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第八章幼儿游戏
传 统 儿 童 玩 具
德国的福禄贝尔 (F·Frnbel,1982-1852) 最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 戏并尝试创建游戏实践 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 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 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 动。他将游戏的本质归 结为生物性。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 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活 动,是在真实的实践情 况之外,在行动上再造 某种生活现象。游戏的 本质是以物代物进行活 动。在这种活动中,凭 借语言的功能,以角色 为中介,了解、学习和 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 会关系。
• 丁海东《学前儿童游戏论》P15 刘焱 游戏的本质是 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这种活动现实直观地表现为人的 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 毛曙阳在《关于幼儿游戏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 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 料的活动,其中自主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本质。”
(四)游戏与人格发展
• 1、游戏是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或 方法。
• 2、游戏可以促进儿童人格和谐,保证儿童心理健 康
•
①游戏有利于儿童积极情感的发展,也利
于疏导消极情绪
•
②游戏有助于幼儿意志品志的培养。
•
③游戏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
•
④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五、游戏的种类
(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1、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
发展
•
①游戏激发儿童的表达欲
望,为儿童自由表达创造
适宜的语言环境。
②游戏(特别是语言游
戏),本身就是儿童学习
语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③游戏不仅使语言理解深
刻化,而且使语言的交际
功能和调节功能获得发展
的机会。
2、游戏与儿童创造力的 发展 ①游戏,是儿童创造性的 源泵 ②游戏中获得的技能,有 助于问题的创造性解决。 ③游戏,特别是结构游戏, 有助于改善儿童的认识结 构,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 ④游戏提供了一种激励创 造性思维的适宜气氛。
(一)按玩具的功能和特点分: 1、形象玩具 科学形象玩具
角色玩具 用具玩具 2、智力玩具 3、结构造型玩具 4、体育玩具 5、音乐玩具 6、娱乐玩具 7、日常用品
(二)按玩具功能的确定性来分 专门化玩具 非专门玩具
非专门玩具的功能: 1、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2、幼儿可以得到自主的体验
第三节 幼儿园各类游戏的特点和指导
(五)角色游戏的指导
• 1、确定游戏的主题 • 2、分配角色 • 3、设计游戏的情节,布置游戏的环境 • 4、指导游戏的进程 • 5、游戏结束部分的指导
(六)对游戏的评价
• 1、对幼儿游戏水平的评价 • 2、对教师指导作用的评价
二、结构游戏
• 什么是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创造性游戏之 一。使用各种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 沙石、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 和手的造型活动构造建筑工程物体的形 象。”
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 2、角色游戏特点*
• 3、角色游戏产生背景
(一)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 1、幼儿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2、特殊的想象活动
(二)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特殊意义 1、促进幼儿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2、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二)室外游戏场地的创设
1、意义: ①促进幼儿身心多方面发展 ②提供了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③促进幼儿教师之间的接触的机会。 生一生互动,师—生互动 2、构成:集体活动区、器械设备区、种植养殖区 3、创设:①场地的面积 ②场地的器械设备 ③场地的结构 ④ 绿化
图片欣赏
三、准备玩具及游戏材料
皮亚杰经典试验
上图中的小婴儿还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实验开 始时,给婴儿呈现一个玩具小象,当他对这个玩 具正感兴趣时,用纸板把玩具挡住,他就不再关 心这个玩具了。
年龄稍大的儿童则不同,当处于类似的 实验情景时,儿童能够爬过遮挡用的帷 幕,寻找他所感兴趣的玩具。
• 我国《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卷 P218“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 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 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特点是:①趣味 性 ②具体性 ③虚幻性 ④自由自愿性 ⑤社会性
较大。 • 2、在角色游戏中喜欢重复某类角色个别的典型动作。 • 3、会经常变换游戏角色,有时出现“角色混淆”。 • 4、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性水平低,多单独游戏和平行游
戏。
二、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1、逐渐会有意识地选择角色,安排情节。
2、游戏活动的兴趣集中在角色的分配上。
3、喜欢集体游戏。
三、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1、游戏中兴趣大多集中在角色的行为是否 合乎“规则”上。 2、游戏主题明确,综合性强,内容充实。 3、在游戏活动中想象丰富而自由,表现出创 造性。
3、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 ①智力游戏是儿童智力发 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 ②游戏中问题的解决或新 颖的联想,能够改善或组 化儿童的智力结构,使智 力转化为一种认识策略和 机制。 ③游戏过程中,对现实生 活的“反映过程”实质上 就是一种智力活动。
(三)游与儿童社会化
• 游戏与儿童社会化密切相关,它是儿童以后能 否成功地适应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游戏中,儿 童不仅获得一些粗浅的交往技能,更重要的是,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逐渐地解除自我中心,学 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关心他人,认识并认同成 人的社会角色,发展道德责任感,从而培养、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1、游戏促进儿童性别社会化 2、游戏促进儿童情感社会化 3、游戏促进儿童道德社会化
第八章 幼儿游戏
第一节 游戏的特征与教育作用 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 第三节 幼儿园各类游戏的特点和
指导
第一节 游戏的特征与教育作用
• 有关游戏的理论 * • 游戏的特征* •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 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作用* • 游戏的种类 *
一、有关游戏的理论
• 什么是游戏(关于游戏的概念) • 游戏的理论
二、游戏的特征
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3、游戏是一种假想的活动 4、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
三、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
•
儿童教育心理学早就指出,游戏是学前
儿童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活动,它贯穿于整个
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之中。
•
文学巨匠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
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 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 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 提出“游戏发泄论”、“游 戏补偿论”。认为人的欲望 常受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 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他的内 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 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 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 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 和要求,从而得到正常发展。
二、创设幼儿游戏场地
创设游戏场地的基本要求: • 1、促进儿童的发展 • 2、培养儿童的自信 • 3、保证儿童的安全
游戏场地的分类创设
(一)室内游戏场地的创设 必须保障足够的游戏空间 游戏区:积木区、美工区、角色游戏区、益智操作区、科学 区、图书区 活动区设置的基本要求: 1、根据各类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与特点来设置 2、设置应体现层次和渐近发展性,不断更换游戏材料 3、设置应体现用空间,因地制宜 4、赋予环境一定的自治因素,发挥环境的暗示作用。 5、整个环境应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实现整体优化,发挥整体 效应。 A、各个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 平面界限的划分/立体界限的划分/悬挂张贴不同的标牌或装 饰物 B、各个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 C、各个活动区之间的相互转换性
体育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第二节 幼儿园游戏条件的创设
• 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 • 创设幼儿游戏场地 • 准备玩具及游戏材料
一、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
• 关注幼儿自主游戏的价值 • 自主游戏——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
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 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 过程。 • 当前现状——“三轻三重四困惑”现象,即轻 自主自发生成重设计导演,轻自由表现重集中 统一,轻游戏过程重游戏结果,以及教师对什 么是游戏的认识困惑,如何指导的尺度困惑, 游戏与发展的引导困惑和游戏评价的标准困惑。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指不断重复一些行为,而主要是希望从 中得到快乐”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是同化超过 了顺应。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不能够保持同化与 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这种不平衡有两种情况: 一是顺应大于同化,表现为主体忠实地重复范型的动作,即 模仿;别一种是同化大于顺应,表现为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 的客观特性,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变现实, 这就是游戏。
• 角色游戏 • 结构游戏 • 表演游戏 • 智力游戏
一、角色游戏
• 什么是角色游戏 • 角色游戏的结构 • 角色游戏的发展 • 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 角色游戏的指导 • 对游戏的评价
(一)什么是角色游戏?
•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 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 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
在我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 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在英文中,游戏一词 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 指有规则的游戏。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 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 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
(一)从认识发展的角度分类 1、感觉运动游戏 2、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 3、结构性游戏 4、规则性游戏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 1、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 2、袖手旁观的行为 3、单独的游戏 4、平行的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