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易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规制对策制定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方便、快捷、成本低的优势,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和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
我国十八大也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振兴经济发展的电子商务模式,积极鼓励各行业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产业升级。
电子商务中的交易行为与传统交易方式相比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因为网络交易行为是在虚拟空间中完成,交易双方都是隐形的,我们无法甄别交易双方彼此真实身份和意图,少数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发布虚假信息欺诈消费者,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网络交易秩序,影响了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网络交易行为规制方面的法律和制度比较健全,实践效果较为明显。
我国互联网普及较晚,但互联网技术开发速度快,政策支持应用的力度大,极大地提升了互联网应用的速度和深度。
为了促进互联网应用的法制化,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和研究了规制网络交易行为的手段和方法,这些措施在规制交易行为,维护网络交易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应用在各个领域的延伸,网络化生活的社会形态逐步形成,网络化生活环境与传统社会相比,社会主体在意识和行为方面更容易出现“随意”“自由”,如果再受负面价值观的影响就有可能导致行为失范,这不利于维护公平网络交易社会秩序。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要以电子商务发展前景为视角,从网络化生活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及网络交易行为存在的问题入手,搭建我国电子商务立法框架,通过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维护网络交易秩序的先进的立法经验,探索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理论研究,制定专门的立法原则,科学指导电子商务立法,保障电子商务立法的细致性和完整性。
1互联网应用现状及网络经济发展前景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传统思维和生活方式。
如今,人们浏览新闻、召开会议、交友、购物、出行等行为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而且,互联网注册用户量及联网使用区域都在递增和扩大。
据2016年互联网趋势发展报告统计,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超过30亿人,比上年增长9%,互联网全球渗透率达到42%。
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突破7 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亿,比2005年12月增长3447万,半年增长率达%。
互联网使用的增长也在就业及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方面带来了机遇。
当前,网络成为全球最热门的投资,美国半数以上的创业投资都投向了互联网络。
据美国电商杂志(基于美国商务部的数据)发布的《2016美国电商市场最新报告》,2016年,美国电商市场销售额将达到3500亿美元,每年增长率平均为%。
互联网发展和应用不断满足着人类社会全方位的网络化生活需求,创新了经济发展模式,提升了经济发展速度,但也面临着许多用网安全的问题。
据美国网络安全公司Cybersecurity Ventures发布的《全球网络安全市场报告》显示,网络犯罪不断上涨,每年为世界经济造成数千亿美元的损失。
根据我国猎网平台统计发布的《2015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共收到诈骗举报24886 件,举报金额亿,人均损失5106 元,比2014 年增长了倍。
网络交易中违法行为破坏了公平交易的秩序,不利于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分析网络交易中违法违德行为的原因,探索规制网络交易行为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网络交易中违法违德行为频发的主要原因网络交易中违法违德行为的频发,既有立法方面的原因,也有监管制度方面的原因。
网络交易行为强制规范的法律不完善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网上购物、网络广告、网上金融等交易的经济模式多样化,同样,虚假宣传、信息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也呈递增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电子商务立法滞后造成的。
首先,我国在电子商务立法方面缺乏法定的指导立法制定的原则,这就造成无法从电子商务活动形成的多种法律关系这一根本对象出发,制定出规制电子商务行为的宏观和微观法律。
其次,电子商务立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明确和细致,网络交易行为过程中参与的主体(商家、交易平台、金融机构、物流)及分工和责任不同,我国至今没有出台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行为规制的具体法律,实践中过多采取的是对现有法律的“修修补补”或者是“先改后立”做法;虽然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相关的法律和条例,但这些强制性规范无法全面有效地规制网络交易过程中的全部行为。
可见,电子商务行为规制立法的滞后及碎片化,无法有效规制不法分子在利益驱使下以虚假宣传等方式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网络交易秩序的行为。
网络交易行为监管制度不健全网络交易行为监管缺乏联动监管机制。
国家机关、支付金融机构、交易平台运营商及行业协会等机构和组织承担着监管网络交易行为职能,由于监管制度不健全,导致这些组织和机构对网络交易行为的监管职能不明确,监管分工不具体,存在监管空白问题,这就给不法分子行使欺诈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交易平台运营商监管不到位。
网络交易平台是一个营利性组织,有些交易平台为了通过提高注册登记量来营利,就降低了网店注册登记的门槛或者不严格审查申请主体资格,从而导致注册登记信息缺乏真实性,宣传的信息真实性无法甄别,不法分子乘机虚假宣传来诈骗消费者,可见,审核监管不到位是网络交易过程违法犯罪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
网络交易与现实交易在完成交易方式上具有差异性,如果不加大对交易平台管理,不强化交易平台本身管理责任,就无法构建起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更无法让消费者对网络安全树立信心。
诚信评价的体系建设方面不完善网络经营商家的信用造假严重。
网络交易平台为了督促商家诚信交易,设定了消费者对商家诚信经营的信用评价系统,消费者的评价和打分能够提升商家信用星级,信用星级能够反映商家的服务质量和诚信度,这也成为消费者在网络消费中选择商家的一个最重要参考信息。
部分商家为了提升星级以吸引消费者,雇佣专门人员对自己店铺的商品及服务进行虚假好评,甚至通过一些网络公司以技术手段删除消费者差评。
商家这种信用评级和评价造假的行为一方面直接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大大增加了消费者在网络交易中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概率,另一方面更是破坏了公平交易的环境,扰乱了正常的交易秩序,也充分反映出现有的诚信道德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因此,如何完善信用评价监管制度就成为构建科学公正的信用体系诚信交易的重要内容。
3网络交易行为规制的具体对策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推动着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网络化,加强网络交易行为规制既是维护网络交易秩序的重要方法,更是建设网络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完整框架法律是指引和约束主体行为的强制规范,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交易行为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具有特殊性,因此,电子商务立法要搭建立法框架,保障立法的科学性、超前性、系统性、完整性。
首先,加强电子商务立法理论研究。
网络交易的交易空间、交易主体、交易时间、交易方式与传统交易不同,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也不一样,要保障立法能科学有效地调整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就要为立法提供理论支撑,笔者建议形成以计算机、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者组成研究团队,分析电子商务活动中形成的不同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的特点,研究商务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为制定和出台电子商务相关立法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制定电子商务立法的法定原则。
立法原则是指导制定立法的准则,能够保障立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践中我国将电子商务活动归类为商事活动,电子商务活动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法》(以下简称《商法》)中的原则和规范约束电子商务行为,时常出现找不到法律依据的现象,笔者建议立法过程中制定专门立法原则来指导电子商务立法活动,从而改变电子商务立法的“先改后立”“修修补补”弊病,系统地指导制定电子商务立法。
再次,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立法经验。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了规范和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美国开始研究电子商务立法工作,法研所及联邦的政策咨询机构从美国的联邦制国情出发,又充分考虑联邦和州两级均有立法权这一特点,研究和制订了一套交易法规则,推荐各州在制定本州法律时以这套规则作为指导,各州也可以将这套规则直接写入本州的法律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统一,最终美国形成了《统一商法典》(UCC),这部法律在保护和促进各州贸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美国开始修订《统一商法典》,增加了有关调整电子商务的法律规则的内容,1999年7月,美国公布了《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VCITA),这部法律本身对各州的电子商务活动规范没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但可以作为指导各州电子商立法务规范的依据。
2000年6月30日,美国联邦政府以《统一商法典》《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VCITA)为指引,由美国总统签署颁布了《电子签名法》,这也为美国以后出台系列电子商务行为规范法律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和规则。
笔者建议电子商务活动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商事活动归类到《商法》体系中,以《商法》中的商事活动要求及基本原则和电子商务立法的法定原则为指导,制定电子商务行为规范的相关法律,以保障电子商务立法的法律依据。
同时,各地各机构各组织也要以《商法》基本原则和电子商务立法原则为指引,制定电子商务行为规范的规章和制度,消除各地在制定电子商务行为规范的差异性。
制定和修改网络交易行为规制的相关法律网络交易是利用计算机数据及在线信息发布完成的一种交易行为。
完成交易行为的过程涉及商品广告宣传、产品商标、商业秘密及消费者个人隐私权保护等许多问题,为了保证交易真实性,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美国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这一目的出发颁布了《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
这部法律对商品交易中的信息发布、广告宣传、商标保护等方面做了特殊性规定,有效防止了商家虚假广告宣传或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的发生,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了网络交易秩序。
目前,我国也出台了许多规则和制度来规范电子商务行为,由于这些规制和制度层级较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网络交易中的虚假宣传、假冒伪劣行为的频发,因此,笔者首先建议尽快出台《电子商务法》,从根本上依法规定网店经营资格登记审查机构及责任,明确网店在信息发布、广告宣传、隐私保护的责任和义务,罗列不正当经营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处罚措施,才能有效维护公平公正的交易秩序。
其次,强化网络交易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立法工作。
政府部门、交易平台、支付平台、物流配送等多种机构在网络交易过程中分工不同,这些机构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很复杂,为了依法明确各机构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笔者建议出台《网络交易法》专门规制网络交易行为,依法明确网络交易过程中网店经营者及交易相对人等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依法划分国家机构、支付平台、软件和硬件提供商及基础网络运营商等网络交易行为过程中的监管、服务责任及权利义务,保障网络交易完成各环节有法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