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管理
5、监督
• 在日本,公益组织在组建后,都要受到相应政府机构的监 督,每年必须提交一份项目计划,包括预算书、项目报告、 财务报告以及类似文件。
6、税收减免
• 原则上,公益组织只需对其营利性活动中获得的收入交纳 税款,而无需就其他收入(捐款)交税,而即使参与营利 性活动,公益组织可以享27%的低税率。
2、分类
• 依照服务对象的不同,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可以分 为两大类:会员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
• 会员性组织是人们维护共同利益或追求共同兴趣 的组织,其主要目的为其成员提供服务。
• 公益性组织存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公共服务,服 务对象不是本组织成员,而是社会大众,它可分 为资金中介组织、宗教组织、服务组织和政治行 动组织等 。
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一)资本主义早期的非营利组织——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产生的原因
(1)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生产力得到 迅速发展。
(2)资本主义自身包含一系列的制度缺陷,阶级矛盾激化。
一、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一)资本主义早期的非营利组织——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主要表现
• 慈善救济 将富人的财富通过捐赠的形式集中起来,用于各种对于穷人的施舍救济。
项目一:非营利组织概述
四、非营利组织的地位及作用
第一部门 政府:为民服务
第二部门 企业:创造利润
第三部门 NPO:改善人类
项目一:非营利组织概述
四、非营利组织的地位及作用
思考:NPO跟政府、企业有何区别?
——NPO不同于政府,不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不存在自上而下的等级 制统治体系,而是以志愿公益为宗旨,以受益者的需要为导向,能够实 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项目一:非营利组织概述
二、非营利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历史原因——致力于自由结社和慈善的传统。 政府失灵——资源配置效率很难达到最佳状况。 市场失灵——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实现资源配置运转失效。 社会因素——如政府的支持程度;公民的参与意识等。
项目一:非营利组织概述
三、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1、国际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萨拉蒙教授在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活动领域 的研究,将非营利组织划分为12个大类27个小类。 12个大类分别是文化娱乐,教育与研究,卫生,社会服务,环境,发展 与住房,法律与政治,慈善与志愿,国际性活动,宗教,企业与专业协 会、学会,其他类型。
2、主要活动领域
• 公益法人 • 社会福利法人 • 学校法人 • 医疗法人 • 特殊法人 • 公益信托基金 • 共同组合 • 市民社团
3、法律形式
4、组建
• 在日本,依据公益组织的不同类型,负责审批的政府部门 和组建程序有所不同。
• 联合国和基金会——政府决定,控制严格; • 教育和社会福利组织——文件齐全,自动获得 • 宗教组织——政府部门出具证明
项目一:非营利组织概述
活动领域
• 社区服务 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的组织,这些公益服务如社区医疗, 社区护理,社区卫生保健,社区养老,社区文化休闲,社区消防,社区治安, 社区管理,社区教育,社区娱乐,社区绿化,社区环保等。
• 非营利的经济中介 第一类是各种形式的行会、商会、企业家协会等主要由经营者组成的经济中 介组织,第二类是各种形式的工会等主要由劳动者组成的经济中介组织,第 三类是各种消费者协会、消费者自治会等主要由消费者组成的经济中介组织, 第四类各种专业技术性的组织。
(二)日本
1、规模 • 日本的NPO,总体规模不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和非
农业人口的3.5%,占服务业就业的13.7%,公共部门就业 的39.8%。根据日本经济企划厅的统计,1996年日本共有 25万个具有正式法人地位的NPO,没有正式社团地位的 NPO有8.5万个。
• 医疗卫生保健 • 社会福利 • 国际合作 • 宗教组织 • 教育组织
随着非营利组织的飞速发展,倍受重视。
(二)课程教材 李飞虎,黄静:《非营利组织经营与管理》,北京大学出
版社,2014年。
课程介绍
(三)课程目的 1. 掌握有关非营利组织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 2. 掌握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3. 掌握非营利组织的运作与管理 4. 掌握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有关政策 5. 能在有关领域运用非营利组织经营与管理知识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非营利组织
1、时代背景
•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两大阵营、三种国家 • 科技革命导致经济的巨大变革
2、特征
——登上了国际舞台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非营利组织
3、主要表现
• 各种形式的社群组织层出不穷 • 联合国诞生并登上国际政治的舞台 • 一批致力于慈善救助的非营利组织应运而生 • 人权非政府组织登上国际舞台 • 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 • 致力于和平事业的非政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社会组织管理
教材:《非营利组织的经营与管理》
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非营利组织经营与管理是公共事业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随着非营利组织的飞速发展,倍受重视。
(二)课程教材 李飞虎,黄静:《非营利组织经营与管理》,北京大学出
版社,2014年。
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非营利组织经营与管理是公共事业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四)当今世界的非营利组织
1、标志性事件 ——”环境NGO论坛” 2、时代背景 •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市
3、主要表现
• 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里,都存在一个由非营利组织的庞大的 非营利部门
• 非营利部门在不同国家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 在非营利部门的就业人口中,包含大量的志愿者 • 在非营利部门中,各个不同领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 从非营利部门的收入来看,占比重最大的是服务收费(49%)
——NPO不同于企业,不是以牟利为动机,不受市场盲目左右,因此能 更大范围实现社会公平。
项目一:非营利组织概述
四、非营利组织的地位及作用
NPO是社会多元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员; NPO是吸引和整合各种资源的途径; NPO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机制; NPO是政府职能转变中一些公共职能的承接者; NPO是增加社会凝聚力的粘结剂; NPO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使者; NPO是培育公民精神和自治能力的重要场所。
项目一:非营利组织概述
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及基本属性
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定义
法律上的定义——美国 资金来源定义——联合国 “结构与运作”定义——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 组织特征定义——沃夫
项目一:非营利组织概述
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及基本属性
适合中国语境下的定义
王名教授认为: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是指不以营 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社会服务活动的非政府 的社会组织。
• 对捐款人,可以减免25%的个人所得税。
(三)香港
1、概况 • 在香港,非营利组织往往被称作“志愿机构”。根据香港
自由之路统计,截至1998年,香港的NPO为3106家,其中 一半左右集中在社会服务领域,街坊会等传统慈善组织占 10%。
2、价值观念
• 推崇以人为本的理念 • 具有较强的服务观念、资助效益观念、项目管理观念、创
(1)政府允许各种民间结社的存在和发展,废除了禁止结社的条例 (2)鼓励和保护民间慈善和救济活动的发展
(二)资本主义成熟时期的非营利组织
1、时代背景
——帝国主义产生,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2、主要表现
(1)致力于社会变革、社会改造的工人团体不断涌现 (2)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慈善事业的非营利组织 (3)致力于战场救护的非营利组织日益活跃 (4)出现了一批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组织
新观念、检查评估观念、人力资源观。
3、运行机制
• 机构属性定位民间化 • 资金来源多元化
政府:30%多;民间捐赠:20%多;自己创收:40%多。 • 运作方式社会化
4、操作方法
• 在募集捐款上,许多机构每年都要举办一系列活动,方式 多样,特色鲜明,效果明显。
• 在管理方面,香港NPO对资助普遍采用招投标和合同合约 的做法,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把资助实际效果与资助项 目的分配挂钩。
项目一:非营利组织概述
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及基本属性
属性
非营利性:不具有明确的牟利宗旨或动机;不具备明显的利润分配机制;财产及 其存在形式不归属明确的个人 。 非政府性:不在决策机制上依赖于政府,即具有自治性;不存在以权力为中心的 自上而下的等级体制,即具有草根性;不存在垄断性的权力控 制和支配机制,即具有竞争性。 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主要资源来自社会:志愿者和社会捐赠 ;主要产出面向 社会:公益服务和互益服务;向社会负责(问责)并接受社会监督。
美国非营利组织活动领域主要分为如下四大块: • 医疗卫生和保健——占50%左右 • 教育科研——占20%左右 • 社会法律服务——占10%左右 • 文艺团体——占3%左右
5、管理
• 政府管理——税收控制和法律监督 。 • 机构自我管理——依法设立机构目标和机构管理标准 。 • 行业管理 ——信息沟通和评估两项功能。
二、主要国家(地区)的非营利组织
(一)美国 1、规模 • 现在美国一半的大学和医院,近2/3的社会服务机构,大
多数公民协会,几乎所有的交响乐团都属于非营利部门。 雇用了860万名全职支薪工人,相当于全国7.8%的非农就 业;16.5%的服务业就业;相当于大约一半的联邦、州和 各个地方的各级政府工作人员。
3、资金来源
•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大部分来自服务收入和 公共部门的支持
各种渠道所占比重(%)1977 1992 1996
民间捐赠
26.3 18.4 18.9
私人支付的费用
37.5 39.1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