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学表格简洁版

方剂学表格简洁版

熟地、当归、川芎、白芍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补气生血
血虚发热证
黄芪、当归
★归脾汤
《济生方》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心脾气血两虚证
脾不统血证
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四君子
7.3气血双补
八珍汤
《正体类要》
益气补血
气血两虚证
四君子四物姜枣
★炙甘草汤
《伤寒论》
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虚劳肺痿证
连翘川芎当归白芍白术石膏黄芩桔梗甘草
★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
清热解毒,消肿潰堅,活血止痛
痈疡肿毒初起
金银、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制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陈皮
▲五味消毒饮
清热解毒
消散疔疮
火毒结聚的痈疮疖肿
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
▲四妙勇安汤
清热解毒
活血止痛
脱疽
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
★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
解表清里
协热下利证
葛根、炙甘草、黄芩、黄连
★芍药汤
《保命集》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湿热痢疾
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
★白头翁汤
《伤寒论》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热毒痢疾
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4.5清虚热
★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
养阴透热
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证
《丹溪心法》
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肝火犯胃证
黄连、吴茱萸(6:1)
▲苇茎汤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肺痈
苇茎、薏苡仁、冬瓜、桃仁
★泻白散
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肺热喘咳证
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粳米
★清胃散
《兰室秘藏》
清胃凉血
胃火牙痛
黄连、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升麻
★玉女煎
《景岳全书》
清胃热,滋肾阴
胃热阴虚证
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宣明论方》
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暑湿证
滑石、茯苓、甘草、白术泽泻、官桂、石膏、寒水石、猪苓
★清暑益气汤
《温热经纬》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暑热气津两伤证
洋参、瓜衣、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
6.1温中祛寒
★理中丸
《伤寒论》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脾胃虚寒证
干姜、人参、炙甘草、白术
★小建中汤
《伤寒论》
《圣济总录》
滋肾阴阳,开窍化痰
暗痱
熟地苁蓉巴戟山萸石斛附子五味桂枝茯苓麦冬菖蒲远志姜枣薄荷
龟鹿二仙胶
《医便》
滋阴填精,益气壮阳
真元虚损,精血不足证
鹿角胶龟版胶人参枸杞子
七宝美髯丹
《本草纲目》
补益肝肾,乌发壮骨
肝肾不足证
赤、白何首乌赤、白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
8.1固表止汗
★牡蛎散
《和剂局方》
生地、炙甘草、生姜、人参、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
★内补黄芪汤
补益气血
养阴生肌
痈疽溃后,气血皆虚
黄芪麦冬熟地人参茯苓炙甘草白芍远志
川芎官桂当归生姜大枣
▲泰山磐石散
益气健脾
养血安胎
气血虚弱所致的堕胎、滑胎
人参黄芪当归续断黄芩白术川芎芍药熟地
砂仁炙甘草糯米
7.4补阴
★六味地黄丸
《药证直诀》
滋阴补肾
肾阴虚证
阳虚外感风寒寒重热轻
人参黄芪桂枝甘草熟附子细辛羌活防风
川芎煨生姜
▲参苏饮
《和剂局方》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
紫苏叶葛根人参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
桔梗炙甘草生姜大枣
▲麻黄附子细辛汤
《伤寒论》
助阳解表
少阳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
★加减葳蕤汤
《通俗伤寒论》
滋阴解表
阴虚外感风热证
★逍遥散
《和剂局方》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肝郁血虚脾弱证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烧生姜、薄荷
▲痛泻要方
《医学正传》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脾虚肝旺之腹痛泄泻
炒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3.3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寒热互结之痞证
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炙甘草
4.1清气分热
★生脉散
《医学启源》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温热暑热耗气伤阴久咳肺虚气阴两虚
人参、麦冬、五味子
★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益气固表止汗
表虚自汗
黄芪、防风、白术
★完带汤
《傅青主女科》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
7.2补血
★四物汤
《仙授秘方》
补血和血
营血虚滞证
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
▲清骨散
《证治准绳》
清虚热,退骨蒸
肝肾阴虚,虚火内扰
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秦艽鳖甲散
滋阴养血
清热除蒸
风劳病
地骨皮柴胡鳖甲秦艽知母当归青蒿乌梅
▲当归六黄汤
《兰室秘藏》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阴虚火旺盗汗
当归、生地黄、熟地黃、黄芩、黄连、黄柏、黄芪
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自汗,盗汗
牡蛎、黄芪、麻黄根、小麦
8.2敛肺止咳
★九仙散
《卫生宝鉴》
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久咳肺虚证
罂粟壳、人参、款冬花、桑白皮、桔梗、五味子、阿胶乌梅、贝母
8.3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
《卫生宝鉴》
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久泻久痢,脾肾虚寒
罂粟壳人参当归白术肉豆蔻、肉桂、炙甘草、白芍、木香、诃子、
★白虎汤
清热生津
阳明气分热盛证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外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石膏、竹叶、半夏、麦门冬人参、炙甘草、粳米
4.2清营涼血
★清营汤
《温病条辨》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热入营分证
犀角、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犀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少阳湿热证
青蒿、黄芩、淡竹茹、姜半夏、赤茯苓、生枳壳、广陈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达原饮
《瘟疫论》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
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甘草
3.2调和肝脾
★四逆散
《伤寒论》
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阳郁厥逆之证,肝脾气郁证
柴胡、炙甘草、枳实、芍药
1热入血分证2热伤血络证
犀角(水牛角代)、生地、芍药、丹皮
4.3清热解毒
▲黃连解毒汤
泻火解毒
三焦火毒热盛证
黄连栀子黄芩黄柏
★清瘟败毒饮
《疫疹一得》
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瘟疫热毒
气血两燔证
生石膏、水犀角、川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
★凉膈散
《和剂局方》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1.1辛温解表
★麻黄汤
《伤寒论》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外感风寒表实症
麻黄、甘草、桂枝、杏仁
★桂枝汤
《伤寒论》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
香苏散
《和剂局方》
熟地、鹿角胶、肉桂、麻黄、白芥子、炮姜、生甘草
7.1补气
★四君子汤
《和剂局方》
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证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参苓白术散
《和剂局方》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脾虚挟湿证
四君子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山药、大枣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
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5.祛暑剂
▲清络饮
《温病条辨》
祛暑清热
暑热伤肺轻证
鲜金银花、鲜扁豆花、西瓜翠衣、丝瓜络、鲜荷叶边、鲜竹叶心
香薷散
《和剂局方》
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阴暑
香薷、炒白扁豆、姜制厚朴
★新加香薷饮
《温病条辨》
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暑温夹湿,复感于寒证
香薷、扁豆花、银花、连翘、厚朴
▲六一散
清暑利湿
暑湿证
滑石、甘草
▲桂苓甘露饮
▲虎潜丸
滋阴降火
强壮筋骨
肝肾不足,阴虚内热
黄柏龟板知母熟地陈皮白芍锁阳虎骨干姜
7.5补阳
★肾气丸
补肾助阳
肾阳不足证
干地黄、山药、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
▲右归丸
《景岳全书》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附子肉桂鹿角胶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杜仲、当归
7.6阴阳并补
★地黄饮子
▲柴葛解肌汤
《伤寒六书》
解肌清热
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
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生姜大枣
▲升麻葛根汤
《闫氏小儿方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