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北塘河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一河一方案)河道监测站点河道水质检测结果河道监测站点瓜沥河道水质检测结果杭州市萧山区政协办公室杭州市萧山区财政局二○一五年七月目录前言 (1)一河道基本情况 (2)1.1流域及河道概况 (2)1.2水功能区划分 (3)1.3河长及责任单位 (4)二河道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5)2.1水环境现状 (5)2.2河道管理现状 (6)2.3主要原因分析 (6)三河道水环境治理目标 (8)3.1河道水环境治理任务 (8)3.2河道水环境治理目标 (9)四河道水环境重点治理方案 (11)五工作推进机制 (14)5.1工作制度 (14)5.2河长和各部门职责分工 (14)附件1:北塘河2014-2017年河道水环境治理重点项目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2:北塘河河长制管理河道范围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图1:萧山区重要河道河长制管理分布图附图2:萧山区调整后水功能区划分情况示意图前言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维护水生态安全,是推进“美丽杭州”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的实际行动。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浙委发[2013]36号)和《杭州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市委办发[2014]33号),为进一步落实萧山区北塘河流域水环境治理责任,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根据《全省河长制水环境治理方案编制指南》(浙生态办函[2014]27号)和《杭州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方案编制导则》,特制定萧山区北塘河水环境治理实施方案(一河一方案)。
一河道基本情况1.1流域及河道概况萧山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钱塘江南岸,东邻绍兴,南接诸暨,西连富阳,北为杭州市主城区,与海宁隔江相望。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0°04′22″~120°43′46″,北纬29°50′54″~30°23′47″。
全境东西宽约57km,南北长约59km,总面积约1420 km2。
萧山区外部主要河流为钱塘江河口段和浦阳江,内部主要河流按照水文地形可以划分永兴河片、进化溪片、蜀山平原片和南沙平原片。
其中除永兴河片位于浦阳江左岸、自成体系外,其余区片均位于浦阳江、钱塘江右岸,区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统属于萧绍平原的组成部分。
萧山区河流按流域划分,均属钱塘江流域。
钱塘江自富阳长岭头附近进入萧山区,境内全为感潮河段。
区内按地形和流向,可分为三个自成一体又互有联系的小水系:①南部水系。
处于南部、西南部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地区,系以浦阳江为干流呈树枝状展布的河网系统。
主要河流有浦阳江、永兴河、南河、凰桐江、径游江等。
浦阳江干流(萧山段)是一条具有行洪、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的河道,受潮汐影响。
②中部水系。
西江塘以东、北海塘以南中部平原地区呈网状展布的河流湖泊水系,为萧绍平原水系的组成部分,主要河流有进化溪、西小江、萧绍运河、南门江、湘湖、白马湖等。
③北部水系。
为北海塘以北的南沙地区和围垦区人工河网系统,呈格子状展布。
主要河流有北塘河、前解放河、后解放河、先锋河、七甲直河、永兴河、长山直河、九号坝直河、大治河、永丰直河、方千溇河、生产湾、三官埠直河、三工段直河、四工段直河、六工段直河、八工段直河、十工段直河等。
南沙平原为萧绍老海塘以北、钱塘江以南的区域,为钱塘江滩地淤涨而成的围垦区,高程介于5.2~6.2m之间。
区内河道多为人工开挖形成,纵横交错,呈规则的网状分布。
南沙平原与蜀山平原之间有河道相互沟通,主要依靠萧绍老海塘上的节制闸将两片水系分隔开进行控制。
根据最新的水域调查统计,南沙平原河网共有172条河流,河道总长度898km,河流水域面积29km2,其中县级以上河流82条,河道总长度675km,水域面积23.4km2。
主要的排水河道有北塘河、瓜沥前解放河、后解放河、先锋河、义南横河、大治河、长山直河、六工段直河、八工段直河、十工段直河、三工段横河、二十二工段河、五堡直河等。
北塘河位于南沙平原,西起滨江界,东止三官埠直湾,全长31.1公里,宽度33米,是我区南沙灌区重要骨干河道。
涉及北干、宁围、新街和瓜沥四个镇街。
大部分护岸已完成砌石,但标准较低,特别是北岸公路侧护岸年久失修。
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排放口较多。
1.2水功能区划分北塘河是萧山区境内的一条重要河流,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环境保护局2006年4月)以及2014年7月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萧山区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修编方案》(送审稿),北塘河为萧山区工业、农业用水区,目标水质均为Ⅲ类。
水功能区内设有监测断面。
北塘河水功能区划分详见表1-1。
表1-1 北塘河水功能区划分表1.3河长及责任单位北塘河西起滨江界,东止三官埠直湾,全长31.1公里,宽度33米,是我区南沙灌区重要骨干河道。
涉及北干、宁围、新街和瓜沥四个镇街。
根据杭州市“河长制”实施方案,北塘河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属于区级河道,由萧山区政协主席谭勤奋担任河长,副河长由北塘河在萧山境内流经北干、宁围、新街、瓜沥四个镇街的镇长(主任)担任,河长单位为萧山区政协办公室、萧山区财政局,责任主体单位为北干街道、宁围街道、新街街道、瓜沥镇。
北塘河“河长”区级分工见表1-2。
表1-2 北塘河“河长”区级分工表二河道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2.1水环境现状根据《杭州市萧山区环境状况公报》,萧山区江、河水系包括浦阳江(永兴河)水系、东片沙地内河水系和内河水系,共设置监测断面13个、监测点位15个。
北塘河所在的萧山区南沙平原经济发达,人口高度密集、工业发达、种养殖业繁荣,产生的工业污染、底泥淤积使河道水质受污染严重,并且市政设施配套滞后加剧了河道水环境的不良。
萧山区北塘河在新街设有水质监测断面,根据萧山区环保局提供的2011年~2014年新街监测断面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指标年均值,详见表2-1,2012年~2014年水质主要项目指标达到劣Ⅴ类目标水质要求,2011年为Ⅴ类。
表2-1 2011年~2014年新街水质年平均值主要项目监测结果主要监测项目中,溶解氧是综合性反映水质状况的指标,但也有一定的季节性;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水体中的磷浓度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它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表2-1可以看出,近几年COD Mn浓度较为稳定;氨氮浓度2012年、2013年、2014年有所增加;总磷浓度除2012年、2013年较高外;溶解氧浓度2011年以后略有下降。
为了更好比较,根据萧山区2007年~2014年环境状况公报,地表水监测数据年均值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试行)评价,依照浙江省生态建设考核规定的12项指标评价,统计分析了2007年~2014年北塘河监测断面水质评价,见表2-2。
表2-2 2007~2014年瓜沥、新街监测断面水质评价表从上表中可知,萧山区瓜沥、新街监测断面水质自2007年到2014年,基本为劣Ⅴ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总磷、溶解氧。
目前萧山区北塘河的水环境情况不容乐观,水质监测数据与水功能、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差距较大,因此,萧山区北塘河迫切需要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
2.2河道管理现状从现状的河道管理体制来看,北塘河水域管理是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北塘河所在辖区的乡镇街道分为北干、宁围、新街和瓜沥分段落实日常的保洁管理,并由萧山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北塘河西起滨江界,东止三官埠直湾,全长31.1公里,宽度33米,是我区南沙灌区重要骨干河道。
涉及北干、宁围、新街和瓜沥四个镇街。
大部分护岸已完成砌石,但标准较低,特别是北岸公路侧护岸年久失修。
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排放口较多。
2.3主要原因分析最近几年,北塘河污染严重,水质类别基本为Ⅴ~劣Ⅴ类。
主要原因是因为流域所在的城区单元是萧山区经济发展中心,人口高度密集、工业发达、种养殖业繁荣,产生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严重影响了河道水环境。
①工业污染:萧山区的工业以纺织印染、机械汽配、羽绒服装、钢构网架、化工、蔬菜食品、电子电器为支柱行业。
萧山地区印染、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比较集中,废水量大、废水污染浓度高。
②农业污染:农业污染源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源长期排放入河,河网水体普遍受到污染。
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一些农田排水、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甚至有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在河道的两岸,这些都大大加剧了水体中有机质以及氮磷等物质的累积。
③生活污染:河道流经萧山区4个镇街,两岸农居点较多,人口密集,部分生活污水长期排放入河,截污纳管、污水处理等工程建设相对滞后,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网。
④河道淤积污染:河道底泥污染物积累严重,老河道由于长期受到污染,底泥中污染物积累较为严重,河道逐步淤积。
同时,底泥中污染物亦会向洁净水体释放,造成河道发生二次污染现象。
三河道水环境治理目标3.1河道水环境治理任务按照“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扎实推进北塘河整治工程,从河道两岸工业污水排放治理、农居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处理入手,结合“清水治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积极推进该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质监测,完善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主体,切实改善北塘河的水质。
水环境整治任务主要如下:1)做好河道长效保洁工作,组织成立专职河道保洁队伍,对水面垃圾、漂浮物、水草进行定期打捞清除,确保河道水面清洁;2)积极推进标准河道建设,对辖区内内河进行清淤疏浚,对河道进行砌石护岸,以防止河岸坍塌和水土流失,保证河道整洁亮丽;3)充分利用已有的水利工程设施,引提钱塘江清洁淡水稀释内河,增强河网的自净能力,来改善平原水环境。
4)设立了水质监测站点,及时掌握河道水质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5)建设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海设施。
废水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建议直接通过排海设施排入海洋,以减少对区域内河网的二次污染。
钱江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1995年立项建设,至2001年3月竣工投产,建成规模12万m3/d。
厂址在先锋河南侧,杭甬高速公路北侧,原钱江农场的地块上,占地面积84亩。
2007年一期进行提标技改,规模调整为10万m3/d;二期工程扩建规模12万m3/d,已于2004年投产。
钱江污水处理厂现有污水处理总能力22.0万m3/d。
排放口在厂区北侧的钱塘江边,排放管共四根,管径DN1000二根(一期),管径DN1400二根(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