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与形象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美发与形象设计(1102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3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企业,包括美容美发会所、形象设计室、婚纱摄影中心、化妆品公司、广告公司、新闻媒体等行业企业,从事经营和管理、化妆品销售、形象代表、公关及形象设计等工作的具有职业技能比较熟练的、继续学习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的、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具备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备服务心理与礼仪、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2.具备本专业创业和经营管理基本知识;3.具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素质;4.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5.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6.具有能与顾客说明服务的内容与流程的能力;7.具有正确说明产品功能及使用方法的能力;8.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服务行业人际交往的能力;9.具有一定的美术绘画能力,设计创新思维;10.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收集、整理相关专业信息等。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了解皮肤护理的知识;2.了解美容美甲的专业知识;3.熟悉美容医学常识与基本知识;4.熟悉化妆品的分类、性能以及各种化妆品的使用规则;5.熟悉洗染发用液的性能、分类及使用方法等基本知识;6.掌握发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流程,具备剪、染、烫、盘等操作技能,并能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并完成不同的发型造型;7.掌握妆容的上装流程,具备美容化妆的基本能力,并能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设计与完成妆容造型。
8.熟悉美发用品性能,能够熟练操作美发设备并进行保养。
专业(技能)方向1美发操作能力:具有熟练的洗发、护发、染发及卷杠的能力,具有初步专业剪发、吹风造型及烫发设计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2美容操作能力;具有熟练的美容护肤、描化日妆、新娘妆、晚宴妆的能力,具有初步设计新娘盘发造型及晚宴盘发造型等的能力。
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1.人物形象设计2.艺术设计本科:1.艺术设计2.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八、人才培养模式当今社会,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人物整体形象设计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随着人们对人物形象设计的个性化、多层次需求, 生活形象设计、职业形象设计等新兴行业开始蓬勃发展。
行业的发展急需大量具有较高文化修养,既懂形象设计基本理论,又具有较强的实际人物造型设计。
“2+1”模式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方法,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
具体就是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组织,一年在企业进行。
校内教学以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在学校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掌握该专业的基本技能。
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是一个针对性、应用性鲜明的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到形象设计公司、形象设计工作室、美容美发机构、婚纱摄影公司、演艺公司、化妆品公司、广告艺术公司、时尚媒体机构等单位从事影视人物造型、形象设计咨询、艺术摄影、化妆品销售与培训、时尚杂志报刊专栏编辑及人物造型设计、化妆、美容、化妆品营销、编辑和业务拓展等工作。
本专业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创出了自己的特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引进双证书制度,强化岗位素质的培养。
积极探索“学校——企业——社会”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特点,采用“任务驱动、产教合一”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
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九、课程体系构建(二)典型工作任务到课程的转换1、发型设计:《发质分析与护理》、《发型设计》2、化妆彩妆:《化妆基础》《高级彩妆》3、美容美甲:《美容美甲》4、产品销售:《市场营销基础》《市场营销策划》(三)课程结构十、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基础,以及商务礼仪和演讲与口才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二)专业技能课(1)专业技能方向 1(2)专业技能方向 2(1)实训内容。
生产性实训和考证技能。
(2)实训时间。
详见课程设置、教学时间安排建议表。
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将专业核心课程中的相关项目与专门化方向技能强化训练项目合并执行,但时间安排应不少于10 周。
(3)实训地点。
教学综合实训为顶岗生产实习前的校内实训实习项目,要求在校内实训中心或实习工厂内完成。
(4)考核要求。
将各专门化方向的教学综合实训与国家职业标准中相应工种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相结合,运用项目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要求。
(5)组织管理。
按校内实训实习办法进行组织管理。
(6)安全保障措施。
开展教学综合实训的校内实训中心或实习工厂,必须制订相应的实训实习管理办法和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实训前需进行相应的三级安全教育,实习过程中还应结合实习项目进行相应的文明生产教育,通过实训实习建立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
4.顶岗实习(1)实习时间。
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安排学生在第三学年进行顶岗生产实习,亦可根据企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从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起以一学期为最小实习时间单元,分 2 次按班级组织学生到各企事业等用人单位进行顶岗生产实习。
(2)实习地点。
计算机相关企业,学生实习的岗位要与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相匹配。
(3)成绩考核。
考核成绩由学生自评、企业考核、实习报告和实习带队教师考评四部分组成。
学生自评:占考核成绩20%,由学生根据自己在企业的工作态度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评定。
企业考核:占考核成绩40%,由企业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态度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评定。
实习报告:占考核成绩 20%,根据学生总结能力予以评定。
实习报告中应包括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质量分析与评估、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经验体会与建议等。
实习带队教师考评:占考核成绩20%,由带队教师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态度、遵守纪律和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评定。
学生实习成绩由实习带队教师根据学生自评、企业考核、实习报告和实习带队教师考评进行综合评定,实习成绩按百分制记分,学生按照实习计划完成实习任务,经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学分。
不及格者由学校重新安排实习后再进行考核。
(5)组织管理:①制定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和签订顶岗生产实习协议。
学校应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实习大纲,对实习的岗位和要求以及每个岗位实习的时间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协议书必须明确学生劳动保险的投保人。
②落实实习前的各项组织工作。
通过召开学生动员会和家长会做好细致的组织发动工作,提出具体的实习纪律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并与学生家长签订书面实习协议。
在同一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数如超过 20 人,学校要安排不少于 1 名以上的专职人员到实习单位实施全程管理和服务;学生数如超过 100 人,学校派出的专职管理人员不能少于 2 人。
实习单位也要指定专门的师傅担任指导。
③加强实习管理。
学校要设立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企业相关人员组成的实习管理机构,明确职责。
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实习点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学校实习专职管理人员主要职责:管理实习生、及时与企业沟通、定期向学校汇报等。
学生要定期写出实习情况书面汇报交实习专职管理人员。
④建立完善的学生实习考核评定机制,建立学生实习档案,将实习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6)安全保障。
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生产安全等)、生产操作规程、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必须具有安全保障,学校一律不得组织未办理劳动保险的学生参加顶岗生产实习。
十一、教学时间安排(一)基本要求(教学时间安排)(二)教学安排建议十二、教学实施(一)教学要求1.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倡导“要我学”改为“我要学”的学习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创设真实的企业情境,强调探究性学习、互动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学习策略,充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协作学习、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模拟教学法、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践行“做中学”,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专业技能课根据专业课程改革采取以实践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的特点,专业教学模式广泛采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
教学内容采用企业的真实项目,实现以“一体化、开放式”、“能力进阶项目导向式”等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来获得美容美发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获得职业能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工作是在主管副校长领导下,实行学校、系部两级负责,学校是教学管理的主体力量,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进行:1.建立教学管理组织协调系统,专业教研室配合教务处、各系对日常课堂教学及教学建设工作进行管理和监控,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2.学校、系部两级督学系统,聘请有丰富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的教师及系部教学管理人员组成校系两级督学小组,实现督教、督学、督管;3.同行教师评价系统,在校内开展公开课、教研课,同行老师对主讲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工作,专任老师每人每学期必须听评课10节以上;4.学生信息员系统,每班学习委员担任本班专业教学质量监督信息员,及时收集班级同学对专业教学的信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系部进行反馈;5.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反馈系统,每学期期末由系部组织学生填写《课堂教学效果反馈表》,对所有上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6.教务网络监控反馈系统,由教务督导员通过网络监控及时获取教学信息。
为达到全面控制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进行课堂教学检查时,各类检查人员应填写相应的评估表和反馈表,及时对评估表和反馈表进行统计处理,将结果反馈给教师所在教研室,并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教师。
每学期综合各种渠道的检查和反馈结果,采取先定量后定性的办法,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将结果存入教师教学工作档案,作为教师晋职、评优的重要依据。
每学期,学校教务处对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采取简报、总结等形式,对存在的个性问题以座谈会、个别交流、文字材料等形式进行,以随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十三、教学评价专业要积极推进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突出能力考核评价方式,建立由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形式组成的评价体系,积极吸纳行业企业和社会参与学生的考核评价,通过多样式的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及岗位技能的综合素质评价,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