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一(1.1.3 血糖的调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1.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2.血糖平衡的调节。
3.糖尿病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认真的学习态度。
2.通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落实方案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落实方案和必修本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充分的联系,做好知识的迁移。
●难点·突破策略难点1.血糖平衡的调节。
2.糖尿病的成因。
突破策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分析,演示实验等加以突破。
●教具准备血糖的激素调节过程多媒体课件;血糖的平衡示意图投影。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复习高二课本有关内容。
2.指导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疑点,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提问。
3.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寻找科学的饮食理论依据。
●教法建议在讲授血糖平衡及意义部分时,利用投影,回顾糖代谢的有关知识,导出血糖的来源及去路。
在讲授血糖平衡的调节部分内容时,通过对课件的观察,理解激素对血糖的调节过程。
最后演示“尿糖的测定”实验。
●教学过程[导课]为什么有的同学常在上午第三节课后感到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这都与人体内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有关。
[教学目标达成]展示挂图:示血糖平衡的调节。
提问:1.人体内血糖的来源途径有哪些?(回答:来源途径有三:消化吸收;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2.人体内血糖的去路有哪些?(回答:去路有三: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和部分氨基酸等。
)讲述:人体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维持正常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体内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讨论:当机体的血糖浓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出现什么症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再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得出结论。
)总结:当长期饥饿或肝功能不强时,血糖浓度会降低。
血糖含量过低时,体内细胞缺少能量供应,就会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等。
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血糖浓度过高时,会使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形成糖尿,造成体内营养物质流失,同样有损健康。
由此可见,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人体内的血糖是怎样保持平衡的呢?展示多媒体课件:示血糖的激素调节过程。
讲述: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含量,但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主。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可以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是惟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它一方面能够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转化成脂肪,氧化分解;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总的来说,既增加了血糖的去路,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就使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并分泌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它能强烈地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其过程可总结如图:上面讲述的是血糖平衡调节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方式对血糖平衡起到调节作用。
(1)激素接受神经系统控制,间接发挥调节作用。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肾脏的调节作用:正常情况下,肾小管能将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所以正常人的尿中不含葡萄糖。
肾脏所能保持的最高血糖含量,叫肾糖阈。
只有当血糖含量超过了肾糖阈,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才会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
(3)肾上腺素的调节作用。
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部分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过渡:当人体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正常调节血糖的平衡时,就会出现低血糖或糖尿病等症状。
提问:1.什么是低血糖?何为早期低血糖、晚期低血糖?2.什么是高血糖?什么是糖尿病?(要求同学们在复习必修本内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回答:人体内血糖的正常值是80~120 mg/dL。
当低于50~60 mg/dL时,机体出现头昏、心慌、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属于早期低血糖症状。
当血糖浓度低于45 mg/dL时,机体会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低血糖症状。
空腹时,血糖浓度高于130 mg/dL时,属于高血糖,而高于160~180 mg/dL时才属于糖尿病。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下糖尿病的症状、发病机理及其防治。
演示实验:尿糖的测定提问: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原因是什么?回答: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还原糖存在,是由于其体内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原尿中的葡萄糖没有被完全重吸收的缘故。
讲述:糖尿病人之所以会出现高血糖或糖尿,是因为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这样就使得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细胞内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而此时肝糖元分解释放的和非糖物质转化来的葡萄糖则增多,因而出现高血糖。
由于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患者总感觉饥饿而多食;多食又进一步使血糖来源增加,从而使血糖浓度继续升高,当血糖浓度高于160 mg/dL时,就出现糖尿。
病人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水分,使得病人出现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三多一少)。
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可采用调节和控制饮食并结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于较轻的患者,可通过调节和控制饮食、配合口服降血糖药物,就可达到目的。
饮食要注意:一是不要吃糖、蜂蜜、巧克力等;二是少吃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如马铃薯等;三是多吃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如粗粮、蔬菜等。
对于较重的患者,除控制饮食以外,还应遵医嘱注射胰岛素治疗。
[教学目标巩固]1.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不是因为它能A.抑制肝糖元分解B.促进血糖进入细胞C.促进血糖排泄D.抑制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①促进血糖转化为肝糖元和肌糖元,②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细胞中氧化分解,③抑制非糖物质(脂类、氨基酸等)转化为血糖,从而使血糖的浓度降低。
答案:C2.在胰岛B细胞受损时A.糖的来源增加,去路也增加B.糖的来源增加,去路减少C.糖的来源减少,去路增加D.糖的来源和去路都减少分析:胰岛B细胞受损,则胰岛素分泌障碍,这样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的过程不受抑制,而血糖分解和转化为糖元的过程不再受到胰岛素的促进作用。
答案:B3.正常人血液中的C6H12O6稳定在80~120 mg/dL,血糖的来源不包括A.消化食物后吸收B.肝糖元分解C.非糖物质的转化D.肌糖元分解分析:肌细胞中的肌糖元不能再分解形成血糖,只能在细胞中利用。
答案:D4.糖尿病病人的典型症状是A.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过多C.多食、多饮、多尿且体重减轻D.有机物代谢障碍,分解缓慢分析:糖尿病是因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病人因体内的血糖不能进入组织细胞中加以利用,因而细胞缺少能量,而引起多食。
因葡萄糖大量随尿流失,因而引起多尿,而水分大量随尿丢失,又引起口渴而多饮。
长期氧化分解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又引起体重减轻。
答案:C5.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办法是A.修复受损的胰岛B细胞B.调控饮食、结合药物方法治疗C.基因治疗D.口服胰岛素分析:胰岛素是蛋白质,用口服的办法会因消化道内蛋白酶的分解而失去效力。
而目前基因治疗和修复受损的胰岛B细胞等高新技术还都不能在治疗糖尿病中加以应用。
答案:B6.吃糖1 h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分析:吃糖类,血糖浓度升高,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答案:C7.某人多日来口渴多饮、多尿、容易饥饿而多食,而且日渐消瘦。
在医院尿液检查为糖尿,另作一实验检查:早晨空腹测血糖。
检查时一次口服葡萄糖100 g,然后每隔一定时间测血糖含量,与正常人标准比较,做曲线如下图所示:(1)图中表示该病人血糖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2)b曲线在1~2 h时间下降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调节的结果,此时肝糖元的含量应该________;3~4 h间基本稳定而略提高,此间肝糖元的含量会________。
(3)a曲线在1~2 h间仍然上升,与b相比,此间肝糖元合成量应明显________;2~4 h 间a曲线有所下降,与b相比,此时组织细胞中糖的氧化会________,而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则________,使a曲线有所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病人原尿中葡萄糖含量与血浆相比较应该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人尿液中有葡萄糖,是由于原尿中的糖浓度比肾小管能够________的糖浓度________。
(5)分析尿量明显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尿液丢失糖时也会________,口渴多饮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使血浆浓缩而引起,容易饥饿而多食是由于________使组织细胞能量供应不足而引起,身体消瘦的原因是________消耗过多所致。
答案:(1)a (2)胰岛素增加减少(3)减少减少增强形成糖尿(4)相同肾小球滤过作用不能阻止葡萄糖分子从血浆进入肾小囊腔重吸收大得多(5)丢失过多的水丢失的水多丢失的水多细胞利用糖障碍脂肪和蛋白质[布置作业]P11二、分析说明题。
[结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维持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
●板书设计三血糖的调节(一)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1.血糖的来源①消化、吸收②肝糖元分解③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血糖的去路①氧化分解②合成糖元③转变为脂肪,部分氨基酸血糖的相对稳定状态,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1.主要调节方式2.其他调节方式①神经系统通过影响激素分泌间接发挥调节作用。
②肾脏的调节作用。
③肾上腺的调节作用。
(三)低血糖(四)糖尿病及其防治1.发病机理: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2.治疗措施: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