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讲 古罗马的教育 PPT

第4讲 古罗马的教育 PPT

21(B)。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 )是最早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人。A.苏格拉底 B.柏 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22(A)。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的是( )。A.昆体良 B.西塞罗 C.奥古斯 丁 D.柏拉图
23(A)。在教育作用方面,强调天性、习惯和理性的共同作用,引出后世关于遗传、环 境和教育的三者关系论争的人物是()。A.亚里士多德 B.卢梭 C.裴斯泰洛奇 D.柏拉图
四、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1、西塞罗(前106年-前43年)
罗马共和后期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雄辩教育的倡导者,认为教育目的就是培 养雄辩家,其著作《论雄辩家》是有关雄 辩教育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雄辩教育理 论成为当时及后来100多年中的权威观点。
他认为雄辩家必须具有以下特殊素质: 广博的知识、较强的应变能力、修辞学的 修养、优雅的举止与风度等。
教会在接受教徒前要对他们进行教义和 教规方面的教育,产生了教义学校:初级 教义学校和高级教义学校。
前者属于初等教育性质,目的是普及 基督教教义;后者带有高等教育性质,培 养传教士和教会领导。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 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西罗马帝国的基督教 徒设法把宗教精神渗透到学校教育中,最终 使宗教教育征服了世俗教育,教会学校后来 成为西欧唯一的学校教育组织形式。
6(B)“产婆术”是柏拉图创造的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相激发、共同寻求正确 答案的方法。()
7(A)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教育年龄分期的思想。()
8(A)在西方教育史上,“自由教育”是由柏拉图最先提出的。()
9(A)苏格拉底是历史上最早的专家治国论者。()
10(B)雅典人非常重视女子教观点:
(1)提出“信仰高于理性”,认为教育目 的不是发展智力和理性,也非培养国家公民, 而是培养对上帝的信仰和基督教徒;
(2)提出“预定论”,认为人的祸福得失 皆由上帝预先安排;
(3)提出“原罪论”和 “禁欲主义”思想, 认为所有人都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认为灵 魂得到拯救,仅靠信仰是不够的,必须摆脱 现实世界的欲望,致力于内心修炼,做到清 心寡欲;
2、共和后期的教育:在对外扩张过程中 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以希腊文化为模式带 有本民族特色的学校制度:希腊式学校和拉 丁语学校。
(1)初等教育(7-12岁):内容简单、设施简 陋、体罚盛行、教师地位很低、对象是平民子弟。
(2)中等教育(12-16岁):希腊文法学校和 拉丁文法学校,以语言和文法为主,纪律严明、 体罚盛行,教师地位较高。
2(D)。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 B.美育 C.劳动教育 D.军事体育
3(A)。“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和( )。A.摔跤 B.游泳 C.射箭 D.骑马
4(D)。在斯巴达,( )岁可以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正式公民。A. 15 B. 20 C.25 D. 30
5(B)。在雅典,( )岁可以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正式公民。 A.15 B. 20 C.25 D. 30
10(A)。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新阶段的人是( )。A.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11 (B)。在西方教育史上,( )首次提出按儿童年龄划分受教育阶段。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 夸美纽斯D.卢梭
12(B)。《理想国》的最高教育目标是培养( )。A.哲学家 B.哲学王 C.政治学家 D.修辞学家
11(A)“智慧即美德”由古代教育家苏格拉底所提出。()
12(A)教育史上,“后四艺”是由教育家柏拉图确立下来的。()
13(B)亚里士多德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
14(A)《雄辩术原理》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撰写。()
15(A)公元前335年创办的高等学府--吕克昂为亚里士多德所建。()
(5)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 (6)雄辩教育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上; (7)课程设置反对单科独进,而主张齐头并进; (8)教师应利用提问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9)首次提出双语教学,主张先学希腊语,后 学拉丁语,最后同时学习两种语言; (10)对教师提出很高要求:德才兼备;知识 渊博;关爱学生;掌握教学艺术;实行因材施
8(C)。公元前200年前后,( )成为了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的中心。A.巴黎大学B.伦敦大 学C.雅典大学 D.吕克昂
9(B)。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寓学习于游戏”、 “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奥古斯丁
16(A)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昆体良把培养或造就新一代心地善良、精于演说的雄 辩家作为他的教育目的。()
17(B)《论雄辩家》是西方第一部萌芽形态的教育学。()
二、单选题(共28个题)
1(D)。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 ) 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 B.文法、 辩证学、几何学 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 D. 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13(B)。( )中首次提到了强迫教育。 所有公民的孩子到一定年龄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学校教育,不 管他们父母是否乐意。A.《理想国》 B.《法律篇》 C.《爱弥儿》 D.《论灵魂》
14 (C)。( )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两个部分: 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
15(C)。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提出者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教。
小结:昆体良是古希腊罗马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之集大成者, 是夸美纽斯以前西方最杰出的教学法学者,其教育思想对文艺 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伊拉斯谟、夸美纽斯等产 生了深刻影响。
3、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
古罗马帝国后期神学家和哲 学家,他依据柏拉图的理念说 和灵魂不死等理论解释《圣 经》,并加以发挥创造,使宗 教和哲学相结合,创立了基督 教宗教哲学,成为中世纪基督 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欧 中世纪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
18(A)。以下哪一项是古罗马共和时期初等学校重要的教学材料( )。A.《十二铜表法》 B.《吠陀经》 C.《荷马史诗》 D.《雄辩术原理》
19(C)把培养雄辩家改为培养忠于国家的公民和官吏,出现在古罗马的( )A.共和后期B. 共和早期C.帝国时期D.王政时期
20(A)。西塞罗的代表作是( )。A《论雄辩家》 B.《雄辩术原理》 C.《忏悔录》 D. 《大教学论》
如果一个人没有扎实的基础,也 就不能在较高程度的学科上有重 大成就。
——昆体良
外国教育史 练习题一(50个题)
一、判断题(共17个题)
1(B)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私人和国家共同办理。() 2(B)古代罗马帝国时期的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多彩。() 3(B)古代斯巴达儿童受何种教育,由父母决定。() 4(B)古罗马共和后期教育完全是古希腊翻版。() 5(A)苏格拉底是西方教育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4)轻视自然科学,认为《圣经》是上 帝的语言,一切知识的源泉,学习“七艺” 是为了认识上帝的至善至美,“宗教虔诚 高于知识”。
(5)教授语言应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好奇 心,反对强行灌输和体罚。奥古斯丁的基 督教宗教哲学后来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 的理论基础。
五、古罗马教育的特征
1、教育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服务于奴隶 主阶级;
2、与希腊相比,罗马的学校教育工作实践 规模更大;而且重视课程问题和各种教学方法 的研究,以昆体良为主要代表;
3、罗马为欧洲树立了国家教育制度和教育 行政体系的先例;为各级学校确定了比较一致 的课程门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4、罗马文化教育模仿希腊的多,自己独创 的少;
5、罗马文学曾达到很高的水平,但其教学 内容是文字主义的,教学方法是形式主义的, 这一传统支配欧美教育达2000年之久。
思考题: 1、古罗马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及与古希腊
的联系?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及在教育史上的贡献?
我想,不需费很多时间就可以证 明:灌输良好的教训是多么好, 要消除已经根深蒂固的缺点又是 多么困难,因为接手的教师要肩 负两重责任,要消除错误教学的 影响比从头教要困难得多。
在教学中,方法是最重要的。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的 一个行省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教的一个分 支。
早期基督教宣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号召教徒互相帮助、患难与共,吸引了一大 批被压迫、被奴役的人们,在罗马帝国迅速 传播。后期基督教宣扬逆来顺受,君主是神 的代表,基督教徒要尊敬君主,公元325年 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
第四讲
古罗马时期的教育
古罗马教育是古希腊教育的继承和 发展,对后世欧美教育影响极大。西方 教育史上所说的“古典文化”即指古 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总称。
古罗马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王政 时期、共和时期、帝国时期。古罗马 的教育从共和时期说起。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1、共和早期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合格
公民,主要是军人和农夫教育,以家庭教育 为主,0-7岁由母亲负责教育,7-16岁父母分 工负责男女儿童的教育,教育方式是“做中 学”, 16岁时结束家庭教育,成为合格的罗 马公民。
24(D)。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主要是( ),以培养( )为最高目标。A.家庭教育;农民 B.私 立教育;国家公民 C.国立教育;官吏和顺民 D.私立教育;演说家
25(B)。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26(C)。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育具有公共性,应由国家负责管理,并 进行教育方面的立法的教育家是()。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西塞罗
培养雄辩家的主要方法是练习:模拟演 说和写作训练。
西塞罗的演说词(共58篇)词汇丰富、句 法讲究、讲求对称、抑扬顿挫,其文体结构 对文学界和教育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 出现了“西塞罗主义”,人们尽力加以模仿。 其拉丁文著作被普遍认为是最纯洁的散文典 范,是高等学校拉丁文学必读教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