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模拟题一、填空题1、地层油的特点是处于地层、下,并溶有大量的。
2、在高压下,天然气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随分子量的增加而。
3、岩石粒度组成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和。
4、与接触脱气相比,多级分离的特点是分离出的气量,轻质油组分,得到的地面油量。
5、当岩石表面亲水时,毛管力是水驱油的;反之,是水驱油的。
6、根据苏林分类法,地层水主要分为型、型、型和型。
7、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主要受、、等的影响。
8、砂岩的胶结类型主要有、和三种,其中的胶结强度最大。
9、火烧油层的方式主要有、和。
10、单组分烃的相图实际是该烃的线,该曲线的端点称为。
11、流度比的值越,越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12、对应状态定律指出:在相同的和下,所有的纯烃气体都具有相同的。
13、油藏的驱动方式以命名。
14、一般而言,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
其依据的公式是。
15、储层岩石的“孔渗饱”参数是指岩石的、和。
16、单组分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服从定律。
二、名词解释1、砂岩的粒度组成2、地层油的等温压缩系数3、润湿4、平衡常数5、贾敏效应6、两相体积系数7、压缩因子 8、溶解气油比9、相对渗透率 10、波及系数11、润湿反转 12、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13、驱替过程 14、吸附15、相渗透率 16、洗油效率17、毛管力18、流度比19、岩石的比面 20、界面张力三、做图题1、画出双组分烃的相图,标出临界点、气相区、液相区和两相区的位置,并简要说明其相态特征。
2、画出典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标出三个区,并简单描述其分区特征。
3、画出单组分烃的相图,并标出临界点、气相区、液相区和两相区的位置。
4、画出典型的毛管力曲线,并标出阈压、饱和度中值压力、最小湿相饱和度。
5、岩石(a)、(b)分别放入水中,岩石下部有一油滴,形状如下图所示,试画出润湿角?并说明两岩石的润湿性?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油水过渡带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并说明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2、简要说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途径,并结合现场实际,给出现场应用的两种提高采收率方法。
3、什么是气体滑动效应?它对渗透率的测量有何影响?4、给出两种判断岩石润湿性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判断的依据。
5.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各举一例说明贾敏效应的利与弊。
五、计算题1、设某天然气的摩尔组成和临界参数如下:组分摩尔组成y I,% 临界温度T ci,k 临界压力P ci,MPaN2 3.0 126.1 3.39CH485.0 190.7 4.64C2H6 5.0 305.5 4.88C3H8 4.0 370.0 4.26C4H10 3.0 425.4 3.79(1)、天然气的视分子量;(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空气的分子量为29);(3)、该天然气在50℃、10MPa下的视对应温度和视对应压力。
2、一柱状岩心,长度L=5cm,直径d=2cm,岩心被100%地饱和粘度μw=1mPa.s的盐水,当岩心两端压差ΔP=0.05MPa 时,测得的流量为Q w=18.84cm3/min.,求该岩心的渗透率。
3.设一直径为2.5cm,长度为3cm的圆柱形岩心,用稳定法测定相对渗透率,岩心100%饱和地层水时,在0.3MPa 的压差下通过的地层水量为0.8cm3/s;当岩心中含水饱和度为30%时,在同样的压差下,水的流量为0.02 cm3/s,油的流量为0.2 cm3/s。
油粘度为:3mPa.s,地层水的粘度为1mPa.s。
求:(1)岩石的绝对渗透率?(2)Sw=30%时油水的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4某油藏藏含油面积A=15km2,油层有效厚度h=10m,孔隙度φ=20%,束缚水饱和度S wi=20%,在原始油藏压力P i=15MPa下原油的体积系数B oi=1.02,在泡点压力P b=10MPa下原油的体积系数B ob=1.025,油、水、岩石的压缩系数分别为:C o=70×10-4MPa-1,C w=4.5×10-4MPa-1,C f=1.2×10-4MPa-1。
试计算:(1)、油藏的地质储量; (2)、油藏的综合压缩系数;(3)、油藏的弹性采油量。
部分模拟题参考答案三、做图题1、相态特征:①.双组分体系的相图为开口环线,不是单调曲线。
②.分为三个区,液相区、气相区和两相区。
③.体系的临界点定义为泡点线和露点线的交汇点,不是体系的最高温度和最高压力。
2、曲线分为三个区:A区为单相油流区。
岩石中的含水饱和度从0向S wi增加,此时水自身不能流动,但对油的流动产生了影响,油的相对渗透率逐渐降低。
B区为油水同流区。
含水饱和度由低向高增加时,水的相对渗透率逐渐升高,油的相对渗透率逐渐降低,并最终达到0。
C区为单相水流区。
此区起于残余油饱和度。
此时,油的流动渠道被水所占据,油的相对渗透率为0。
但由于油相的影响,导致水的相对渗透率不能达到1。
3、4、5、亲水 亲油四、简答题 1、由于地层中孔隙毛管的直径大小是不一样的,因此油水界面不是平面,而是一个过渡带。
从地层底层到顶层,油水的分布一般为:纯水区——油水过渡区——纯油区。
由下而上,含水饱和度逐渐降低。
由式:gP h o w cR)(ρρ-=,在P cR 一定时,油水的密度差越小,油水的过渡带将越宽。
油越稠,油水密度差越小,所以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2、原油的采收率是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的乘积。
因此,提高采收率的途径为:一是提高波及系数;二是提高洗油效率。
在现场上,如聚合物驱就是通过提高注入水的粘度,改善水油流度比,从而提高波及系数和采收率;又如,表面活性剂驱则是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以提高洗油效率,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3、在岩石孔道中,在孔道中心的液体分子的流速比靠近孔道壁的分子流速高,而且越靠近孔道壁表面,分子的流速越低;气体则不同,靠近孔道壁表面的气体分子与孔道中心的气体分子流速几乎没有差别。
气体在岩石孔道中的这种渗流特性称为滑动效应。
由于气体滑动效应的存在,气测渗透率一般高于液测渗透率。
4.说明:含有以下五种方法中的两种即为正确。
(1).毛管力曲线下包面积法用A2、A1分别表示水驱油和二次油驱水毛管力曲线的下包面积,若A2<A1,岩石亲水;反之则亲油;或若lg(A1/ A2)>0,岩石亲水;反之则亲油。
(2).润湿指数法润湿指数定义为:wo Tog og wo T og wo p p W σσθθ/cos /cos ==,W 为润湿指数,当W=1时,水完全润湿岩石;当W=0时,油完全润湿岩石,W 值越接近0越油湿,越接近1越水湿。
(3).视湿润角法:视湿润角定义为:wo Tog og wo T wo p p σσθ/cos =,视接触角wo θ越接近0度,岩石越水湿,越接近90度,岩石越油湿。
(4).相对渗透率曲线法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上等渗点对应的湿相饱和度来判断。
当等渗点对应的湿相饱和度>50%时,岩石亲水;当等渗点对应的湿相饱和度<50%时,岩石亲油。
(5).润湿角法通过光学投影法测得岩石的润湿角θ来判断。
当θ<90°时,液体润湿固体;当θ=0°时为完全润湿;当θ>90°时,液体不润湿固体;当θ=180°时为完全不润湿。
5、液珠或气泡通过孔隙喉道时,产生的附加阻力称为贾敏效应。
利:调剖堵水工艺技术就是利用贾敏效应原理,如注乳状液、混气水、泡沫等来封堵大孔道,调整流体渗流剖面,提高驱替液的波及系数,从而提高采收率。
弊:在钻井、完井及井下作业过程使用的钻井液、完井液、压井液等失水时会对油流入井产生阻力,损害油气层。
五、计算题1.(1).天然气的视分子量为:∑=i i g M y M =0.03×28+0.85×16+0.05×30+0.04×44+0.03×58=19.44(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为:a g g M M /=γ=19.44/29=0.67(3).计算天然气的视临界参数:∑=ci i c p y P =4.574 ∑=ci i c T y T =208.715天然气的视对应压力为:186.2574.4/10/===c r P P P天然气的视对应温度为:548.1715.208/)15.27350(/=+==c r T T T2.岩心的渗透率为:2286230.1101005.024510160/84.18m cm p A L Q k μπμ==⨯⨯⨯⨯⨯⨯⨯=∆=--3.(1).绝对渗透率为:22163.04103.05.214.3318.0um pA L Q k o =÷⨯⨯⨯⨯⨯=∆=μ(2).油相渗透率为:22122.04103.05.214.3332.0um p A L Q k o o o =÷⨯⨯⨯⨯⨯=∆=μ 水相渗透率为:22004.04103.05.214.33102.0um p A L Q k w w w =÷⨯⨯⨯⨯⨯=∆=μ 油的相对渗透率为:748.0163.0122.0/=÷==a o ro k k k水的相对渗透率为:025.0163.0004.0/=÷==a w rw k k k4、(1)(2)(3))(10353.202.1/)2.01(2.0101015/)1(376m B S Ah N oi wi ⨯=-⨯⨯⨯⨯=-=φ)(1058.12]1070)2.01(105.42.0[2.0102.1])1([14444-----⨯=⨯⨯-+⨯⨯⨯+⨯=-++=MPa C S C S C C o wi w wi f φ)(102.9025.1/)1015(1058.12101015/)(3546m B P P AhC N obb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