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1.肌醇磷酸信号途径产生的两个信使?
产生:1、4、5-肌醇三磷酸(IP3)和二酰甘油(DGA)两个第二信使.IP3刺激细胞
内质网释放Ca2+进入细胞质基质,是细胞内Ca2+浓度升高,DGA 激活蛋白激酶C(PKC),活化的PKC进一步使底物蛋白磷酸化,以磷酸肌醇代谢为基础的信号通路的最大特点是胞外信号被摸受体接收后,同事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激活两个不同的信号通路,即IP3/Ca2+和DGA/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的应答,因此这一信号系统有称为“双信使系统”
2.根据其溶解性,化学信号分为哪几种?(P220)
根据其溶解性,化学信号分为亲脂性和亲水性两类
A.亲脂性信号分子,主要代表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这类亲脂性分
子小,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近而调节基因表达,
B.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大多数肽类激素,
他们不能透过靶细胞质膜,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酶活蛋白磷酸酶的活性,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C.NO是迄今在体内发现的一种气体信号分子,他能进入细胞直接激
活效应酶,参与体内众多的生理或病理过程
3.广义和狭义的细胞膜骨架
A.广义的细胞膜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细胞核骨架和
细胞外基质
B.狭义的细胞膜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三部分
4.溶酶体酶的特异性标志
溶酶体酶是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并经过N-链接的糖基化修饰,然后转至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中寡糖链上的甘露糖残基被磷酸化形成M6p;在高尔基体的反面膜囊和TGN膜上存在M6P的受体,溶酶体的酶与其他蛋白质区分开来,最后以出牙的方式转运到溶酶体
5.含有(不含)DNA细胞器
含有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质粒
不含DNA的细胞器: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核糖体
6.细胞内膜系统的构成(P175)
细胞内膜系统是指在结构、功能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
7.生物膜流动的镶嵌模型的要点
(1)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
(2)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襄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
8.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原件
在细胞时代中确保染色体的复制和稳定遗传,染色体应具有三种3
中功能原件:至少一个DNA复制起点确保染色体在细胞周期中能够自我复制,维持染色体在细胞时代专递中的连续性;一个着丝粒,使细胞分裂时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最后;在染色体的两个末端必须有端粒,保持染色体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构成染色体DNA的这3种关键序列称为染色体DNA的功能原件
(1)自主复制DNA序列
(2)着丝粒DNA序列
(3)端粒DNA序列
9.何为PCC、G1期的、S期和G2期的PCC的形态?(P386)
PCC即染色体早熟凝集,是将处于分裂期(M期)的细胞与处于细胞周期其他阶段的细胞融合,使其它的染色质提早包装为染色体,这种现象称为染色体早熟凝集。

由于G1、S、G2的状态DNA 状不同,早熟凝集的染色体的形态各异,如与M细胞融合的G1染色体为单线状,S期的为粉末状;G2体为双线状
10.何为O-连接和N-连接,分别发生何部位(P188)
真核细胞中寡糖链一般结合在肽链的4种氨基酸残基上,由此可分为两大类不同的糖基化修饰,即N-连接(连接到天冬酰胺的酰胺氮原子上)和O-连接(连接到丝氨酸,苏氨酸或胶原纤维中羟赖氨酸或普胺酸的羟基上)糖基化。

N-连接发生在糙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O-连接在高尔基体上
11.试述G蛋白偶联的受体通过什么途径传递信号?(p231)
G蛋白偶联的受体信号传递可通过以下3条途径:
(1)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第二通路
(2)以肌醇-1,4,5-三磷酸和二酰甘油作为信使的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3)G蛋白偶联离子通道的信号通路
12.癌细胞的特点
主要特征有:
(1)细胞生长与分裂失去控制
(2)具有亲润性和扩散性
(3)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变
(4)mRNA的表达普及蛋白表达谱或蛋白活性改变
(5)体外培养的恶性化细胞的特征
13目前公认的第二信使(p223)
cAMP、cGMP、二酰甘油(DGA)、1,4,5-肌醇三磷酸(IP3)14.极性的细胞器(P183)
高尔基体、微体
15溶酶体的分类(P191)
(1)初级溶酶体(2)次级溶酶体(3)残余体
16内共生起源学说与非内共生起源学说?(P163-164)
内共生起源学说:
1.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共生起源学说的主要依据:
(1)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

(2)线粒体和叶绿体有自己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能独立合成蛋白质
(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两层被膜有不同的进化来源,外膜与内膜的结构和成分差异很大
(4)线粒体和叶绿体能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这与细菌的繁殖方式类似
(5)线粒体和叶绿体能在异源细胞内长期生存
(6)线粒体的祖先很可能来自反硝化副球菌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
(7)发现介于胞内共生蓝藻与叶绿体之间的结构——蓝小体,其特征在很多方面可以作为原始蓝藻向叶绿体演化的佐证
2.内共生起源学说:
(1)提出一种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学说的设想,认为真核细胞的前身是一个进化比较高等的好样细菌
(2)后来在进化过程中进一步发生了分化,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丢失一些基因
17.高等动物细胞的纺锤体的结构(P407-408)
高等动物细胞的纺锤体呈纺锤状,主要由微管和微管结合蛋白组成。

组成纺锤体的微管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星体微管、动粒微管和极微管
星体微管:中心体周围呈辐射分布的微管
动粒微管:连接染色体动粒与两极的微管
极微管:从两极出发,在纺锤体中部赤道区相互交错重叠的微管
18根据分化能力,可将细胞分为几种?
全能性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

如胚细胞
多能干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根据来源于分化潜能的差别,干细胞又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能力的细胞
单能干细胞:(定向干细胞)仅具有分化形成某一种类型细胞能力的干细胞
19主要黏着因子?
主要黏着因子可以分为4类
(1)钙黏蛋白:是一种同亲型结合、Ca2+依赖的细胞黏着糖蛋白,对胚胎发育中的细胞识别、迁移和组织分化以及成体组织器
官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2)选择素:是一类异亲型结合、Ca2+依赖的细胞黏着分子,能与特异糖基识别并结合,主要参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
间的识别与黏着,帮助白细胞从血液进入炎症
(3)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其黏着都不依赖Ca2+,其中了解最多的是神经细胞黏着分子,他在神经组织间的黏着中起主要作

(4)整联蛋白:普遍存在于脊椎动物细胞表面,属于异亲型结合、Ca2+或Mg2+依赖性的细胞黏着分子,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
或细胞外基质间的黏着
20.各种泵有的分布和功能?
真核细胞中,质子泵可分为三种P型质子泵、V型质子泵和H+ATP 酶。

(1)P型质子泵:载体蛋白利用ATP使自身磷酸化,发生构象的改变来转移质子或其它离子,如植物细胞膜上的H+泵、动物细胞的Na+-K+泵、Ca2+离子泵,H+-K+ATP酶(位于胃表皮细胞,分泌胃酸);
(2)V型质子泵:位于小泡的膜上,由许多亚基构成,水解ATP产生能量,但不发生自磷酸化,位于溶酶体膜、动物细胞的内吞体、高尔基体的囊泡膜、植物液泡膜上;
(3)F型质子泵:是由许多亚基构成的管状结构,H+沿浓度梯度运动,所释放的能量与ATP合成耦联起来,所以也叫ATP合酶。

位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21.胞外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P523)
(1)结构蛋白,包括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分别赋予胞外基质强度和韧性
(2)蛋白聚糖,由蛋白和多糖共价形成,具有高度亲水性,从而赋予胞外基质的抗压的能力
(3)粘连糖蛋白,包括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有助于细胞粘连到胞外基质上
22. 主要的细胞连接?上皮细胞横向连接的主要是何连接?(p505)主要的细胞连接包括: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上皮细胞连接的主要是:封闭连接
23.何为信号肽(导肽、转运肽)(P200)
24. 简述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25.共转移中停止转移序列、起始转移序列、与膜整合蛋白的关系?
26. 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和功能?
27.细胞内两个蛋白质合成与转运系统(图)
28. 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图)(P331)
29.简答、论述和识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