14、应用计量调整型抽样方案对连续生产的产品批进行验收,当产品检验费用较高、检验耗费时间较长时,更适宜的检验水平是( )。
A 、样本量较大的检验水平B 、一般检验水平ⅢC 、使用方风险低的检验水平D 、特殊检验水平15、产品的检验为破坏性检验时,可以考虑使用序贯抽样,其理由是( )。
A 、序贯抽样方案每次抽取一个单位产品,抽样简单B 、在同样的质量保证前提下,序贯抽样的的平均样本量最小C 、序贯抽样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D 、序贯抽样设计原理更科学16、当检验结果显示过程质量已开始变差时,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应首先通过( )来保护使用方利益。
A 、加严检验B 、正常检验C 、放宽检验D 、暂停检验17、从SPC 的角度看,一个合格的过程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
A 、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B 、具有足够的生产能力C 、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并具有足够的过程能力D 、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但过程能力不足18、生产过程中要控制每个铸件上的砂眼数,可选用的控制图是( )。
A 、控制图R XB 、p 控制图C 、u 控制图D 、np 控制图19、某车间利用巡检数据作控制图,以分析和监测产品的某关键质量特性的波动情况。
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巡检人员每小时从生产线上抽一件产品检验,连续检测13个工作班次,共得到104个计量值数据。
适宜使用的控制图是( )。
A 、均值-极差控制图B 、p 控制图C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D 、“均值-极差控制图”或“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20、过程能力指数1.0≤C p ≤1.33表示( )。
A 、过程能力不足B 、过程能力充足C 、过程能力严重不足D 、过程能力过高21、在解释C p 和C pk 的关系时,正确的表述是( )。
A 、规格中心与分布中心重合时,C p =C pkB 、C pk 总是大于或等于C pC 、C p 和C pk 之间没有关系D 、C pk 总是小于C p22、下述设计方法中不属于可靠性设计的方法是( )。
A 、使用合格的部件B 、使用连续设计C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D 、降额设计23、产品使用寿命与( )有关。
A 、早期故障率B 、规定故障率C 、耗损故障率D 、产品保修率24、若产品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则故障率的倒数是( )。
A 、平均维修时间B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C 、失效概率D 、系统可靠性25、产品故障率浴盆曲线中,偶然故障的特征是( )。
A 、故障率随时间递增B 、故障率随时间递减C 、故障率近似为某个常数D 、故障率先增后恒定26.排列图和因果图结合使用的好处在于( )。
A .减少绘制因果图的步骤B .使排列图更加容易判断C .有利于查找主要原因D .有利于提出假设的原因27.质量改进工具流程图中的方框“□”代表( )。
A .开始和结束B .决策C .活动说明D .判断28.某送餐公司的六西格玛小组测算准时送餐的西格玛水平,该项工作属于质量改进步骤中的( )。
A .选择课题B .掌握现状C .分析问题原因D .拟定对策并实施29.某产品有4个特性指标,在20000个产品中,有100个产品存在800处缺陷。
那么该产品的DPMO 值是( )。
A .20 000B .1 0 000C .1 2 500D .1 25030.QC 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失败的教训属于PDCA 的( )阶段。
A .AB .CC .D D .P二、多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31.设[]U L θθ,是θ的置信水平为1-α的置信区间,则有( )。
A .α愈大,置信区间长度愈短B .α愈大,置信区间长度愈长C .α愈小,置信区间包含θ的概率愈大D .α愈小,置信区间包含θ的概率愈小E .置信区间长度与α大小无关32.设随机变量X~N ),(2σμ,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有( )。
A .)()(σμσμ-≤=+>X P X PB .)2()2(σμσμ+<>+≥X P X PC .)3()2(σμσμ+>>-<X P X PD .)()(σμσμ+<<->X P X PE .1)()(=-≤++>σμσμX P X P33.一个U 形装配件由A 、B 、C 三部分组成,见下图。
其中A 的长度X A 服从均值为10,标准差为0.1的正态分布,B 与C 的长度X B 与X C 均服从均值为2,标准差为0.05的正态分布(单位均为毫米),若X A 、X B 、X C 相互独立,则长度X D 的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 )。
A .E(X D )=8B .E(X D )= 6C 、σ(XD )=0.1414 D .σ(X D )=0.1225E .σ(X D )=0.32434.设X 1,X 2,…,X n 是简单随机样本,则有( )。
A .X 1,X 2,…,X n 相互独立B .X 1,X 2,…,X n 有相同分布C .X 1,X 2,…,X n 彼此相等,D .X 1与(X 1+X 2)/2同分布E .X 1与X n 的均值相等35、设X 1,X 2,…,X n 是来自正态总体),(2σμN 的一个样本,则有( )。
A .的无偏估计是μ∑=n i i X n 11 B .的无偏估计是2211μ⎪⎪⎭⎫ ⎝⎛∑=n i i X n C 、()的无偏估计是21211σ∑=--ni i X X n D .()的无偏估计是σ∑=--ni i X X n 1211 E .的无偏估计是μ∑=n i i X n 121 36.在单因子方差分析中,因子A 有4个水平,各水平下的重复试验次数分别为8,6,5,7,则有( )。
A .因子A 的平方和自由度为4B .误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22C .因子A 的平方和自由度为3D .误差平方和的自由度为26E .总平方和自由度为2237.y 关于x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bx a y +=ˆ,该回归直线必通过点( )。
A .(0,a)B .(0,b)C .(x ,y )D .(a ,b)E .(x ,a)38.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根据数据(x i ,y i ),已知:8,10==xy xx L L ,以下计算正确的有( )。
A .总平方和S T =5.5B .回归平方和S R =6.4C .r=1.25D .b=0.8E .残差平方和S e =739.将4个三水平因子安排在L 27(313)上,加上需考察一些交互作用,得如下表头设计i A .因子A 的平方和S A =S 1B .交互作用CD 的平方和S CD =S 3 +S 9C .交互作用CD 的自由度等于2D .误差平方和S e =S 4+S 6+S 7+S 10+S 12E .误差平方和的自由度等于540.记变量X 与y 的相关系数为r ,则( )。
A .r 越接近1,x 与y 间的线性相关越强B .若r=0,两变量无任何关系C .r 无量纲D .r 只度量两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的强弱E .若r=1,则回归系数b=l41.在研究某质量指标y 对某物质的含量x 的线性回归方程时,收集了10组数据,求得回归平方和为255.4,残差平方和为275,在α=0.05下,F 分布的临界值为5.32,则有结论( )。
A 、F=4.32B 、F=7.43C .回归方程不显著D .回归方程显著E .回归方程显著性无法判断42.将4个二水平因子A ,B ,C ,D 安排在正交表L 8(27)上,通过方差分析发因子A 与C 显著,交互作用A ×B 也显著,而B 与D 不显著,而且因子的主次关系为A ×B →C →A ,为寻找最好的条件应该( )。
A .分别找出因子A 的最好水平与因子B 的最好水平B .找出因子C 的最好水平C .找出因子A 与B 的最好水平搭配D.找出使生产成本较低的因子D的水平E.找出因子A与C的最好水平搭配43.单因子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