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誉”作文讲评材料

“名誉”作文讲评材料

“名誉”作文评讲材料一、原题回放:莎士比亚说:“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

”泰戈尔却说:“名誉是生命之流中的泡沫。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审题:审题立意:可以运用“拆字法”:名誉=名声+荣誉。

两人的言论,可浓缩为“名誉等于生命”、“名誉等于浮云”。

核心是“名誉对于人的价值”。

按莎翁的话立意:1.名誉的内涵(是什么):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强烈的责任意识。

2.名誉的作用(为什么):珍惜名誉的人,是精神上的贵族,有自己严格的处事底线和行为准则。

名誉是用实力、意志、品质、家族传统换的的,值得用生命去捍卫。

3.事例:欧洲贵族:普希金为名誉和尊严和军官丹特士决斗而死。

蔡元培有一次觉得受了学生无端的质疑和侮辱,涨红了脸:“我要和你决斗。

”中国古代的士向来为“士可杀而不可辱”。

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写到:“我并不那么反对贵族范儿,最近读罗马史读到贵族体制的部分甚至有些感动,说是罗马的贵族虽享受更多的权力,但打仗时也身先士卒,流更多的血汗。

这种将责任感和精英地位联系在一起的贵族范儿,似乎更靠谱一些,不似我今天在中国看到的贵族范儿:把冷漠当品味,把懦弱当清高,忙不迭地抢“大苹果”,又迫不及待地鄙视普通人——好像脖子仰着仰着,个子真会长高一样。

”(《观念的水位》)4.小角度:教师的名誉(陈寅恪坚持授课)、医生的名誉(希波克拉底誓言)、作家学者的名誉(坚持说真话)、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名誉(为百姓代言)。

5.联系社会现实。

当下很多价值观受到挑战,许多人不惜丧失自己的名誉,突破最基本的底线,只为一己私利。

如三鹿奶粉、明星代言、专家弄虚作假……按泰戈尔立意:1.名誉的内涵:名誉只是前一阶段已取得的功绩,可能来自运气、可能来自家庭、顶多是自己过去的价值。

2.为什么:追求更高的心灵境界、追求更大的人生价值;而沉溺于荣誉会迷失自我、禁锢自身。

本色生活、激流勇进。

积极争取,得之淡然,不得坦然。

3.事例:钱钟书和杨绛拒绝采访、闭门读书。

马寅初不惜北大校长被撤、声名扫地,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苏珊·桑塔格背上支持伊斯兰的恶名,但坚持了自己学者的独立立场。

程婴、公孙杵臼隐忍一时,为谋大局。

司马迁忍辱箸史。

沈从文天安门广场扫厕所。

墨子曰:“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

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

”4.仿句:(1)《双城记》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仿写:这是不缺少名气的时代,却是缺少名誉的时代。

(2)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仿写:名誉诚可贵,本色价格高。

(3)张爱玲曾经提到人生的三件憾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仿写: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名誉不彰。

5.联系社会现实。

作家沉溺于名誉,不深入民生,写不出“接地气”的作品。

学者沉溺于名誉,不潜心学术,没有创新和突破。

三、同学例文:重要的一课2016届高三(1)班周胜路昨天下午接到堂姐的电话,说她爷爷得了肝癌,现在还在重症病房。

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刻陷入了悲痛之中。

因为这位爷爷对我特别好,即使有时我跟他相隔很远,他也经常给我打电话,寄东西给我吃。

整个下午,我都一直坐在椅子上,脑子里一直回想着与爷爷的点点滴滴,思绪又飘飞到几年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爷爷曾带我去拜访他的一位故友。

我叫他李爷爷,他比爷爷大十几岁,看上去就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他的身上肯定有很多故事。

爷爷介绍说,他曾当过兵,上战场打过仗,有很多勋章呢。

充满好奇心的我,便嚷着要去看看。

爷爷说:“那些勋章珍贵着呢,李爷爷肯定收藏得很好,就不要麻烦他了。

”我一听便不高兴了,撅着嘴嘟囔着:“我就要看,就要看嘛!”李爷爷摸了摸胡子笑着说:“也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不就是几枚勋章嘛!来,李爷爷带你去看。

”我高兴得一蹦一跳地跟着李爷爷走,心里又在想着,李爷爷会把勋章放在什么隐秘的地方呢?想着想着,就到了李爷爷卧室。

一进门就看见墙上有两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

”“是真英雄,自洒脱;是真名士,自风流。

”写得是那样的遒劲有力,看得我都入了神。

回过神来,看到李爷爷正从一个很普通的鞋盒子里拿出一个布袋。

我接过来,发现布袋上还有些许灰尘,鞋盒子应该是最近才装进去的。

(真切的描写,如临其境)打开布袋,里面大大小小有七八枚勋章。

这些都是李爷爷战功的象征啊!我不禁对眼前这位老人肃然起敬。

这时爷爷也进来了,笑着对李爷爷说:“老李啊,你怎么不把这些勋章挂在显眼的地方呢?”“对呀,李爷爷,你应该挂在客厅里,这样来往的客人才能知道你的功绩啊。

”我接话道。

李爷爷摇摇头:“这些名誉啊,都是身外之物,没必要看得那么重,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好接地气的话语啊!比那些所谓慷慨激昂的话语要入耳多了!)一面说着一面又用手指指点着那两副对联,意思是“我还要说的话全在这两副对联里了”。

爷爷转过头来对我说:“你看,李爷爷才是真英雄啊!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啊!”那时的我,还没有完全领悟这两副对联的深刻涵义,而今想起来,这才觉得,李爷爷和爷爷给我上了一堂很重要的人生课,让我受益匪浅啊!真希望此刻能回到爷爷身边,伴他左右,再听他给我讲讲有关名誉的道理。

(全文847字)清水2016届高三(1)班陶钰银黎明的曙光划开黑夜的帘布,静静而又缓缓地行走着,沿途叫醒熟睡的人们。

(颇具文采!)“嘀嘀——嘀嘀——”闹钟准时响起,将晓光从睡梦中叫醒。

晓光睁开双眼,静静地看着阳光铺散在被子上,那光线明亮、温暖,只令人感到舒适、惬意与宁静。

晓光快速地洗漱、换衣,匆匆吃完早饭,准备外出寻找灵感。

晓光来到公园,静静地观赏沿途的风景,走累了就来到一座亭子里稍作休息。

她轻轻地靠在栏杆上,耳畔响起风的歌声,鸟的鸣唱,孩子的嬉笑声,家长的叮嘱声……等等——她又听到了水珠敲打地面的声音,原来是下雨了。

又有一些脚步声急促而又杂乱的靠近,原来是两个中学生来到这座亭子避雨。

她看见那两个女孩的头发已经被雨水淋湿了,便急忙从口袋里拿出一包面纸递给那两个孩子。

女孩们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又马上向她感谢,然后就坐下来静静地看书。

晓光无意间瞥见书名《绿光》,心中有一丝惊讶与喜悦。

晓光亲切地询问那些女孩;“你们喜欢看清水的《绿光》啊!”女孩儿激动地点了点头:“是的!清水的作品我都很喜欢,就是见不到真人,清水是她的笔名,真名我们都不知道,太神秘了!我真想见一见她,文章写得这么好,相信本人也是很有品位的。

假如我知道她是谁,我一定要向她要一个签名!可惜,我不知道她究竟是谁,住在哪里啊!她为什么不用真名写作呢?要是那样的话,凭她的名声、荣誉,即使走在大街上,也一定会有很多人追着她向她要签名,与她拍照啊!”女孩兴奋地说着。

晓光开玩笑道:“如果那样的话,那她的生活该有多忙呀!走在路上都被跟拍,那她岂不是太没有自由了!”女孩儿笑了笑,点了点头。

“其实,她如果因为文章写得好,就因此抛头露面,走在路上,让路上的行人看见她就赞美她,然后还露出洋洋得意的神情,这样的清水,你们还欣赏她吗?尽管她现在是隐没于平凡生活中的一颗珍珠,但在平凡的世界中,她会与你们更加亲近。

”女孩儿若有所悟:“也对!”雨停了,天晴了,空气更加清新了。

女孩要走了,晓光送给她们两本书,是清水的。

半个月后,晓光回到杂志社,准备将稿作提交,署名清水。

(全文实有字数830)谈名誉2016届高三(1)班黄永俊“名”之一字,引多少英雄人物竞折腰。

古往今来,文人志士层出不穷,不知凡几,他们大多都有大展宏图之志,名垂青史之愿,图的不就是“名”!人都有七情六欲,追求名誉无可厚非,但,有几人能在这过程中守住灵台的清明,控制住内心膨胀的欲望,不迷失自我?名誉,即为“名”和“誉”。

在我看来,要先有“誉”才会有“名”。

(这就是自己的声音啊!)“誉”不仅是荣誉,更有称赞的意思。

(首先界定概念,这是高考作文写作的第一要著啊!)当你被人称赞的时候,那你的名字自然而然也就被人们记住,名声、荣誉也就随之而来了。

可是有的人,只汲汲于名,满足自己的一颗虚荣心,在追求往日的荣耀当中迷失了自我,禁锢了自身。

或许在当时名声会显达,但这种辉煌又是泡沫,耐不住岁月的侵磨。

有“名”无“誉”,得之何益?(议得深刻,点出了问题的本质)“名”是自己的,“誉”却是他人给予的。

(确实如此)名誉不需刻意地去追求,那样反而不美。

做好事从不留名的雷锋,他做好事是为了出名吗?帮助别人是为了得到回报吗?都不是。

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心中有责任,心中有善良。

正因为这善良,人们记住了雷锋。

雷锋从来没有刻意去追求名誉,可最后人民把世界上最高的名誉他授给了他,这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成功的例子吗?当你被人们真心地认可了、称赞了,那么世界上真正的名誉也就离你不远了。

名誉,是对一个人自身价值的肯定,值得用生命去捍卫。

二战期间,英国贵族青年用血和肉的奉献,向我们诠释了何为贵族!在和平的年代,贵族意味着特权,但贵族的特权、富裕的生活,都是平民百姓给予他们的。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就有责任、有义务挺身而出!“贵族”是名誉,更是责任!值得用生命去捍卫!这些贵族的行为,让人们肯定了贵族,更记住了贵族,他们的后代也定会为自己是贵族这一名誉而自豪。

(这一节写出了激情)当然,名誉虽好,但也不能过于执着。

沉溺于荣誉往往会迷失自我、禁锢自身。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待名誉要顺其自然,要去珍惜,不可强求。

(辩证论述)名誉,谱写生命的华丽与壮美,铸就心灵的自信与乐观。

得之淡然,不得坦然。

不管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全文实有字数846)把握名誉 2016届高三(1)班丛枭杰人活世间,不为名誉,不为自己的名声,便枉做了一回人。

追求名誉,实现人生价值,不失为君子本色。

但名誉又是一把双刃剑,你若在它的世界里沉迷,那么它刺向的可能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了。

只有在准确把握住追求名誉的度后,名誉才能如利刃般为己所用,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名誉是强者的标志,它代表的是实力,是意志,更是品质,是一个人心中不可撼动的基石。

若没有了这块基石,人的一生可能就会变得消沉,变得颓废。

因为名誉带给别人的可能是惊羡,可能是嫉妒,可它带给自己的却是自信。

只有通过名誉,自己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只有通过名誉,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它的本质实际上是精神上的慰藉,自我的肯定。

古代的士者乃至帝王是多么的看重名声,“士可杀而不可辱”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即便即将离世,他们也在心中盘算着皇上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谥号。

(写得好!谥号实际上就是古代帝王对名臣或名相的美誉)其实,这也正符合中国人的普遍心理,就算是普通百姓,也会千方百计把先祖的优秀事迹传给后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