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九年级化学重点知识强化训练——专题十一:酸和碱考点一:酸碱度1.身边的一些物质pH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试纸浸入溶液中测其酸碱度B.厕所清洁剂不会腐蚀大理石地面C.蚊虫叮咬后涂牙膏可减轻痛痒D.橘子的酸性强于柠檬2.头发油腻是因为油脂的分泌,清洗时用碱性溶液效果更好。
从pH角度考虑效果最好的洗发水的pH为( )A.8 B.7 C.6 D.43.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胆汁和胰液显碱性B.胃液比唾液酸性弱C.胰液比胆汁碱性强D.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4.已知生活用品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清洁剂的pH=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氢氧化钠C.两者混合使用能提高清洁效果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5.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汁的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弱B.肥皂水的碱性比炉具清洁剂的碱性强C.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能混用D.人被某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以减轻痛痒6.下列4种水果中酸性最强的是( )7.下列常见物质的pH大于7的是( )A.食醋B.食盐水C.氨水D.柠檬水8.下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的是( )A.澄清石灰水B.NaCl溶液C.稀硫酸D.KNO3溶液考点二:常见的酸和碱1.下列试剂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出来的是( ) A.稀盐酸B.二氧化碳C.碳酸钙D.石蕊溶液2.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 )3.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蕊溶液使石灰水变蓝B.碱都能使指示剂变色C.酸碱使指示剂变色属于酸碱的物理性质D.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5.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早期的纸张生产中,常常在纸表面涂敷某种物质的工艺,但存在副作用,该物质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该物质是( ) A.烧碱B.明矾C.草木灰D.熟石灰6.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加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
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H2SO4B.滤渣里一定有CuC.滤液中可能有CuSO4、H2SO4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7.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8.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9.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C.醋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H+D.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10.下列物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A.Mg B.AgNO3 C.Cu(OH)2D.FeSO411.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 )A.烧碱B.浓硫酸C.浓盐酸D.生石灰1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弹簧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与固体b 接触,若试管②中的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A.水和生石灰B.稀盐酸和碳酸钠C.水和硝酸铵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13.山西的酒文化、醋文化驰名中外。
陈年老酒,醇香四溢,从微观角度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醋是餐桌上常见的调味品,它呈酸性,主要是因为食醋中含有________。
14.化学知识与应用。
(1)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
人们通常用下列方法生产轻质碳酸钙:将石灰石煅烧后加水制成石灰乳,净化后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轻质碳酸钙。
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的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叫盐酸。
(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NaHCO3粉末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少量水,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HCl气体和盐酸的微观粒子组成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水分子不用画出)。
16.按如图进行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
17.小娟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化学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娟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猜想】①该溶液没有变质;②该溶液全部变质;③该溶液部分变质。
【进行实验】小娟和同学们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
【问题讨论】(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
(2)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现象可得出:猜想(填序号)错误。
(3)结合操作Ⅰ和Ⅱ,若“现象X”是溶液不变色,则猜想_______(填序号)正确;若“现象X”是__________,则猜想③正确。
【拓展应用】(4)小娟和同学们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实验室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常加入适量_____________[填“BaCl2”或“Ba(OH)2”]除去。
18.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注射器内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
(1)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
(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利用盐酸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请回答:(1)写出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NaCl、CaCl2和Na2CO3。
猜想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中和反应1.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 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 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2.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B.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C.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D.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3.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它是________(填序号)。
①HNO3②CuSO4③CaCl24.现有如下药品:NaOH溶液、浓H2SO4、Na2CO3溶液、Fe、Mg、酚酞溶液、蒸馏水,用来进行酸碱中和实验。
请回答:(1)实验时涉及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小明进行酸碱中和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再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振荡,最后滴加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不变色。
小明据此判断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①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选用提供的药品继续实验,判断酸和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或溶液)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
【知识卡片】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铜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1)方案Ⅰ: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 mL 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①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