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战略

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战略

电子商务产业战略发展一、电子人才需求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按该行业的名字分别说,即电子技术人才、商务人才和其他类人才。

而需求较大的是技术类,其次是市场营销,招聘比例约为30%,再有就是其它类的职位了。

技术类的职位包括首席技术官CTO/首席信息官CIO、技术总监/经理、高级软件工程师、系统管理员、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师、网页设计/制作网站编辑、系统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

市场营销类职位包括销售经理、渠道管理、销售主管、销售代表、校园电子商务专员、电子商务主任、市场策划人员等。

其他类别的职位包括物流人员、人事、行政、财务、BD等。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对以上类别的人员需求数量不仅看涨,在要求上也更高更全。

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背景电子商务将逐渐取代传统商业模式而成为21世纪经济活动核心,对此,全球已形成共识。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的主要经济贸易方式之一,打破了传统商务活动的时间和地域限制,极大提高了经济效率,将使世界经济面临巨大的变革。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确立我国在未来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国与国之间的核心竞争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以欧美国家为例,电子商务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法、德等欧洲国家,电子商务所产生的营业额已占商务总额的1/4,在美国则已高达1/3以上,而欧美国家电子商务的开展也不过才十几年的时间。

以美国为例,2001年电子商务产业占美国经济的8%,截止2007年底,电子商务产业已经占美国经济的35%,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增长中心从传统型贸易经济向电子商务贸易型经济转变。

到2001年,美国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额为6710亿美元,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亮点,吸引就业人口的数量居第一位。

电子商务在美国发展17年所创造的价值,接近于美国汽车工业经过100年发展所创造的价值,如今电子商务产业已经是美国与其它国家经济竞争核心竞争力。

从国内看: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办颁发了《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着力培养、迅速补充国内服务企业急需的中高级电子商务人才队伍。

十七大也提出了关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议题,目前我国建设了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基地或城市,北京、上海、杭州和广州等城市都相继制定了电子商务发展的规划或行动计划,出台了一系列与电子商务产业相关的经济政策:杭州已被国家批准为“电子商务之都”,浙江省出台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广东省广州建立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和人才培养基地。

这些为江苏省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1、2008 年,电子商务人才群体获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08年2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2.21亿,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据调查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2007年电子商务市场总体规模达到1.7亿元人民币。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强烈,人才战略推动也同时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训和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2008 年的电子商务人才群体,正在步入“生态化发展”的新阶段。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业生态现象,如:电子商务人才类别日益丰富;核心平台的开放日益加速;电子商务人才之间出现了知识分享、组织协作、资金联保等层面上的大规模协作;“电子商务人才服务电子商务人才”的电子商务人才自我服务体系也开始走向产业化……。

报告认为,这种大规模的生态化联系与深度协同,标志着电子商务人才群体的生存基础更加坚实,电子商务人才群体内外的价值循环更加合理。

2、推动电子商务人才发展的主要动力协作因素:数千万电子商务人才的大规模深度协作;平台因素:电子商务平台整合服务,打造产业链;自身进化因素:快速学习、流程优化与模式创新;竞争因素:竞争升级导致专业化分工持续展开;应变因素:电子商务人才的市场适应力大幅度提升;战略伙伴因素:电子商务人才服务体系合力推动;技术因素:技术创新带来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消费习惯因素:网络购物渐成主流;社会因素:电子商务人才职业化与电子商务人才教育蔚然成风;政府因素:高度关注、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3、电子商务人才集群发展模式正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先生所指出,这一模式的典型特点在于:“海量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大规模的生态化聚合,大幅度地降低了企业之间的协同成本,并创造出一个竞争力足以与大企业相比拟,但其灵活性却更胜一筹的商业生态集群。

在这样的协同模式下,商业的进入成本和创新成本,都得到了显著的降低。

无数的中小交易者由此能够面对全球市场,无数的中小生意由此也能够成为现实。

商业自由度得到了大幅扩展,个体的能量也有了充分施展的舞台。

”作为全球性商帮,电子商务人才的发展也在为“全球化”注入新的特质。

过去数百年来,国家和跨国公司曾分别是推动全球化的两大主角,而今,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等草根力量,正在通过大规模协作、个性化、互动等全新的商业实践,丰富和拓展着全球化的新内涵。

根据对有关电子商务平台企业的调研,我国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总数量已经由2004 年的400 万增长至2008 年的超过5000 万,我国电子商务B2B交易额突破了12500亿人民币。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和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创新,电子商务人才模式有望为全球市场经济、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贡献出一种全新发展模式。

4、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数量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第一,电子商务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使电子商务人才的范围得以扩大。

2008 年,电子商务人才已涉及B2B、B2C、C2C、中小站长、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

第二,自2006 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突破10%临界点后,包括电子商务应用在内的互联网应用开始提速。

第三,新市场、新业务、新用户的推动。

2008 年,包括阿里巴巴等在内的国内主流电子商务平台均加速拓展,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加速设立分公司及服务网点,另一方面加强与海外市场的联系,有效地拓展市场范围和服务半径。

电子商务人才数量加速增长这一趋势,与中国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形成了相互印证。

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普及率达到25.5%。

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年增长4000万人,半年增长率为13.4%,中国网民规模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之势。

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2亿人,占网民总体的94.3%。

虽然中国的宽带普及率很高,但是宽带接入速度远远落后于互联网发达国家。

2005年-2009年6月中国大陆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2008年4月14日应江苏省省委书记梁保华的邀请,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马云在南京的省府大楼与梁书记共商江苏省电子商务发展大计,江苏关于促进电子商务产业相关的经济政策将陆续出台,江苏省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村村通网络的经济大省,电子商务无容置疑将成为江苏省新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亮点。

5、人均网购金额快速提升,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回报率呼之欲出艾瑞网研究发现,中国人均网络购物金额近年来增长迅速,03年仅为127.6元,07年突破1000元大关,发展至08年,人均网购金额已快速提升至1602.3元,相比07年增加了582.3元。

人均网购金额的快速提升,主要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密不可分:1)网络购物交易额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近两年的年增长率均翻倍;2)网购用户购物频次的增加:08年网购次数11次以上的用户相比07年(37.8%)增长6.4%,达到45.2%;3)网购商品种类的丰富:网购单笔交易金额随着大宗商品、奢侈品等商品的增加而迅速提升;4)网购对网民日常生活的渗透加深:网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服装服饰、家居日用、小家电等商品的网购发展迅速;5)购物平台购物体验及服务的完善,等。

上述几方面原因可见,电子商务人才的缺口仍占中国各大就业面系之最,而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也由人均网购金额的增长而增长。

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回报率将呼之欲出。

三、电子商务产业在苏州的发展现状苏州制订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我市国民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不断满足着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进一步完善各商业银行网上支付功能,加强网上支付安全体系建设,拓展电话、手机、短信、WAP(无线应用协议)、电子钱包等其他电子支付手段,鼓励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良好的支付环境。

2、构建苏州市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从“大通关”电子口岸建设入手,整合政府服务和企业商务流程,构筑一个连接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一站式”电子商务信息平台,以实现政务和商务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流程的集成与优化,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物流信息的共享,促进苏州市现代物流水平的整体提升。

3、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企业诚信和个人征信系统。

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及部门间的协调与联合,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建立权威公正的信用服务机构,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在线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4、推进电子商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充分利用制造业基地的产业集聚优势,发挥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推进上下游关联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融合,推进企业间的电子商务。

支持中小企业应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应用,构建苏州市中小企业公共供应链平台,推广应用服务提供模式(ASP),以缓解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投资与人才的不足。

5、推进电子商务在生产型服务业中的应用。

建设与完善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工程设计、会议展览、中介服务、教育培训等重点服务业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6、推进电子商务在商贸业中的应用,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的紧密结合。

在连锁企业、超级市场、购物中心、专卖店、便利店中推广电子支付手段。

拓宽“公共信息亭”等其它信息化设施在商品交易中的应用范围,推行网上购物和电子交易。

依托苏州市公共GIS平台构建区域物流配送体系。

依托核心商贸企业,构建苏州市商贸交易平台,实现商品交易由单一形式的面对面交易向多元化、电子化的市场交易方式转变。

7、推进电子商务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利用苏州市公共GIS平台,整合现有苏州市旅游信息资源,构建苏州旅游景点空间数据库,建设旅游行程规划系统、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三维虚拟浸入数字旅游系统,通过各种多媒体终端,向游客提供苏州旅游全方位的信息查询、在线预定、客户代理等多种网上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