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二、课时:第一课时。
三、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二)过程与方法1. 能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特点2. 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学习主要地形区时,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2.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四、教材分析:(一)知识点与特点: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内容包括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二)教案重点:1. 运用地图分辨各种地形(三)教案难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五、教案准备:(一)教具准备:《中国地形图》挂图,学生用空白中国轮廓图一张多媒体六、学案导学:(一)导学提纲:1、读中国地形图,通过颜色的变化,分析我国地势的特征明确:学会读图例,找出颜色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明确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西高东低。
2、读图总结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及各阶梯的海拔高度。
明确:根据颜色的变化,明确我国地势变化不是由西向东逐渐降低,而是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为4000M,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为1000~ 2000M ,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多在500M 以下。
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而形成的地形是大陆架。
我国的大陆架非常宽广。
3、在空白图上绘制我国三级阶梯明确:在地图上明确我国地形三级阶梯的划分界限。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为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4、我国这种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状况会对其他地理要素,如气候、河流、交通产生哪些影响?明确: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发源于第一级阶梯,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在阶梯与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修建水利工程。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自西向东的河流沟通了我国东西部的交通,但是高大山脉也成了我国东西交通的巨大障碍。
(二)巩固练习:1. 我国地形、地势总的特点是()①地势西高东低②河流、湖泊众多③呈阶梯状分布④森林覆盖面积大⑤地形复杂多样⑥山区面积广大A. ①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⑤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原海拔多在200M以下 B 、丘陵是指海拔200M以上的高地C、山地是指海拔500M以上起伏很大的高地D、高原是指海拔500M以上顶面平缓的高(三)目标检测:1、下列地理事物有由大到小包含关系的是A.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柴达木盆地B.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C.第三阶梯、东北平原、三江平原D.第二阶梯、阴山、内蒙古高原2.下列山脉与大兴安岭走向一致的是A.秦岭B.阴山C.喜马拉雅山D.巫山(四)课堂小结:我国地势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这种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几个方面都有影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寻找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
七、作业超市:假设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情况又将如何?请就此设想产生一系列联想,写成一段文字或是制作一幅假想的中国地形图。
八、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一、地势西高东低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2、三级地势阶梯的简况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九、教案反思:、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二、课时:第二课时。
三、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我国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二)过程与方法1. 能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特点2. 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学习主要地形区时,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2.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四、教材分析:(一)知识点与特点: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内容包括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二)教案重点:1. 运用地图分辨各种地形(三)教案难点:1. 我国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五、教案准备:(一)教具准备:《中国地形图》挂图,学生用空白中国轮廓图一张多媒体六、学案导学:(一)导学提纲:1. 复习导入2. 课前热身课件展示我国其具有代表性的地形区的图片,请学生猜测是我国哪个地方的风光。
3. 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读图、绘图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明确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了解不同地形区的人们是如何适应这一地区的地形特点发展生产的。
互动1对比我国与巴西、日本等地形图,说明我国地形特点。
明确: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
互动2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及地表特征明确: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及地表特征。
互动3 在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周围都环绕着山脉,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我国的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
弧形的山脉有哪些?明确:东西走向的山脉有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三列南北走向的山脉有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为弧形山脉互动4 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明确:在各个不同的地形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各不相同。
如黄土高原上的居民住窑洞,内蒙古高原上的居民为蒙古包;青藏高原上的人们多养牦牛,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历来为我国的鱼M之乡;四川盆地四周围山地所环绕,气候适宜,有称为天府之国等等。
互动5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呢?明确:人们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大了对环境的改造,但无论是“人定胜天”还是“人不可胜天”都不是可取的,只有“天人合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科学的。
(二)巩固练习:1. 下列山脉中,与其他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A. 大兴安岭B. 南岭C.长白山D. 台湾山脉2. 下列山脉不是东北—西南走向的是()A. 大兴安岭B. 太行山C. 巫山D. 天山(三)目标检测:5. 我国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走向为()A. 南北走向B. 东西走向C. 东北一西南走向D. 西北一东南走向6. 下列省区中跨第二、第三级阶梯的是()A. 吉林B. 云南C. 内蒙古D. 山西(四)课堂小结: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
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各种地形区形态各异,我国人民也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与生活。
七、作业超市:同步训练P22 二、1、2八、板书设计: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二、山脉纵横交错1、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3、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九、教案反思:一、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二、课时:第三课时。
三、教案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我国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二)过程与方法1. 能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特点2. 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学习主要地形区时,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给同学们以美的享受,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2.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四、教材分析:(一)教案重点:1. 运用地图分辨各种地形(二)教案难点:我国的山区包括山地、高原、丘陵,面积广大。
五、教案准备:(一)教具准备:《中国地形图》挂图,学生用空白中国轮廓图一张多媒体六、学案导学:(一)导学提纲:1. 情境导入观看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观图,并说明这些地形区。
2. 课前热身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但我国所看的图片为山地、高原、丘陵,他们在我国陆地面积中占了多大比例?请同学们根据各自比例画出我国陆地地形的饼状比例图。
3. 合作探究整体感知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开发利用山区时,既要做到发展经济,又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并预防和避免一些山区的自然灾害的发生。
互动1 对比中国与美国、印度的地形,及耕地面积。
明确:我国山地多,平原少,耕地不足,我国的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约10%。
而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美国的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互动2 我国山区面积大是有利还是不利?明确:山区面积大,有利的条件是: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水力资源,旅游资源),农业也可以发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交通困难,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地形崎岖,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自然灾害多等。
互动3我国的山区如何开发才合适呢?明确:如:山区的森林资源可以采取有计划的采伐,采取多种经济林木等方法开发山区,同时又可以防止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山区的草地可以采用轮种,有计划的利用等方法保护草场资源,同时山区的畜牧业发展要考虑草场的承受力,不可过度放牧。
发展山区的旅游业,保护山区的原有植被山区地区发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互动4我国2/3 以上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山区,请讨论回答,造成西部一些地区贫困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帮助贫困地区人口摆脱贫困,你还有什么好建议?明确:山区的自然条件差,地形、气候等不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发展,交通不便,不利于对外交往。
但我国已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用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及经济倾斜等手段开发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也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做些贡献。
(二)巩固练习:7. 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区为()A. 高山、高原、盆地B. 丘陵、高原、平原C. 平原、丘陵、盆地D. 盆地、高原。
平原8. 我国平原总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A.1/10 左右B.1/12 左右C.1/13 左右D.1/14 左右(三)目标检测:(1) ------------------ 我国地势 _ ___________________ 高________________ 低,呈状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