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答案

细胞生物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支原体,
2.细胞连接可分为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

3.主动运输按照能量来源可以分为ATP直接供能运输、ATP间接供能运输和光驱动的主动运输。

4.真核细胞中,质子泵可以分为三种P型质子泵、V型质子泵和H+__ATP酶
5.具有跨膜信号传递功能的受体可以分为离子通道偶联的受体、G蛋白偶联的受体和与酶偶联的受体(催化性受体)。

6.从结构上高尔基体主要由顺面膜囊、中间膜囊和反面膜囊和反面网状结构组成。

7 .DNA的二级结构构型可以分为三种,B型、A型、Z型。

8.微丝的体外聚合有三个阶段成核阶段、延核期、稳定期
9.广义的核骨架包括:核基质、核纤层、染色体骨架。

10.纺锤体微管根据期特性可将其分为星体微管、动粒微管和极性微管。

11.常见的巨大染色体有灯刷染色体和多线染色体。

二、名词解释 (每题3分,共24分。

)
1.细胞生物学:在显微结构(细胞体和细胞群体)、超微结构、超微分子及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系统中物质的运输和代谢、能量的转运和利用、信息的传递和加工以及发育与遗传等规律的学科。

2.通道蛋白:几个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能使适宜大小分子及带电荷的溶质通过简单的自由扩散运动从膜的一侧到另一侧。

.3.分子伴侣:多属于热休克蛋白,是机体适应不良环境(温度变化)产生的具有修复作用的蛋白,分子量一般在6*104以上,具有解折叠酶的功能,识别蛋白质解折叠之后暴露出的疏水面并与之结合,防止相互作用产生凝聚或错误折叠,参与蛋白跨膜转运后的分子重折叠及组装,解折叠、重折叠及组装。

3.分子伴侣:多属于热休克蛋白,是机体适应不良环境产生的具有修复作用的蛋白,分子量一般在6*104以上,具有解折叠酶的功能,识别蛋白解折叠之后暴露出的疏水面并与之结合,,防止相互作用产生凝聚或错误折叠,参与蛋白跨膜转运后的分子重折叠及组装,解折叠、重折叠及组装。

4.信号肽:信号肽位于蛋白质N端,一般有6-26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包括疏水核心区、信号太的C端(富含丙氨酸)和N端(富含带有正电荷的氨基酸)三个部分,引导蛋白质到内质网上合成。

5.灯刷染色体:是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

它是一个二价体,含4条染色单体,由轴和侧丝组成,形似灯刷。

6.细胞凋亡:也称编程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主动发生的自然死亡过程,发生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及某些病理过程。

7.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与周期蛋白结合并活化,使靶蛋白磷酸化、调控细胞周期过程的激酶
8.载体蛋白:是一类膜内在蛋白,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分子都为载体蛋白。

其通过与特定溶质分子的结合,引起一系列构象改变,以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

三、选择题 (共10分)
1.下列哪些活动不是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发生的?
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交叉端化现象
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2.下列哪些活动不是MPF对细胞周期调控?
A.对转录因子抑制物的磷酸化 B.对H1组蛋白的磷酸化
C.对核纤层蛋白磷酸化 D.抑制周期蛋白的合成
3.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蛋白质穿膜进入线粒体时所必须的
A.导肽 B.ATP C.SRP D.解折叠 E.受体
4.下列不属于粗面内质网的功能的是:
A.分泌蛋白的加工修饰 B.蛋白的嵌插
C.蛋白质合成的质量控制 D.解毒作用
5.高尔基复合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高尔基复合体是有极性的细胞器
B.执行分选功能的是反面高尔基网络
C.高尔基复合体是膜交通的枢纽
D.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成面即反面
6.下列不属于内膜系统的细胞器是:A
A.核糖体
B.内质网
C.溶酶体
D.过氧化物酶体
E.分泌小泡
7.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不包括 B
A.染色质开始凝集
B. 赤道板形成
C.核仁消失
D.纺锤体形成
8.遗传物质的交换重组发生于第一次减数分裂:C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
9.下列选项不符合对actin分子结构描述的是:A
A.为一球形分子,分子无极性 B.游离形式为G- actin
C.结合态为F-actin D.ATP- actin可以水解成ADP- actin
10.影响体外微管组装的因素不包括:
A.ATP B.GTP C.秋水仙素D.温度
四、判断并改错(10分)
1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后即成细胞株。


2细胞表面就是指细胞膜。


3 反应中心的功能是提供一个电子传递系统。


4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时,必须加荧光色素。


5所有常染色质包含的基因,在任何时候都具有转录活性。


6从增殖角度看,神经细胞和肝细胞、肾细胞均属于脱离细胞周期,更新丧失分裂能力的终端分化细胞。


7 第一信使与受体作用后,在细胞内最早产生的分子叫第二信使。


8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一般都不会引起细胞的炎症反应。


9肌动蛋白和微管蛋白在装配成微丝和微管时均为头尾相接,故均具有极性。


10肉眼的分辩范围大于0.1mm。


五、简答题(28分)
1核小体结构要点
1)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H1。

2)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

3)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20bp DNA,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

4)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相连,典型长度60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0~80bp。

2试比较光面内质网与粗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基本功能
粗面内质网有核糖体附着,多呈扁囊状
光面内质网无核糖体附着,多呈分枝管状,两者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膜囊。

粗面内质网主要进行分泌蛋白等蛋白合成
光面内质网主要进行脂类合成,及解毒功能等。

内质网腔中还具有多肽折叠、修饰及贮存Ca2+t等多种功能。

3试列表比较微管和三种微丝的主要特征及其差异
4试比较染色体着丝点与着丝粒的区别与联系
1)真核细胞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是在主缢痕处将两条染色单体连在一起的特殊部位,由富含重复序列DNA的异染色质组成,染色质高度浓缩,对低渗膨胀和核酸酶消化有抗性。

(2)着丝点是在主缢痕处两条单体外侧附加的板状(三层结构在功能上,它是提供动力的盘状蛋白质复合体,与纺锤体微管相连,以称动粒。

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也含有少量RNA和DNA。

(3)近年来研究发现,着丝粒是一种高度有序的整合结构,至少包括三种不同的结构域,着丝点是三种结构域之一,位于着丝粒外表面,由内板、中间间隙和外板构成;三种结构域各具不同功能,但需要整合起来发挥功能作用,因此说着丝点具有整合作用。

六、论述题:(共13分)
何谓干细胞?干细胞的类型有哪些?成体中保留干细胞的意义何在?成体干细胞的特点是什么?
干细胞是处于分化过程中,仍具有增殖能力,并能分化产生一种以上专业细胞的原始主干细胞。

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机体任何一种组织器官的潜能,如囊胚期内细胞团中的细胞。

成体的许多组织中都保留着一部分比较原始的细胞,称为成体干细胞,一旦机体需要,这些细胞便可按照发育途径,先分裂后分化产生分化细胞。

按照分化潜能的大小,可将干细胞分为三种类型:(1)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

如受精卵及早期卵裂球中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2)多能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两种以上类型的细胞。

如骨髓造血干细胞;囊胚内细胞团中的细胞尽管具有分化全能性,但不能形成完整个体,属于胚胎期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