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编制单位: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成都市园林科研所二O一O年十一月《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编委会编制单位: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成都市园林科研所《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专家评审意见2010年11月4 日,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组织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交大、四川省林科院和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等单位有关专家对《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树种规划》)进行了评审。
专家组听取了《树种规划》编制单位的汇报,进行了认真的评议,评审意见如下:一、《树种规划》的编制,对规范成都城镇绿化树种应用,以及植物种类的多样化,促进园林景观高品质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对推进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树种规划》是在深入调查成都市城镇绿化现有树种的基础上,经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而成,该成果思路清楚、资料翔实、使用方便、直观。
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三、《树种规划》首次系统进行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规划控制。
并率先进行了“观赏性植物”、“抗逆性植物”、“立体绿化植物”、“湿地植物”、“阴生植物”、“竹类植物”和“招鸟类植物”等专章规划。
涉及到成都市城镇绿化的乔、灌、藤、竹、草共计345个常用种类,其中:乔木114种,灌木、藤本112种,竹类37种,草本82种,植物应用的覆盖面宽。
四、编制的规划成果从成都的实际出发,规划应用性强,在成都乃至四川具有示范推广作用。
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树种规划》的评审,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建议《树种规划》进一步扩大范围深入研究。
《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评委名单前言按照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实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我们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城镇绿化近年来的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了《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
该规划的编制,对于规范树种应用,保护和建设生态成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促进成都城镇绿化树种的“绿化、彩化、香化”,以及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建设,推进“节约型园林”和“生态型园林”建设,推进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发挥城镇园林绿化这一唯一具有生命特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植物的生物特性和观赏特性,为成都城市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实现成都“人居环境最佳”的“新三最”目标。
编制的《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文本内容;第二部分:《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编制说明;第三部分:《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植物名录;第四部分:《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图片资料。
本次树种规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植物应用的覆盖面宽,涉及到成都市城镇绿化的乔、灌、藤、竹、草共计345个常用种类,其中:乔木114种,灌木、藤本112种,竹类37种,草本82种。
二是规划分类的应用性强,在成都首次系统进行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规划控制。
并率先进行了“观赏性植物”、“抗逆性植物”、“立体绿化植物”、“湿地植物”、“阴生植物”、“竹类植物”和“招鸟类植物”等专章规划。
三是具有手册功能,与一般的树种规划比较,重点增加了规划植物的“表格汇总”和“图片资料”部分,对每一种植物进行应用分类,并附有3张图片,增强了查阅的方便性。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成都绿化协会,成都市各区(市)县林业园林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一直工作在一线岗位的绿化事(企)业单位、公园管理部门、花卉苗木种植基地、绿化施工单位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关心成都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
施维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百忙之中,对本规划全文进行了通稿审核,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在此,我们表示真挚的感谢!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编写组2010年11月第一部分:成都市城镇绿化树种及常用植物应用规划(2010-2020年)文本内容目录一、规划范围 (4)二、规划时限 (4)三、规划依据 (4)四、规划原则 (4)(一)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 (4)(二)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 (4)(三)注重生态效益的原则 (4)(四)景观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5)(五)重视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原则 (5)五、植物选择的主要技术指标 (5)六、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规划控制 (6)(一)基调树种 (6)(二)骨干树种 (6)(三)一般树种 (7)1、行道树种 (7)2、庭园树种 (7)(四)藤本植物 (8)(五)地被植物 (8)1、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 (8)2、灌木地被植物 (8)3、其它地被植物 (9)七、观赏性(含飘香类)植物的规划控制 (9)(一)观叶植物(彩叶植物) (9)1、常色叶植物 (9)2、变色叶植物 (9)(二)观花植物 (9)1、观花乔木 (10)2、观花灌木 (10)3、观花藤本 (10)4、观赏花卉 (10)(三)观果植物 (10)1、观果乔木 (10)2、观果灌木 (10)(四)飘香植物 (10)1、花香植物 (11)2、树香植物 (11)八、抗逆性植物的规划控制 (11)(一)抗二氧化硫(SO2)植物 (11)(二)抗硫化氢(H2S)植物 (11)(三)抗氯(Cl2)植物 (12)(四)抗氟化氢(HF)植物 (12)(五)抗汽车尾气污染的植物 (12)(六)滞尘力强的植物 (12)(七)抗旱植物 (13)九、湿地植物的规划控制 (13)(一)湿生植物 (13)(二)水生植物 (13)十、阴生植物的规划控制 (13)(一)常用耐阴植物 (13)(二)常用耐阴藤本植物 (14)(三)林中伴生植物 (14)十一、招鸟植物的规划控制 (14)(一)招鸟乔木 (14)(二)招鸟灌木 (14)十二、立体绿化植物的规划控制 (14)(一)屋顶绿化植物 (14)(二)墙面棚架绿化植物 (15)(三)绿篱植物 (15)十三、竹类植物的规划控制 (15)(一)丛生竹 (15)(二)散生竹 (16)(三)混生竹 (16)十四、市树市花 (16)(一)市树 (16)(二)市花 (16)十五、树种及常用植物规划的实施措施 (17)一、规划范围成都市市域,12121km2。
二、规划时限本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
三、规划依据1、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2002年)3、《四川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1994年修正稿)4、《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试行)》(2009年)5、《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6、《成都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补充修编(2008-2020)》7、《成都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1997年修正稿)8、《成都市公园条例》(2006年)9、成都市规划局、建委、林业园林局及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的有关资料及发展计划四、规划原则树种及常用植物规划是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树种及常用植物的合理搭配,构成了城市绿化和生态微环境的基本骨架。
城市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改善城市小气候;二是减轻空气污染;三是固碳放氧;四是降低噪音;五是杀菌除尘;六是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
科学合理的树种及常用植物规划,是绿化美化城市环境、加快园林绿化的速度、维持城市良好生态平衡、促进宜居城市健康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1、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适地适树。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不同的绿地类型、不同性质和要求,适地适树,适地适草,选用不同的植物种类。
2、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骨干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注重植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性。
营造具有成都特色的植物景观。
3、注重生态效益的原则:根据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抗污性强,具有减污滞尘功能的植物,注重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城市绿化配置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草坪及藤本相结合,观果、观花、观叶结合,合理配置植物群落结构。
4、景观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常绿为主,常绿与落叶相结合;慢生树为主,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见效期早,持效期长,景观效果稳定。
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时期的景观需求。
5、重视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原则:利用我国丰富的物种资源,开展广泛的引种、收集工作,通过驯化、试种等,把适宜于成都市生长的植物种类及品种加以推广,丰富本地区的物种;引进国外优良的物种资源,在确保本地区植物生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加以推广,丰富植物资源。
五、植物选择的主要技术指标1、各类绿地建设,应注重乔木、灌木、藤本、花卉、草坪结合,但以乔木为主,乔木覆盖面积占绿地总面积的70%以上为宜。
2、原则上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建议为6:4。
但中心城区和其他城区城镇的常绿和落叶树种比例应有一定的区别。
一般而言,建议中心城区的常绿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为5:5,其他城区城镇的常绿和落叶树种比例为6:4;南北走向街道的常绿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为5:5,东西走向街道的常绿和落叶树种比例为6:4。
3、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建议为7:3。
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原则上控制在30%以下为宜。
在冲积平原区域,土地肥沃,植物的立地条件良好,可适当提高乡土树种的比例。
在具体应用中,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数量比,应不小于9:1。
即本地木本植物指数≥0.9。
4、速生与慢生树种比例建议为3:7。
在中心城区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原则上不采用速生乔木树种;其它地方应慎用速生乔木树种,加强对速生树种的维护管理,可视情进行重度修枝,确保安全。
在城市绿化总量达到较高水平时,城市绿化树种的应用,应提倡多选用慢生树种,有目的的逐步增加城市大树、古树的数量,以传承和体现成都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城市内大树和古树,也是城市历史文化体现的重要载体。
六、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规划控制(一)基调树种(9种)银杏、银木(大叶樟)、女贞、栾树、黄葛树、皂荚、楠木、木犀(桂花)、水杉等。
其中:1、常绿树种:银木(大叶樟)、女贞、木犀(桂花)、楠木等。
2、落叶树种:银杏、黄葛树、栾树、皂荚、水杉等。
(二)骨干树种(44种)乔木(31种):樟(香樟)、二球悬铃木(法国梧桐)、天竺桂、朴树、黄连木、无患子、天师栗(猴板栗)、枫杨(麻柳树)、鹅掌楸(马褂木)、秋枫(三叶木)、蓝花楹、垂柳、槐(国槐)、刺槐、榆树、荷花玉兰(广玉兰)、罗汉松、黑壳楠、南酸枣、雪松、四季杨、三角槭(三角枫)、玉兰、楝树(苦楝)、楸、梧桐(青桐)、梅花(红梅)、樱花、垂丝海棠、蒲葵、木芙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