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实用语文》第十一册教案课题课时数第1课小华的头发 4第2课登鹳雀楼 2第3课邮递员 4第4课星星和哨兵 3综合练习1 2第5课电器 3第6课电冰箱 4第7课勤快的小玉 3第8课比一比认一认 2综合练习2 2第9课寄信 4第1课小华的头发教材分析:《小华的头发》通过小主人公小华经历的故事,头发长了脏了被小鸟误认为是鸟窝,后来小鸟们发现比鸟窝还要脏,还不愿意住,离开小华而去。
小华知错赶快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要去理发。
通过小鸟们的对话,告诉小朋友们要爱清洁讲卫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因、传、叫、阵”,会读会写会组词,认识部首“阝”。
2.理解课文,知道头发脏了要洗,长了要去理发。
3.认读词语:理发因为同学传来听见一阵明白告诉说话4.复习感叹号、问号、句号等标点符号的使用,学习双引号的使用方法。
5.A层次学生能跟读或自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逐步学会从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理解识记生字。
2.逐步学会读课文的插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头发脏了要洗,长了要去理发。
教学重点:生字的学习。
教学难点:识记生字。
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词、生字、读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小鸟们住在哪里啊?住在树上,鸟窝里。
可是老师认识一位小朋友,他的头发可长了,而且还乱成一团,真像小鸟的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小朋友。
二、生词。
出示图片。
问1:这是什么?鸟窝、树林、头发问2: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理发三、生字。
因字音:yīn部首:口组词:(因为)(原因)笔画:6结构:全包围口:围、国、园、图、圆传字音:chuán部首:亻组词:(传来)(传真)笔画:6结构:左右亻:他、们、你、位、份叫字音:jiào部首:口组词:(叫声)(叫喊)笔画:5结构:左右口:哨、吃、吹、叶阵字音:zhèn部首:阝组词:(一阵)(阵地)笔画:6结构:左右阝:郑、阳、队、那四、读课文插图。
问1:这位小朋友是谁?小华问2:小华是男生还是女生?男生问3:我们班谁是男生?高希强、梁松林……问4:他们的头发长吗?不长,短短的头发。
问5:那我们知道,男孩子的头发都是短短的。
可是再看看小华的头发,长吗?很长,而且还乱成一团,像小鸟的窝。
问6:图中有几只鸟?分别是什么颜色的?两只鸟,一只黄色,一只红色。
问7:黄色的小鸟在哪里?在小华的头上。
问8:红色的小鸟在干什么呢?好像在跟黄色的小鸟在说话呢。
问9:小华的表情开心吗?小华感觉头有点痒,想用手挠头发。
五、课后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总览全文,了解课文大意,精度第一、二自然段)一、复习生字。
二、复习生词:鸟窝、树林、头发、理发三、初读课文。
1.跟读课文,回答问题:问1:小鸟怎么会把小华的头发当鸟窝?但又为什么离开了他?小华的头发很长很脏,像鸟窝,后来小鸟们发现小华的头发很脏很臭,所以离开了他。
问2: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
注意自然段的标志是段首空两格。
四、再读课文。
1.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问1:小华为什么不愿意去理发?因为理发时,短头发会掉进脖子里,很难受。
(播放小朋友理发哭泣的视频,激起同学们童年的回忆。
很不喜欢理发。
)问2:这段话有几句?2句话。
注意数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问3:我们的头发长了应该怎么做?应该去理发。
问4:我们的头发脏了应该怎么做?应该洗干净。
2.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回答问题:问1:小华在哪里看同学们玩?站在树林里看同学们玩。
问2:小鸟的叫声是从哪里传来的?从头顶上传来的。
问3:小鸟们在叫什么呢?小鸟们在说话呢!我们分不清楚小鸟叫声在说什么,但是这里小华可以听到。
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作。
把小鸟比作人来写。
问4:这段话一共有几句?1句。
这是一个过渡段,告诉我们小华在树林里发生了故事。
吸引我们往下看,小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五、认读生词:理发因为同学传来六、课后练习:抄写生词。
第三课时(精读第三——五自然段)一、复习:通读课文。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问1:有几只小鸟在说话?两只小鸟在对话。
问2:第一只小鸟说了什么?“我们把窝筑在这里吧,这儿草多,还很长呢!”问3:第二只小鸟说了什么?“这儿的味道真臭!还不如我们在树上的窝呢!”问4:小鸟们准备把窝筑在哪里?小华的头上。
问5:为什么小鸟们想把窝筑在小华的头上?因为小鸟们把小华的头发当成了草,而且还很多、很长。
问6:小鸟站在小华的头上,小华感觉头上怎样了?一阵发痒,想用手挠。
问7:为什么小华的头发很多很长呢?因为小华不喜欢理发。
问8:为什么小鸟们又说很臭呢?因为小华很长时间没洗头发。
三、精读第四、五自然段。
问1:小鸟们决定到哪里去?决定回树上的窝里。
问2:最后小华明白小鸟们把小华的头发当成什么了?当成草堆了。
问3:小华为什么会觉得脸上一阵热?因为很羞愧,头发很脏很乱,小鸟们做窝都嫌脏。
小华觉得很羞,很不好意思。
问4:小华觉得很羞,他发现自己不理发不洗头是错的,他怎么做来改正自己的缺点呢?赶快往家跑,告诉爸爸妈妈,他要去理发。
赶快说明小华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后很迅速地要改正。
同学们也要向小华学习,有缺点快快改正。
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
四、小结升华。
问1: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小华的头发很长很脏,不愿意去理发,不是好孩子。
但是当他知道,小鸟们都不喜欢他的头发的时候,小华很羞愧,他赶忙往家跑,要去理发。
我们同学头发长了脏了,应该怎么做呢?头发长了要去理发,头发脏了要勤洗头。
问2:如果做错了事情,要怎么办呢?有错赶快改正就是好孩子。
五、作业。
抄写生词:听见一阵明白告诉说话第四课时(课后练习)一、比一比,再组词。
且()专()包()祖()传()跑()二、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因()传()叫()阵()三、组词。
因()()传()()叫()()阵()()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小华的头发长了,脏了,可他就是不愿去()()。
(2)噢,小华这才()():原来小鸟错把他的头发当草堆。
(3)小华觉得头上()()发痒。
(4)小华只觉脸上一阵热,()()往家跑。
五、看图连线。
小鸟理发鸟窝第2课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楼、依、河、流、层”,会认会读会写会组词,认识部首“木、尸”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
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
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
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读古诗。
1.教师范读教师一边读,一边演示电脑课件(画面:诗人正站在黄河边的鹳雀楼上观看景色,太阳渐渐地落下山去。
)2.学生跟读。
三、理解诗句意思。
1.指名试读试讲后,教师精讲点拨:第一句:白日:此处指傍晚的太阳。
依:挨着,靠着。
山:这里不是专指某座山,而是指连绵起伏的群山。
尽:完。
这里指落日渐渐沉下去了。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仅次于长江。
入海流:向大海流去。
其实,鹳雀楼距离大海尚有千里之遥,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
但是,无论怎样曲折迂回,最终还是要流入大海的。
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
这句诗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轮落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快要沉下去了,黄河水正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
第二句:欲:想要。
穷:穷尽,含有彻底的意思。
千里,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指很远很远的地方。
更;再。
这句诗的意思是:要想把很远很远的地方的景物都看到,就要再登上一层楼;也就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引导思考:想一想,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1)这首诗写出了壮丽的黄昏景色。
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先向西眺望,看到泛白的太阳依傍着群山缓缓下沉,再俯视黄河,望着奔腾的河水向东流去,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啊!目送落日,直到它逝去为止;放眼黄河,欲目送它流入大海。
既有雄浑壮丽之景,又有留恋遐思之情,情景交融,意境开阔。
(2)这首诗还表达了作者开阔的心胸和观察美景的情趣。
诗人面对日落水漾的壮丽美景,游兴未尽,不能满足,他急于扩大自己的眼界,还想看得更开阔更高远,于是写出了要看尽这千里风光,必须再登上一层楼。
4.小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的山河。
5.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四、指导朗读,背诵课文1.教师放朗读录音。
学生跟读,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白日/ 依山尽,黄河/ 入海流。
欲穷/ 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
2.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入:与“人”的区别。
穷:部首是“穴”(穴宝盖)楼字音:lóu部首:木组词:(楼梯)(楼房)笔画:13结构:左右木:梯、松、林、棵、杨依字音:yī部首:亻组词:(依靠)(依偎)笔画:8结构:左右亻:他、们、你、位、份河字音:hé部首:氵组词:(黄河)(山河)笔画:8结构:左右氵:江、海、活、油、没、洗、清流字音:liú部首:氵组词:(河流)(流水)笔画:10结构:左右氵:江、海、活、油、没、洗、清层字音:céng部首:尸组词:(层次)(楼层)笔画:7结构:半包围尸:居、展、屋、尾、届、局、屉第二课时(课后练习)一、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楼()依()河()流()层()二、组词。
楼()()依()()河()()流()()层()()三、填空。
_________依山尽,黄河入_________。
欲穷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层楼。
四、背诵古诗。
第3课邮递员教材分析:《邮递员》一课是一篇较老的题材,内容本身没有时代性。
但本文中对邮递员伯伯的描写值得学习,适合让学生观察图片试着描写一个人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纸、推、等、急、份”,会认会读会写会组词。
2.认识词语“清脆连忙原来报纸一副眼镜雨衣推车边沿胶鞋面容一份消失自行车湿淋淋”。
3.理解课文,能看图片在老师的提示下说出邮递员伯伯的外形特征。
4.A层次学生能跟读或自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