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私法课件:第四章 国际私法关系的主体概要

国际私法课件:第四章 国际私法关系的主体概要


我国对于外国法人国籍的确定
采取注册登记主义 民通意见第184条规定:“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 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因此,对于已取 得外国国籍的法人,我国一般都承认其已取得的 国籍,而不问该外国适用何种确定法人国籍的标 准。另一方面,我国对于内国法人国籍的确定, 则采取设立地主义和准据法的复合标准。我国 《民法通则》第41条第2款规定:“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领域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 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具备法人条件的依法经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取得中国法人资 格。”
1、国家具有主权者身份,决定其参加国际民商事活动的场合 和范围十分有限。 2、一方面,国家进行国际民事活动时,必须作为涉外民事关 系的一方当事人,与对方当事人之间应当平等地进行交往; 另一方面,国家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主权者,享有由国家 主权决定的某些特权,如豁免权。(地位上的特殊性 ) 3、国家参加国际民商事活动必须以国家本身的名义并由其授 权的机关或负责人进行。 (名义上的特殊性) 4、国家作为国际私法关系主体时,以国库财产承担因此产生 的民事法律责任,因而是无限责任。(责任上的特殊性 )
选择住所
法定住所
住所与居所的 区别
住所与居所的区别在于:住所是久住之处, 而居所只是暂住或客居之地。就法律而言, 设定居所的条件比住所宽得多,不要求居 民有久住的意思,只要有居住的事实即可。 目前,惯常居所被越来越多地使用。有人 认为,它的含义与住所差不多,只要去掉 住所概念中的人为因素,去掉现在对住所 中意向因素的强调即可。
二、国家豁免
(一) 国家豁免权问题的提出

具体说来,国家豁免可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提出: 1.国家在外国直接被诉; 2.国家不是某一涉外诉讼的主体,但该诉讼涉及到国家,因而国家主张豁 免以维护自己的权利; 3.国家主动提出诉讼,或在其被诉时明示或默示放弃司法管理豁免,但在 判决作出前或作出后,如果国家财产有可能被诉讼保全或强制执行时,国 家提出诉讼程序豁免或强制执行豁免; 4.国家提起诉讼,如遇对方当事人提起反诉的范围超出了原诉,国家可能 会对该反诉主张豁免权。
二、自然人的住所
(一)住所的概念及分类(依据-住所的取得方式)
名 称 含 义
住 所 原始住所
一个人以久住的意思而居住在某一处
自然人因出生取得的住所,又称“生来住所”。 一般为出生时父、母的住所地
自然人因自主选择而取得的住所,又称“意定住 所”。自然人取得选择住所后,原始住所自动终 止 以法律的直接规定取得的住所,又称“从属住所 ”。一般是指不具备独立行为能力的人的住所, 例如未成年人的法定住所为其父的住所
理论 含义 理由
成员国籍主 依法人成员的国籍 法人成员的国籍与法人服务的国家通常是 一致的。 义(资 决定法人的国 本控) 籍
设立地主义 依设立地(登记地) (1)国籍的批准和登记创造了法人;(2) 决定法人的国 登记地容易辨识,确定不移;(3)非 籍 经登记地国同意,法人不能变更国籍。 住所地主义 依法人的住所决定 法人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中心是其住所, 其国籍 应依住所决定其国籍。 准据法主义 依设立时所依据的 任何法人都是依一定国家法律的规定并基 于该国明示或默示认可而成立的。 法律确定法人 的国籍
二、法人的住所
法人住所的不同主张
三、外国法人的认可
外国法人的认可是内国根据本国的法律对 外国人的资格进行审查,承认并允许其在 内国从事涉外民事活动的过程。
三、外国法人的认可
第三节、国家(09法律事务)
一、国家作为国际私法主体的特殊性 二、国家豁免的理论 三、我国对于国家豁免的立场
一、国家作为国际私法主体的特殊性
(二)国家豁免的根据
国家主权原则。
二、国家豁免
(三)国家豁免的含义及内容
1.含义 是指一个国家及其财产未经该国明确同意不得在另一国家的法院被诉, 其财产不得被另一国法院扣押或用于强制执行。 2.内容 (1)司法管辖的豁免:未经一国同意,法院不得受理以外国国家为被告或者以 该外国家财产为诉讼标的的案件。 (2)诉讼程序的豁免 未经一国同意,即使外国国家放弃司法管辖豁免,法院也不得对该外国国 家及财产采取诉讼程序上的强制措施。如强制提供证言或证据,或对其财产 进行诉讼保全等。 (3)强制执行的豁免,即使国家放弃上述两项豁免,法院也不得根据判决对该国 财产实行强制执行。
(二)自然人住所的冲突及解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二节、法人
一、法人的国籍
1.概念 法人是指按照法定程序设立,有一定的组 织机构和独立的财产,并能以自己的名义 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法人的国籍表明法人与某—国家之间特定 的法律关系,是区分内国法人与外国法人 的标准。
一、法人的国籍
2.法人国籍的不同理论和标准
(二)自然人国籍的取得
(三)国籍的冲突及其解决
国籍积极冲突的解决
国籍消极冲突的解决
国籍消极冲突的原因 国籍消极冲突的解决
(四)我国确定自然人国籍的做法
根据我国《国籍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我国对自 然人国籍的确定有以下规定: 1.不承认中国人具有双重国籍。《国籍法》第5条规定,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 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 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国籍法》第 8条还规定:“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 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2.对于国籍的积极冲突,民通《意见》第182条规定: “有双重或多重国籍的外国人,以其有住所或者与其有最密 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 3.对于国籍的消极冲突,民通《意见》规定,“无国籍 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一般适用其居住国法律;如未定居,适 用其住所所在国法”。
第四章 国际私法关系的主体
(Chapter Four The Subject of Relations of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本章基本内容
一、自然人
二、法人
三、国家
四、国际组织
五、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几种制度
第一节、自然人
一、自然人的国籍
(一)自然人国籍的概念、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