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品油市场大事记
[导语]2019年,中国成品油行业保持良好发展。
除一系列与成品油相关政策发布外,无论是浙江石化投产还是国内零售端的价格营销,皆对成品油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
而未来,国内成品油乃至炼油行业或仍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1、浙江石化等大型炼化项目陆续投产令油市格局面临洗牌
继恒力石化产品正式投放市场后,5月20日,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已完成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前期工作,相关装置已具备投运条件。
2019年12月30日,项目炼油、芳烃、乙烯及下游化工品装置等已经全面投料试车,打通全流程,已实现稳定运行并生产出合格产品。
观点:近年来,以恒力石化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炼油项目纷纷投产或即将上马,国内炼油能力过剩已成不争事实。
受此影响,国内炼油市场各个环节亦面临重新洗牌。
整体来看,中国炼油市场格局正处于深刻变化中,总结为,一是随着国内独立炼厂的崛起,我国炼油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和发展;二是我国炼油业的发展方式追求一体化格局;三是国内成品油生产和消费的增速与结构出现大变化,供大于求格局愈加凸显,带动产品结构调整;四是我国贸易
流通格局出现区域流通改变。
总之,未来,国内炼油业和市场竞争将继续加剧且变化仍旧持续。
2、油品质量升级加速
2019年1月1日起,国内全面供应符合国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
根据公开资料得知,山东省、山西省、海南省、河南省、河北省等地2019年7月1日,轻型车将强制执行国六a排放标准,2020年7月1日,全国范围内强制执行国六a排放标准。
2023年7月1日,轻型车将强制执行国六b排放标准。
观点:成品油升级国六“提质不提价”。
其实早在2017年10月1日,北京、天津等“2+26”城市就已全部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且在2018年底山东省已基本完成国六油品资源的置换。
《2018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已初见成效,油品质量升级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的一部分,对于减少污染物排放以及改善环境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随着国内汽、柴油标准不断升级,对排放标准要求愈加严苛。
3、增值税由16%降至13%
2019年3月5日上午九点,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每吨分别降低
225元、200元。
视点:增值税税率的降低,能进一步的降低企业资金压力,释放流动资金,提高企业的市场活跃度。
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降低产品售价,对于下游行业及终端消费者而言将获得受益,减少用油成本。
认为,成品油行业增值税降低对于行业、企业及终端用户的利好显而易见,政策红利将持续影响成品油行业有序发展,而成品油行业消费税的改革也仍将在规范行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
4、加油站频起“硝烟”局部地区加油站优惠超2元/升
2019年5月份开始,关于加油站促销的消息不断,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浙江省、福建省等地中石油、中石化加油站92#汽油主流优惠幅度在1-1.5元/升,个别站点优惠幅度达到1.8-2.5元/升。
视点:从成品油市场的角度出发,此次加油站的优惠活动折射出更多的是中国成品油终端市场竞争的加剧。
中国的成品油终端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竞争程度较充分。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价格营销手段成为促进销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从利润考量,价格营销的手段恐难以长期进行,但在成品油供应过剩局面不改的背景下,部分地区加油站降价促销可能会成为常态化。
5、汽、柴油价再度上演倒挂
进入2019年,国内汽、柴油价差以惊人的速度不断缩
小直至出现长时间倒挂。
但从往年出现的时间看,汽柴倒挂多数出现在柴油需求相对旺盛的10月份,在5-6月份的时间节点出现倒挂,确实引发市场热议。
视点:总结来看,供大于求是造成汽油价格低迷的主要原因。
中国生产环节柴汽比率一直处于下滑通道,从2011年最高值2.17跌到年内低点的1.12,接近历史最低记录,净供应增加而汽油需求增速放缓也是导致汽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汽柴价格倒挂并不意味着柴油价格强势。
因为柴油需求结构较为复杂,在双方皆表现出弱势时,柴油价格表现相对坚挺,这也令汽柴价差继续缩减直至出现倒挂。
6、柴、汽油阶段性遇资源紧张
2019年二季度,国内成品油市场出现罕见的全国性柴油资源紧张局面。
同样的,进入三季度,除部分地区延续前期柴油资源紧张局面外,国内汽油资源陆续出现紧张并蔓延至全国。
从而导致国内汽油价格一路高歌,阶段性出现各单位皆推涨至最高批发限价局面,且部分单位停批保零。
视点:尤其2019年国际原油震荡走势为主,成品油市场皆以短时行情出现,即“两天涨,两天跌,两天稳”的模式(仅为描述性语言,并不代表实际行情天数)。
为适应此行情,同时避免库存高企及利润为先的考虑,各销售单位皆实行低库存运行策略。
但缺点是在出现部分刚需用户集中补库且外采资源到位不及时的情况下,捉襟见肘局面时有发生,
导致市场资源出现紧张。
而三季度所出现的资源紧张更多是流动资源紧张,造成流动资源紧张的更多是外部因素影响,如资源调度、交通运输等。
以西南地区为例,造成西南市场资源紧张的原因为外部环境导致的兰成渝输入管线破裂,油品无法管道输送。
于此同时,当地铁路运输遇检修,主要运输方式的关闭使得西南地区资源紧张。
当然,从全国性蔓延的资源紧张局面看,不排除少数人为性因素“造势”出现的上涨。
7、乙醇汽油推广情况
6月下旬,山西省太原市政府发布《关于做好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作为全省试点城市之一,太原市将于2019年10月1日起完成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工作。
除此,在河北省南部6市已经推广乙醇汽油的基础上,年底全省推广车用乙醇汽油。
视点: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符合国家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的要求。
不过,从当前综合情况看,全国推广乙醇汽油仍需国家政策面的进一步指引。
8、油轮海运费用高涨或对国内原油加工量造成影响
自9月中旬以来,全球原油海运运费大幅上涨。
放眼国内,10月11日,两家油运板块企业中远海能、招商轮船涨停。
受此影响,国内炼油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增加,据市场消息称,12月中字头企业原油加工量降低100万吨(仅为其
中一种说辞)平衡企业利润。
视点:运费回归合理价位可期。
随着中美贸易谈判出现的乐观趋势,国内中远海能被解禁,这对油轮的运费回归正常价位或是正面指引。
结合11月国内成品油产量下跌的情况看,或进一步印证降低加工量平衡利润的消息或并非空穴来风。
9、调动市场活跃度取消成品油批发仓储资质审批
8月底,一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意见的其第十七条规定,扩大成品油市场准入,取消石油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审批,将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下放至地市级人民政府。
随后,山东省、浙江省等商务厅下发有关事项的通知。
视点:总结来看,成品油市场入市将是宽进,严管,整体来说有利于扩大成品油流通市场容量,刺激消费规模,促进国内成品油市场的持续发展。
首先,取消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质审批,但成品油市场所需的,如安全证、危化品证等证件缺一不可,前期已获得成品油批发、仓储资质的企业将不变。
其次,山东作为炼厂大本营,率先推出具体相关事项通知,且此通知在前期意见基础上同时取消原油销售、原油仓储经营资格审批。
再者,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下放至地市级人民政府是利于企业终端发展更为充分。
最后,宽进严管,即便取消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质审批,但市
场监管力度将不断增强,入市仍面临诸多挑战。
10、视体制改革进程全面放开价格成品油市场化进程再迈一步
发改委就《中央定价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其中提到,成品油价格暂按现行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适时调整,将视体制改革进程全面放开由市场形成。
视点:由成品油定价机制演变历程看,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逐渐朝着市场化进程发展,但成品油定价机制仍存可完善的空间,未来市场化进程步伐或愈加迅速。
不过,受产品特性及其在能源产品中的地位决定,市场化的进程发展存在一些阻力。
此意见明确指出,成品油价格暂按现行价格形成机制,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适时调整,将视体制改革进程全面放开由市场形成。
11、国务院: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
2019年12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和销售领域,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储运和管道输送等基础设施。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原油进口、成品油出口。
意味着民营企业在炼油板块获得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视点:此次国务院意见出台,对中国原油进口以及成品油出口将提供较大动力。
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炼油或将呈现“高原油进口,高成品油出口”的格局。
同时配合此前出台的视体制改革进程全面放开价格、取消成品油批发仓储资质审批等意见,民营企业发展也将获强大驱动力。
民营企业在新政策实施过程中如何落地,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如何监管,也将成为行业关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