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岩体力学-3-岩体的力学特性-王亚军-2020
岩体力学-3-岩体的力学特性-王亚军-2020
结构面密度(间距)的工程意义:控制着岩体的完整 性和岩块的块度,是反映岩体的完整程度和岩石块体 大小的重要指标。结构面发育愈密集,岩体的完整性 愈差,岩块的块度愈小,进而岩体的力学性质差,渗 透性增强。
40
结构面的张开度
结构面的张开度是指结构面裂口开口处张开的程度。
--指结构面两壁间的垂直距离。如果岩壁间具有粘土或其他充填物,称为
▲这些次生作用是指风化作用和地下水作用。 ▲风化作用参与形成风化夹层; ▲地下水作用形成泥化夹层。
16
结 构 面 的 类 型 及 其 特 征
17
3.1.2 结构面的自然特征
上小节介绍的是结构面的类型,本小节将介绍结构面的自 然特征。
我们前面提到,岩体的变形和破坏主要由结构面控制,因此, 必须了解结构面的自然特征,才能进一步研究岩体受力后变 形和破坏的规律。
第二级凹凸度即粗糙度,反映面上普遍微量的凹凸 不平状态。
对结构面来讲,一般可分为极粗糙、粗糙、一般、 光滑、镜面五个等级:
平均基线长度
(三)结构面的空间分布
结构面的空间分布包括四个方面:
(1)结构面的产状(即方位)及其变化; (2)结构面的延展性; (3)结构面密集的程度; (4)结构面空间组合关系。
形态有关。
连续 充填物连续,且充填物厚度大于结构面的起伏差。结 充填 构面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充填物性质。
厚层 充填物厚度远大于结构面的起伏差,可达几十cm以上。 充填 结构面力学性质很差,岩体易于沿这种结构面滑移而
失稳。
21
22
(二)结构面的形态特征
结构面在三维空间展布的几何属性称结构面的形态, 是地质营力作用下地质体发生变形和破坏遗留下来 的产物。
●由于结构面的长短是相对于岩体尺寸而言的,因而它与岩体 尺寸有密切关系。
按结构面的延展特性,可分为三种型式:(如图3-8)
(a)非贯通性的; (b)半贯通性的; (c) 贯通性的。
结构面的延展性 可用切割度Xe来 表示,
31
切割度Xe
假设有一平直的断面,它与考虑的结构面重叠而且完全地横 贯所考虑的岩体,令其面积为A,则结构面的面积a与它之间 的比率,即为切割度:
(1)结构面的地质成因类型 (2)结构面的自然特征 (3)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3
几个基本概念: 岩块、结构面、岩体
1. 结构面 (Structural Plane、discontinuities)
--指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 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地质界面或带。 包括:层面、不整合面、节理、断层、片理面、劈理、软弱夹层、 卸荷裂隙和风化裂隙等。
10
11
(3)次生结构面
次生结构面:指岩体在外营力(如风化、卸荷、 应力变化、地下水、人工爆破等)作用下而形成 的结构面。
风化裂隙和卸荷裂隙是两种最主要的次生结构面。 风化裂隙:由风化作用在地壳的表部形成的裂隙。 卸荷裂隙:指岩体的表面某一部分被剥蚀掉,引起重力和构
造应力的释放或调整,使得岩体向自由空间膨胀而产生的 平行于地表面的张裂隙。
12
13
14
软弱夹层
软弱夹层是结构面的一种(其它两种是物质分界面 和断裂面)。
软弱夹层:指在坚硬岩层中夹有力学强度低、泥质 或炭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和厚度较薄 的软弱岩层。
软弱夹层在数量上虽然只占岩体中很小的比例,但 却是岩体中的薄弱部位,常常是工程中的隐患,应 特别注意。
15
24
起伏度
侧壁的起伏度可以用起伏角i表示:
平均起伏差
另外,起伏角的大小也可以表示出前述结构面的三 种几何形态:
● i=0°时,结构面为平直型的; ● i=10°~20°时,结构面为波浪型; ● i更大时,结构面变为锯齿型; ● i=90°时,结构面为台阶型的。
粗糙度
粗糙度:指结构面的粗糙程度。
用粗糙度系数-- JRC(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 )表示
法向变形刚度:图3-10中变形曲线的斜率称为法向变形刚度。
44
法向变形刚度的表达式
根据Goodman(1974)的研究,法向变形刚度可由下式表达:
Kn
Kno
(
K
no max K no max
n
)2
(3-8)
式中:Kno —结构面的初始刚度。
●张性断层(也称正断层); ●压性断层(也称逆断层); ●剪性(扭性)断层(也称平移断层)。
②节理:一般又称为裂隙,它普遍存在于岩体或岩层中。 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剪节理,层面节理。
③劈理:实际上就是密集的构造微节理,是沿着平行或大致平行的矿物定向 排列或某些平行薄层能劈开的软弱面。
④由层间错动而引起的破碎层。
充填结构面的宽度。
结构面两壁面一般不是紧密接触的,
结构面实际接触面积减少,导致结
构面粘聚力降低,渗透性增大。
描述结构面的张开度,常采用 下面的术语:
①很密闭,张开度小于
0.1mm; ②密闭,张开度在0.1~1mm
之间;
③中等张开,张开度在1~ 5mm之间;
④张开,张开度大于5mm。
3.1.3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42
研究结构面变形和强度特性的意义如何?
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1) 岩石工程实践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工程岩体的失稳破 坏是沿软弱结构面破坏的。结构面的强度性质是评价岩体 稳定性的关键。 2) 结构面及其充填物的变形是岩体变形的主要组成部分, 控制着工程岩体的变形特性。
3) 结构面是岩体中渗透水流的主要通道。工程岩体结构面 的变形又将极大地改变岩体的渗透性、应力分布及其强度。 4) 工程岩体中应力的分布受结构面及其力学性质的影响。
3. 岩体(Rockmass)--是指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由岩块和结构面网络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并 赋存于一定的天然应力状态和地下水等地质环境中 的地质体。
5
3.1.1 结构面的类型
结构面按照地质成因不同,可划分为三类: (1)原生结构面: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
按其特征和岩体成因密切程度可分为: 岩浆结构面:指岩浆侵入及冷凝过程中所形成的原生结构面,
软弱夹层的类型
从成因上,软弱夹层也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原生软弱夹层:是指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软弱夹层。 ●构造软弱夹层:主要是沿原有的弱面或软弱夹层经构造错 动而形成的,也有的沿断裂面错动或再次错动而成,如断层 破碎带等。 ●次生软弱夹层:是沿着薄层状岩石、岩体间接触面或原有
软弱面或软弱夹层,由次生作用参与形成的软弱夹层。
43
一、压缩变形
在法向荷载作用下,粗糙 结构面的接触面积和接触 点数随荷载增大而增加, 结构面间隙呈非线性减小, 应力与法向变形之间呈 指数关系(图3-10示)。
●这种非线性力学行为归结于 接触微凸体弹性变形、压碎 和间接拉裂隙的产生,以及 新的接触点、接触面积的增加。
●当荷载去除时,将引起明显 的后滞和非弹性效应。
线密度的测量方法
实际测定结构面的线密度时, 测线的长度可在20~50m之间。
●如果测线不可能沿结构面法线方向 布置时,应使测线水平,并与结构面 走向垂直。
●此时,如实际测线长度为L, 结构面的倾角为,则(图3-9):
K= n / Lsinα (3-5)
36
37
实例: K=4/10=0.4/m d=1/K=2.5m
充填物的粒度成分对结构面的强度也有影响:
●粗颗粒含量愈高,力学性能愈好; ●细颗粒愈多,则力学性能愈差。
根据其充填物厚度和连续性,充填结构面可分为:
薄膜 结构面两壁附着一层极薄的矿物膜,其厚度多小于 充填 1mm。多为性质不良矿物,明显降低结构面的强度。 断续 充填物不连续,且充填物厚度小于结构面的起伏差。 充填 结构面力学性质与充填物性质、壁岩性质及结构面的
(1)完整的:Xe=10~20%; (2)弱节理化:Xe=20~40%; (3)中等节理化:Xe=40~60%; (4)强节理化:Xe=60~80%; (5)完全节理化:Xe=80~100%。
33
结构面密度
结构面的密度,是指岩体中结构面发育的程度。 它可以用结构面的裂隙度、间距或体密度表示。
●裂隙度也称为结构面的线密度。
如原生节理、流纹面 沉积结构面:指沉积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分界面。
如层面、层理、夹层、不整合面等 变质结构面:指在区域变质作用中形成的结构面,如片理
6
7
8
层 面
片 理 9
(2)构造结构面
指岩体受地壳运动(构造应力)作用所形成的结构面。
构造结构面包括: ①断层:位移显著的构造结构面 断层因应力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应力场的特性,可分为:
本小节将介绍三方面内容:
(1)充填胶结特征; (2)结构面形态特征; (3)结构面的空间分布。
18
(一)充填胶结特征
结构面的充填胶结可以分为无充填和有充填两类。 无充填结构面
●它们处于闭合状态,岩块之间接合较为紧密。 有充填结构面
●根据充填物的成分,分两种情况:
①若硅质、铁质、钙质以及部分岩脉充填胶结结构面,其强度经常不低于岩 体的 强度,这种结构面就不属于弱面的范围。
10m
38
结构面间距
结构面间距:结构面间距是指同一组结构面在法线方向上, 该组结构面的平均间距。
●如以d来表示,则 d=l / n =1 / K (3-6) ●即结构面的间距为线密度的倒数。
Watkins(1970)根据结构面间距对结构面(不连续面)进 行的分类,如表3-2所示(P52)。
39
Xe= a / A
(3-1)
切割度也可以说明岩体连续性的好坏:
●Xe愈小,则岩体连续性愈好; ●反之,则愈差。
岩体中经常出现成组的平行结构面,同一切割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