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建筑史(古罗马建筑)

外国建筑史(古罗马建筑)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 2 、券拱技术 - 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成就,对欧洲建筑 最大贡献,源于北邻,伊达拉里亚西亚的叠涩假券 • 穹顶a、筒顶拱-单一空间(侧推力大,且不灵活) a. 十字拱(交叉拱)-向复合空间发展(拱力集中在四个角柱上) 摆脱了承重墙,解决承重问题,解决了内部空间 b. 拱顶体系-复合空间产生 • 一列十字拱-形成了有轴线的内部空间,空间通畅复杂 • 为了平衡十字拱的侧推力-一列十字拱串联,互相平衡纵向的 侧推力而横向的侧推力,由两侧的若干筒形拱抵住,筒形拱 的侧轴,同这一列十字拱的纵轴相垂直,他们本身的横推力 相互抵消,只在最侧才需要的承重的墙体。 a. 肋架拱:用肋梁减轻自重,减少侧推力,摆脱承重墙。 • 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和维护部分,在一系列发券之间,铺设 石板或混凝土。 • 减轻屋面荷载,并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摆脱承重墙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 六、代表建筑 • 1、大角斗场(大斗兽场):圆形剧场,共和末期,AD70-80年位于 罗马城,角斗场时型制服胎于剧场,两半圆形剧场相对而成。 • A、圆形:长轴100m,短轴156m,周长527m 是服务区:容栏,角斗士准备室,派水管道(坡度62%,观赏条 件好) • 表演区:地板撒砂土,a、防打滑b、吸血 • 大解场也可以从输水道引水,积水成湖,表演海战场面,AD248庆祝 罗马1000年时 • B、结构-混凝土筒形拱与交叉拱。空间关系复杂,但井井有条,看台 架在三层放射状排列的混凝土筒型拱上,每层80个喇叭形拱,底层平 面上,结构面积只占六分之一 • C、材料-使用经济合理 • 不同部位的混凝土骨料不同,基础的骨料较重,越往上骨料越轻,基 础用火山石,墙用凝灰岩和灰华石,拱顶用浮石,柱子,楼梯,座位 等用大理石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世界建筑史上最光辉的一章,说它是 奇迹也不为过,古代建筑最高峰,最有创 造力的时代之一,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主要 集中在永恒之都罗马城。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一、自然状况:(图说p44) 称霸地中海,地跨亚,非,欧洲,本意 为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小成邦-自由民族和 政体,AD1征服整Italy半岛,最后· · · · · 古 代罗马包括今意大利半岛,西西利岛, 希腊半岛,小亚西亚,非洲北部,西亚 洲的西部和西班牙,法国,英国等地区。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 四、古罗马建筑的结构体系;拱券技术 • 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的最大特点,最大成就。古罗马建筑的典型 布局方法,空间组合,艺术风格等都同拱结构有着血肉的联系。 正是出色的券拱结构技术使罗马的无比宏伟壮丽的建筑有了实现 的可能,使罗马建筑那种空前宏伟壮丽的建筑有了实现的可能, 使罗马简化住那种空前大胆的创造精神有了物质的根据,罗马人 继承了古希腊的建筑遗产,但由于券拱技术的改造,改变了建筑 的形制形式和风格,券拱技术保证他们不会成为简单的模仿者。 • 古罗马建设和建筑的伟大成就得力于它的拱券结构,也得力于它 的混凝土工程技术。 • 古罗马建筑的大幅度创新,前进,突破了古希腊建筑传统,简化 了建造技术就,降低了成本,加快了速度,扩大了建筑物的容积 和体量。改变了建筑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方法,重塑了建筑大形制。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 2、文化: 古希腊、叙利亚、小亚西亚,埃及文化 古罗马人对希腊文化,十分崇拜,古罗马建 筑是在古希腊建筑上,直接发展,是古希 腊建筑的延续和发展,BC190,古罗马人 战胜马其顿,征服希腊 • 3、宗教: AD1产生基督教,基督-希腊语中的救世主。 AD4定为罗马帝国国教
第五章
• • • •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1 、券柱式:一个券洞和套在它外面的一对柱子,檐部,基座等所形成
的构图单元- 券十柱式(直线与曲线,方形和圆形,实体和虚实空 的绝妙组合形体变化和光影变化很丰富) • 券拱结构-罗马 • 柱式-石头的梁柱结构的艺术形式-古希腊用柱装饰券-避免整形象的 承重感,以明确的形开间解立面构图 2、叠柱式:柱式的叠合使用,解决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 • 比较粗壮的简洁的柱式放在地层,越往上越华丽,符合力学原理, 通常底层为塔斯干(罗马多立克)-爱奥尼-顶层为科林斯-科林斯的 壁柱 • 建筑构图手法多了,大型建筑的尺度准确了,但是由于多种做为风 格标志的柱式的混用,使建筑风格就不纯净了 3、巨柱式:一个柱式贯穿二三层-文艺复习时期比较流行 • 解决大尺度建筑立面构图上,水平划分的单一性 • 同叠柱式合用可以突出重点,但带来尺度失真的问题。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4、复合柱式:将Ionic的涡卷45度斜放加到科斯林柱头的忍冬草叶上去,
定型规定,量化 规定,柱式更华丽 5、淘汰了Doric产生新的Doric柱式-增加线脚,柱础 • 古典柱式:是指古希腊与古罗马的 Doric柱式,Ionic柱式,科斯林罗 马的塔司干柱式和复合柱式 a. 与古希腊比柱式的艺术品位降低了 b. 创造了叠柱式和券柱式 c. 适用性扩大了,造型能力丰富多样 • 一直流行到19世纪,到了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才得以摆脱柱式 6、古罗马的柱式的一些做法,使一些柱式建筑降低了艺术水平券柱式从 结构要求-单纯的 装饰元素,忽略结构逻辑,片面的追求装饰,堆 满浮雕,承重构件也如此,17c的英国建筑师涡顿爵士,痛斥罗马的 科林斯柱式是充满了肉欲的,总体上说,罗马人对柱式的发展有积 极贡献,尤其创造了叠柱式和券拱式,并且初步制定了它们的规范, 使柱式使用性更灵活,造型能力更丰富多样。
第五章
一 人文状况 1、历史:
古罗马建筑
罗马城起源的传说: BC8拉丁公主西拉维姬看守圣火,与战 神私通生双子,神怒弃其婴,罗摩鲁斯兄弟为母狼所 哺,长大后建罗马城。 BC8-6,王政时代,有七个部落联盟首领统治,七丘之城。 BC510-BC30,罗马共和国 -奴隶主贵族专政制,元老院(贵 族)掌权,自由民的共和政体。 BC30- AD395罗马帝国-元首制,奥古斯都称帝。军事强权专 政, AD1-3 是罗马帝国最强大时期,也是建筑最繁荣 时期,AD4 罗马分裂a、西罗马在AD5灭亡 b、东罗马拜占庭帝国
古 罗 马 大 角 斗 场 通 廊
古 罗 马 大 角 斗 场 内 景
古 罗 马 大 角 斗 场 地 下 通 道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 2、万神庙 AD120---124(书79) • 是由罗马穹顶和希腊式门廊构成既是庙宇也是国家纪念物 结构简洁 形式单纯是古罗马最光辉的成就之一 • 形制: • 平面圆形:穹顶的长与顶高相等 43.3M,中央开洞D=8.9M 供采光用, 同时具有宗教的宁静气息,其穹顶历经两千年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 • 门廊:宽 33 米,深 15.5 米,矩形正面为 8 个科林斯柱,高 14.18 米, D=1.51米的整块的灰色花岗岩,柱廊深处是巨大的铜门,门在左右 个有一个龛,分别立着,奥古斯都和阿格里巴高大雄伟华丽浮艳 • 结构:穹顶覆盖的集中形制 简洁单纯 • 材料:混凝土 砖(从基础到穹顶均为混凝土浇注)墙厚6.2米为减轻 穹顶自重:穹顶从根部起渐渐减薄 穹顶上部厚1.5米,下部厚5.9米 沿墙内8个卷 7个是壁龛,一个是大门 • 骨料选用巧妙:重的混凝土岩用在下部,多孔的火山岩和砖用在中 部,浮石和多孔的火山岩用在上部
古 罗 马 大 角 斗 场
古 罗 马 大 角 斗 场
古罗马大角斗场
古 罗 马 大 角 斗 场
古 罗 马 大 角 斗 场 入 口
古 罗 马 大 角 斗 场 入 口
古 罗 马 大 角 斗 场 细 部
古 罗 马 大 角 斗 场 柱 式
古 罗 马 大 角 斗 场 柱 式
古 罗 马 大 角 斗 场 柱 式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 1 、公共建筑类型增加。会场、剧场、旅馆、 浴场、码头等有固定模式。功能适应性强。 • 2 、技术手法改进。拱券,面砖,起重技术 (强有力的结构方法,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 • 3 、建筑风格(向集中式构图发展)反映东西 文化的交融。由于东方文化的融入,在纪念性 建筑中采用集中式构图。
• 五、古罗马柱式: 更华丽,稠密,复杂,继承了希腊
柱式,并加以创造性的发展,柱式更华丽,更稠密,更复 杂了,因为罗马帝国的公共建筑物规模大了,作为失去建 筑物真实的尺度,也会使柱式显得更空疏,粗糙,各组成 部分,划分得更细一些,用复杂线脚代替简单线脚,用精 致的雕饰丰富他们。适合豪华的风气和审美习惯,堆砌过 分。 Doric- 希腊朴素而偏于沉重被淘汰,不太粗壮而且有线 脚和柱础,易于其他几种柱式协调,但失去了鲜明的个性 Corintio-富于装饰性,被大量采用 复合柱式-Ionic的涡券,corintio的忍冬草叶上 塔斯干-简单,接近于Doric,但没有凹槽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 工程技术是一切建筑得以实现的根本。 • 1、火山灰混凝土---大大促进了券拱结构的发展,是良好的天然混凝土, 古罗马人以维苏威火山灰+碎石+水 • 火山会混凝土的特点: • a、易开采,运输便利,便宜 • b、节约石材,减轻自重 • c、技术性不高,节省工匠。混凝土发展的条件,大大加快了加工速度 • 技术:分格浇注:拱顶用砖券分成小格后浇注,间隔不易流动;混凝土收 缩均匀,不产生裂缝,可分段浇注:砖券不厘,摸板厚度减少 • 活性材料:天然火山灰,相当于今天的水泥,水化拌匀后,凝结耐压很高 • 骨料:碎石,断砖,砂子 • 在多层建筑中底层用凝灰岩,做骨料 • 二层 灰华石 顶层 多扎浮石 • 古罗马宏伟壮丽的城市和建筑,工程量之大,靠的是工程技术的革新 • 拱券结构也用于混凝土的使用,使施工之难度有所降低 • 混凝土的可塑性使拱券较以前节省了大量需要高技术的做工(简称拱,万 神庙顶)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 D、功能-人流组织合理,先找各区入口,再找各区楼梯 • 座位-代体育场们采用 • E、立面- 雄伟,离 48.5m分4 层,底下三层为券拱式拱部,第 层为实墙,由下而上依次为塔斯干,爱奥尼,科林斯,第4层 实墙,外饰科林斯壁柱,一圈80个开间只有长短轴两端4个大 门,稍有不同,椭圆形形体和券柱式造成了丰富的光彩变化 和对比,而它的单纯,简练使它又更显得宏大庄重 • 大角斗场壮丽的形象,给每个人的强烈印象,狄更斯,在 1846 年写道,这是人们可以想象的最具有震撼力的,最庄严 的,最隆重的,最恢弘的,最崇高的形象,又是最另人悲痛 的形象,在它血腥的时代,这个大角斗场场巨大的,充满强 劲生命力的形象,没有感动过任何人,现在成了废墟,它却 能感动每个看到它的人,感谢上帝,它成了废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