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自主性游戏,全面助力幼儿健康成长【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应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积极开展能引发幼儿自主参与、自主学习的游戏活动。
文章依托园所实际,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从规划场地、材料投放、保育安全、习惯养成等方面探索开展室内外幼儿自主性游戏的途径和方法,研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
自主性游戏的开展,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为幼儿创设了自由参与、自主游戏的环境和机会,极大地提高了幼儿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观念;环境创设;全面发展玩是儿童的天性。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游戏是儿童心灵世界的自由呈现,幼儿园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自主快乐的室内外游戏,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身体机能,更有助于促进幼儿心智情感的和谐发展。
几年来,在安吉游戏的感召下,我园秉承“快乐教育、快乐成长”的办园理念,深入开展了“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园本教研活动,积极打造快乐游戏,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一、转变教育观念,定位自主游戏方向。
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正确实施自主性游戏的前提。
只有教师转变观念,我们才能把真游戏还给孩子。
为此,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对《指南》进行再研读,对安吉游戏再研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懂得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孩子才是游戏的真正专家。
教师在游戏中绝对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和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良好游戏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以及幼儿发展的支持者。
正确的角色定位,让教师在游戏中能够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情感需要,从而保持一份童趣与幼儿同欢笑共成长。
其次是转变家长观念。
家长对幼儿园开展自主性游戏所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着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为确保自主性游戏的顺利开展,我们组织家长观看经典的幼儿游戏视频,利用专家讲座、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儿童观、知识观、教育观,主动听取家长对孩子参与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在幼儿园开展的卓有成效的自主性游戏中,许多家长受到了感染,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提高了幼儿自主游戏的活动质量。
二、规划活动场地,搭建幼儿游戏舞台。
合理优化的活动场地,是幼儿开展自主性游戏的基础。
我们充分发掘室内外环境的价值功能,积极创设一个能引发、支持幼儿活动的自主游戏环境。
户外自主游戏区。
根据不同场地的位置、形状、材质等特点,在户外,我们划分了大型攀爬区、平衡跳跃区、车类游戏区、传统游戏区、建构区、沙水区、野战游戏区、种植饲养区等八个游戏区,每个游戏区投放了不同的材料,引发幼儿积极的游戏。
如在野战区,应有尽有的大小轮胎供幼儿自由选择,可折叠组合的攀爬架成了他们翻山越岭的通道,纸箱、纸球、盾牌、坦克、尼龙袋等,成了孩子们开展野战游戏的各类武器装备,附近滑梯下的空隙也被他们开辟为敌后修整区。
在平衡跳跃区,孩子们用各种铁桶、塑料桶组合搭建,或滚动或跳跃……在这里,孩子们自由,尽兴,忘我,沉浸在自己欢乐的世界里。
室内自主游戏区。
每个班除了设有建构、美工、益智、图书等常规区域外,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幼儿年龄特点,设置有照相馆、泥工坊、烧烤店、花样编织等特色区。
我们力求用逼真而适宜的环境、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操作、亲身体验,主动学习,丰富认知。
如图书区,除了配有各类图书,我们还投放了播放器、剪刀、胶带、纸和头饰等。
在这里,幼儿不仅能阅读、查阅资料,还能表演故事,甚至自己会主动修补图书。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区域材料的教育价值,我们还积极开展了“班级不动、幼儿流动”的自主游戏探索,将各班的优势特色区域进行整合,在室内自主游戏活动时间,让幼儿“走班”开展游戏活动,即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某个班级的某个区域去游戏。
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让幼儿有了更多操作和交往的机会,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楼层自主游戏区。
我们在楼层公共空间创设了自主游戏区。
如在一楼我们创设了“五谷磨坊”、“小胖面点”。
在磨坊,我们投放了真实的五谷杂粮,幼儿可以辨别认知,通过浸泡发现种子的变化,通过亲自推动石磨了解豆浆和面糊的形成,最后在“小胖面点”通过煎、煮、烤等方式做成美味亲自品尝。
在这里,幼儿真实的生活体验,不仅让他们获得了知识,更多的是体验到了劳动的幸福和游戏的快乐。
天猫超市、影子游戏、瓢虫涂鸦区、交通站、有趣的连通等游戏区域,拓展了游戏空间,让幼儿有了别样的游戏体验。
三、整合活动材料,点燃幼儿游戏激情。
活动材料是实施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有效载体。
开展自主性游戏活动,要多角度挖掘和投放游戏材料,满足幼儿对材料多样性、层次性需求,激发幼儿游戏兴趣,为幼儿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创造条件。
多元整合游戏材料。
为减少幼儿对单一游戏材料的倦怠性,我们更注重了不同游戏区之间材料的多元整合。
每个活动区,我们根据幼儿人数准备了充足的活动材料,将材料分类摆放,但不规定玩法,鼓励幼儿选用不同的材料来玩。
如:在室内建构区,桌面建构玩具中的塑料积木和大型的木质积木组合在一起,还可以将纸盒、纸砖、易拉罐、保龄球、废旧光盘等加入进来,让搭建的建筑更加丰满。
在户外,腿夹球跳呼啦圈,转呼啦圈走轮胎、拍球转呼啦圈过障碍、蹬小车运布袋,竹竿上滚球、拍球踢脚环、头顶飞盘走独木桥等等,多样的材料组合激发了孩子们的灵感,给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孩子们参与自主游戏的激情被点燃。
适时更新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的多次使用,必然会降低幼儿的活动兴趣,如何根据游戏情境适时对材料进行重组和补充,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户外,我们创设了“寻宝”游戏,采用了探索情景式的运动环境:有崎岖的山路(平衡木)、有用易拉罐做的防雷区、有纸箱做的迷宫,孩子们在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游戏中流连忘返。
活动形式单一的攀爬架让孩子们失去了兴趣,可是在上面悬挂各类“果实”,则引发了孩子们开展“采摘果实”的情景游戏。
他们上下配合,齐心协力,把更多的果实运回家。
单一的攀爬柱上,仅仅增加了一些皮筋和铃铛就让这里变得热闹起来。
原来孩子们在这里开展《勇闯盘丝洞》的游戏,他们把《神通广大美猴王》主题活动与闯关活动结合起来,他们要小心翼翼的通过挂着铃铛的蛛丝,唯恐惊动了蜘蛛精。
孩子们沉浸在情景游戏之中,在不断地创新挑战中体验自信和成功的快乐。
四、关注保育工作,确保幼儿游戏安全。
随着游戏区域的不断扩大,以及游戏时间的逐渐延长,幼儿在活动区特别是户外游戏区的保育工作也要积极跟进。
我们根据区域中参与游戏的幼儿人数情况,本着就近的原则,设置了6个固定饮水站,保证幼儿足量饮水。
同时,我们还为每个幼儿准备了太阳帽和毛巾,做好每个孩子的防晒工作并方便他们在活动中进行擦汗整理。
为解决幼儿入厕问题,我们开放了一楼教学班的盥洗室,让每个孩子熟悉路线,学会自己如厕。
在户外,我们还安装了稳固美观的洗手盆,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畅快游戏之后及时进行洗手和消毒。
给孩子自由,不是放任不管,确保安全是前提。
在户外游戏前,我们组织幼儿集体热身,让他们做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在攀爬架下面和竹桥下面,我们放置了多层软垫,避免幼儿磕碰或摔伤;在滚筒区,我们设置了多层的高低不同的扶手,为更多的孩子顺利登上滚筒提供支持。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引导幼儿之间进行互帮互助,这不仅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也使得我们的活动多了一份安全保障。
五、捕捉教育契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室内外自主游戏的开展,让幼儿在自由选择、自主探索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但随着活动的深入进行,游戏材料多而杂乱、幼儿交往频繁而秩序混乱的现象也随之产生。
因此,我们积极开展园本研究,把出现的问题变为孩子成长的契机。
学会自我服务,规范摆放。
户外大量活动材料的摆放是所有老师们面临的大难题,每次游戏前,老师们都要用时大约10—20分钟,才能将材料从集中存放地运送并摆放到活动场地附近,不仅老师们辛苦,还挤占了幼儿游戏的时间,损害了幼儿的游戏热情。
为此,我们让孩子参与进来。
“帮老师干活”可是孩子们的最爱,他们自由组合,根据自己能力来运送材料:两个一伙儿抬梯子,四个一组抬垫子,小推车、手拉车、独轮车你追我赶来比赛……他们像小蚂蚁一样来来往往,材料很快就被运到目的地。
摆放整齐的活动材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规范教育,每次活动结束,我们也都会组织幼儿讨论方案:如何快速有效的将“玩具宝宝”送回家?室内游戏区前的地垫前面,孩子们脱下的鞋子也要整整齐齐排好队呢。
学会轻声说话,安静做事。
在游戏中,我们倡导自由、自主,但也需要自律。
特别是在室内,嘈杂吵闹的环境,不仅不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而且严重影响了师幼身心健康。
为此,我园开展了“轻声说话,小声走路,安静做事”问题性研究。
老师通过有趣的小故事对幼儿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并把文明规则变成儿歌引导幼儿熟记。
同时组织幼儿开展“我拿玩具轻又轻”、“我的声音最好听”,“小声传话真美妙”等游戏活动,提醒个别、表扬进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文明环境的创设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老师的声调降低了,手势变多了。
墙上的温馨提示也多种多样:楼道里——“上下楼梯不推不挤,轻声慢步”、“文明礼貌,排队守序”;教室门口——“轻轻,请安静”;室内区域的“轻轻取卡”、“轻轻拿书、轻轻翻书”、“请勿大声喧哗”等等,孩子们通过耳濡目染,时刻提醒自己“在何地,做何事”,自觉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
学会自我表达,自我评价。
在游戏中,幼儿不仅会玩,还要会说。
游戏前,教师都要引导孩子说一说自己的游戏设想,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游戏创意;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交流,根据拍录的照片或视频,让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或是说一说游戏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去解决,下一次游戏还有什么新的想法等等。
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将自己在游戏中的想法或心情画下来,进行交流。
这些交流活动,让师幼的思想发生了碰撞,不仅有助于老师读懂孩子,更是培养了幼儿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
总之,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开展,让我园全体师幼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和幸福,也让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园多次承担周围地市幼儿园自主性幼儿游戏的教研观摩现场,受到专家和同行的一直认可。
今后,我们要继续努力,积极探索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新思路、新策略,实现幼儿园更加科学、健康、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