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学习辅导书-第1~4章【圣才出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学习辅导书-第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1.1 课后习题详解
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答:相对价格是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的价格对比关系。

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这是因为:
当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成本(或社会成本)的,也就是以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为机会成本。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2.仿效(教材中)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在图1-1(a)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X商品的供给,得出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P Y/P X。

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如下:
首先,推导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NS Y。

任意选取Y商品的三个不同的相对价格:1/2、1和2。

这三条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分别决定了三个生产均衡点D、E、F,对应于这三点的Y商品的产出分别为:S1、S2、S3。

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根据图1-1(a),在图1-1(b)中画出对应于各
个相对价格的Y商品的供给量,最后得出一条曲线NS Y,即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

该曲线斜率为正,表示随着Y商品的相对价格的提高,其供给水平也随之提高。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国民需求曲线ND Y,如图1-2所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也同时达到均衡。

理由如下:
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生产要素只能在两者间分配,两种商品间的相对价格是唯一的世界市场价格。

当其中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该商品的相对价格得以确定,其供给与需求
得以确定,在这种均衡状态下这种商品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都得以确定,则可得到另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生产要素需求和供给,从而确定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这种商品也就达到了均衡。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从生产可能性边界到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的推导如图1-3所示。

图1-3 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的推导
图1-3(a)中,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

其中,横坐标表示X的数量,纵坐标表示Y的数量。

图1-3(b)为过剩供给曲线。

其中,横坐标表示X的过剩供给(X P-X C),纵坐标表示X的相对价格。

当A国的价格正好等于P A时,A国生产均衡点可以是AA′线段上的任何一点,而消费均衡点只能是其社会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即生产可能性边界所代表的这条线)的切点E A。

在这种情况下,A国X商品的过剩供给变化范围在-X A与a X L_A-X A之间。

当A国的价格小于P A时,比如说等于P1(<P A),这意味着X的相对价格下降或Y的
相对价格上升,这时,Y部门的劳动报酬将超过X部门,于是劳动由X部门转向Y部门。

由于机会成本不变(X、Y两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固定不变),所以Y部门的劳动报酬将永远高于X部门,X部门的劳动流出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全部转移到Y部门。

这就是说,当X的相对价格低于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价格时,A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Y。

在图1-3(a)中,对应于相对价格P1,生产均衡点在A点,消费均衡点在C1点,这时X的消费大于生产(产量为零),即X的过剩供给为负。

相对价格P1越低,X的消费与生产的差额就越大。

因此,X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向左下方延伸。

当A国的价格大于P A时,比如为等于P2(>P A),同理,A国将完全专业化生产X,这时X的供给大于消费,即X的过剩供给为正。

相对价格P2越高,过剩供给越大。

因此,X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延伸。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教材中)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所得出的结果与(教材中)图1-13中的结果相一致。

此时,这两条曲线交点所对应的价格为P Y W/P X W,即国际均衡价格。

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两国贸易前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即1≤P Y W/P X W≤2。

在两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两国商品的价格调整为:当B国因在封闭状态下Y 的相对价格较低,而开始出口Y的时候,一方面由于A国的进口,导致了对B国Y商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B国国内市场上Y商品供应减少,从而引起B国Y商品价格的上涨,同样,B国从A国进口X商品,也会引起A国的X商品价格的上升。

这样一来,原来两国Y商品的相对价格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就会不断缩小,这一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

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趋于一致时,两国国民之间的交易就达到了新的均衡,相对价格也达到均衡。

根据教材图示内容,当Y的相对价格大于1时,过剩供给大于零,即国内生产大于国内消费,多出的部分靠出口到他国解决;当相对价格小于1时,过剩供给小于零,即国内生产小于国内消费,不足的部分靠进口弥补。

A国的过剩市场需求曲线的形状则刚好相反,且A国国内的相对价格均衡点处的均衡价格为2。

若把B国的过剩供给曲线与A国的过剩需求曲线放在同一坐标图中,则可决定国际均衡价格。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贸易条件是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贸易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如图1-4所示。

图1-4中,假设基期贸易条件为P1,此时,出口X的数量为AC,进口Y的数量为BC。

贸易条件变化意味着X的相对价格变化。

假设X商品的交换比价上升(即P1上升为P2),由于X是出口商品,其价格的上升意味着出口同等数量的X商品能换回比基期更多的进口Y 商品。

图1-4中,该国的出口为A′C′,但是进口了B′C′,显然进口量增加更多。

因而,该国所获利益比基期更多。

但是,进口国面临的是用同等数量的出口商品Y换得更少的进口商品X,其利益受到损害。

反之,如果X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结果相反。

图1-4 贸易条件的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分配的影响
可见,出口商品价格的上升会有利于该国国际贸易利益的获得,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则会损害该国国际贸易利益的获得。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理由如下:
按照经济学的解释,小国的经济体量较小,其贸易额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所占的份额比较小,甚至有的小国的贸易份额小到可忽略不计,因此小国通常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而非价格的制定者(price maker),大国则与小国相反,所以在与大国的贸易中,小国通常会接受大国国内的价格。

因此,大国与小国之间发生国际贸易,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与大国相比,小国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会更加明显。

理由如下:
根据第7题的结论,由于在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大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水平,那么,小国所面对的国际价格曲线就会变化较大。

与大国相比,小国的消费者可以从大国购买到相对便宜得多的、大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增加本国福利水平;而对于大国来说,由于产品相对价格变化较少,因而,它从进出口产品中获得的收益也相对较少。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