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1.影响切削层公称厚度的主要因素是:a.切削速度和进给量;b. 背吃刀量(切削深度)和主偏角;c.进给量和主偏角。
2.确定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选用的三个主要基准平面是:a.切削平面、已加工平面和待加工平面;b.前刀面、主后刀面和副后刀面;c.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主剖面)。
3.通过切削刃选定点的基面是:a.垂直于假定主运动方向的平面;b.与切削速度相平行的平面;c.与过渡表面相切的表面。
4.刀具的主偏角是:a.主切削平面与假定工作表面间的夹角,在基面中测量(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b.主切削刃与工件回转轴线间的夹角,在基面中测量;c.主切削刃与刀杆中轴线间的夹角,在基面中测量。
5.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a.前角和后角;b.主偏角和副偏角;c.刃倾角。
6.在基面内测量的角度有:a.前角和后角;b.主偏角和副偏角;c.刃倾角。
7.在正交平面(主剖面)内测量的角度有:a.前角和后角;b.主偏角和副偏角;c.刃倾角。
8.影响刀具的锋利程度、减小切削变形、减小切削力的刀具角度是:a.主偏角;b.前角;c.副偏角;d.刃倾角;e.后角。
9.影响切削层参数、切削分力的分配、刀尖强度及散若情况的刀具角度是:a.主偏角;b.前角;c.副偏角;d.刃倾角;e.后角。
10.影响刀尖强度和切削流动方向的刀具角度是:a.主偏角;b.前角;c.副偏角;d.刃倾角;e.后角。
11.刀具上能使主切削刃的工作长度增大的几何要素是:a.增大前角;b.减小后角;c.减小主偏角;d.增大刃倾角;e.减小副偏角。
12.刀具上能减小工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的几何要素是:a.增大前角;b.减小后角;c.减小主偏角;d.增大刃倾角;e.减小副偏角。
13.车外圆时,能使切屑流向工件待加工表面的几何要素是:a.刃倾角大于0°;b.刃倾角小于0°;c.前角大于0°;d.前角小于0°;14.当工艺系统刚度较差时,如车削细长轴的外圆。
应该使用:a.尖头车刀;b.45°弯头刀;c.90°右偏刀;d.圆弧头车刀。
15.安装外车槽刀时,刀尖低于工件回转中心时,与其标注角度相比。
其工作角度将会:a.前角不变,后角减小;b.前角变大,后角变小;c.前角变小,后角变大;d.前、后角均不变。
16.下列刀具材料中,强度和韧性最好的材料是:a.高速钢;b.P类(相当于钨钛钴类)硬质合金;c.K类(相当于钨钴类)硬质合金;d.合金工具钢。
17.下列刀具材料中,综合性能最好,适宜制造形状复杂的机动刀具的材料是:a.碳素工具钢;b.合金工具钢;c.高速钢;d.硬质合金。
18.对铸铁材料进行粗车,宜选用的刀具材料是:a.P01(YT30);b.30(YT5);c.K01(YG3X);d.K20(YG6);e.K30(YG8)。
19.高速精车铝合金应选用的刀具材料是:a.高速钢;b.P类(相当于钨钛钴类)硬质合金;c.K类(相当于钨钴类)硬质合金;d.金刚石刀具。
20.车削时,切削热传出的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a.刀具;b.工件;c.切屑;d.空气介质21.钻削时,切削热传出的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a.刀具;b.工件;c.切屑;d.空气介质22.磨削一般采用低浓度的乳化液,这主要是因为:a.润滑作用强;b.冷却、清洗作用强;c.防锈作用好;d.成本低。
23.用硬质合金刀具告诉切削时,一般:a.用低浓度乳化液;b.用切削油;c.不用切削液;d.用少量切削液。
24.精车铸铁工件时,一般:a.不用切削液或用煤油;b.用切削液;c.用高浓度乳化液;d.用低浓度乳化液。
25.在钢件上攻螺纹或套螺纹时,一般:a.不用切削液;b.用动物油;c.用高浓度乳化液;d.用低浓度乳化液。
26.当工件的强度、硬度、塑性较大时,刀具耐用度:a.不变;b.有时长有时短;c.愈长;d.愈短。
27.刀具磨钝的标准是规定控制:a.刀尖磨损量;b.后刀面磨损高度VB;c.前刀面月牙洼的深度;d.后刀面磨损的厚度(即深度)。
28.切削铸铁工件时,刀具的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a.前刀面;b.后刀面;c.前、后刀面。
29.粗车碳钢工件时,刀具的磨损部位主要发生在:a.前刀面;b.后刀面;c.前、后刀面。
30.高速钢车刀和普通硬质合金焊接车刀的刀具耐用度一般为:a.15~30min;b.30~60min;c.90~150min。
31.齿轮滚刀的刀具耐用度一般为:a.15~30min;b.30~60min;c.90~150min。
32.强力磨削的磨削深度可达:a.4mm以上;b.6mm以上;c.8mm以上;d.10mm以上;CCAAC BABAD CEACC ACEDC BBCAB DDBBA BB二.多选题1.切削加工中的切削用量包括:a.主轴每分钟转数;b. 切削层公称宽度;c.背吃刀量(切削深度);d. 进给量;e.切削层公称厚度;f.切削速度。
2.切削加工中切削层参数包括:a.切削层公称厚度;b. 切削层公称深度;c.切削余量;d. 切削层公称宽度;e.切削层公称截面面积;f.f.切削层局部厚度。
3.车削加工中,影响切削层公称宽度的因素有:a.切削深度;b. 背吃刀量(切削深度);c.进给量;d. 刀具主偏角;e.刀具副偏角;f.切削层公称厚度。
4.车削加工中,影响切削层公称厚度的因素有:a.切削深度;b. 背吃刀量(切削深度);c.进给量;d. 刀具主偏角;e.刀具副偏角;f.切削层公称厚度。
5.车削加工中,切削层公称截面面积等于:a.加工余量×轴向尺寸长度;b. 背吃刀量(切削深度)×轴向尺寸长度;c.切削层公称宽度×切削层公称厚度;d.背吃刀量(切削深度)×切削层公称宽度;e.背吃刀量(切削深度)×进给量;f. 进给量×切削层公称厚度。
6.确定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的三个主要基准平面是:a.前刀面;b.主切削平面;c.水平面;d.基面;e.主后刀面;f.正交平面(主剖面)。
7.对刀具前角的作用和大小,正确的说法有:a.控制切削流动方向;b.使刀刃锋利,减少切屑变形;c.影响刀尖强度及散热情况;d.影响各切削分力的分配比例;e.减小切屑变形,降低切削力;f.受刀刃强度的制约,其数值不能过大。
8.对于刀具主偏角的作用,正确的说法有:a.影响刀尖强度及散热情况;b.减小刀具与加工表面的摩擦;c.控制切屑的流动方向;d.使切削刃锋利,减小切削变形;e.影响切削层参数及切削分力的分配;f.影响主切削刃的平均负荷与散热情况。
9.确定车刀前角大小的主要依据是:a.加工钢材时的前角比加工铸铁时大;b. 高速钢刀具的前角比硬质合金刀具大;c.高速钢刀具前角比硬质合金刀具小;d.粗加工时的前角比精加工小;e.粗加工时的前角比精加工大;f.加切削液时的前角应加大。
10.确定车刀主偏角大小的主要依据是:a.工件材料越硬,主偏角应大些;b.工件材料越硬,主偏角应小些;c.工艺系统刚度好时,主偏角可以小些;d.工艺系统刚度差时,主偏角可以小些;e.高速钢刀具主偏角可比硬质合金大些;f.粗加工时主偏角应大些。
11.当车刀主偏角减小时,所引起的下列影响中,正确的是:a.使切削变得宽而薄;b.进给力加大,易引起振动;c.背向力(吃刀抗力)加大,工件弹性变形加大;d. 刀尖强大降低;e.工件材料硬时应采取较大后角;f.硬质合金刀具应取较大后角。
12.确定车刀后角大小的主要依据是:a.精加工时应取较大后角;b.高速切削时应取较小后角;c.加工塑性材料应取较大后角;d.工艺系统刚度差时应取较小后角;e.工件材料硬时应取较大后角;f.硬质合金刀具应取较大后角。
13.确定车刀刃倾角大小的主要依据是:a.加工铸铁时应选较大的刃倾角;b.加工螺纹时应选零度刃倾角;c.带冲击的不连续车削或刨削应选负值刃倾角;d.精加工时应选正值的刃倾角;e.加工钢材时应选较小的刃倾角;f..粗加工时应选较小的刃倾角。
14.车削加工中,减小残留面积的高度,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可使用的正确方法有:a.加大前角;b.减小主偏角;c.提高切削速度;d.减小背吃刀量(切削深度);e.减小副偏角;f.减小进给量。
15.与工作角度相比,讨论刀具标注角度的前提条件是:a.标注角度与所选参考系无关;b.必须以度为度量单位;c.刀尖与工件回转轴线等高;d.只对外圆车刀有效;e.刀杆安装轴线与工件回转轴线垂直;f.不考虑进给运动的影响。
16.下列刀具中常用高速钢来制造的刀具有:a.各种外圆车刀;b.绞刀;c.立铣刀;d.镶齿刀铣刀;e.插齿刀;f.成形车刀。
17.对于高速钢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抗弯强度与韧性比硬质合金高;b.热处理变形小;c.价格比硬质合金低;d.加切削液时切削速度比硬质合金高;e.特别适宜制造形状复杂的刀具;f.耐热性较好,仍可保持良好的切削性能。
18.对于硬质合金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有:a.价格比高度钢便宜;b.脆性较大,怕振动;c.耐热性比高速钢好,仍能保持良好的切削性能;d. 是现代高速切削的主要刀具材料;e.热处理变形小;f.用粉末冶金法制造,作形状简单的刀具。
19.在下述条件中,较易形成带状切屑的条件有:a.切削低碳钢时;b.切削中碳钢时;c.较小的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切削速度);d.较大的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切削深度);e.较高的切削速度;f.较低的切削速度;g.较大的前角。
20.形成带状切屑时,具有的特征是:a.加工表面光洁;b.加工表面粗糙;c.是比较理想的加工状态;d.在低速切削中碳钢时易形成;e.切削力有波动;f.切削平稳;g.切屑易折断,便于处理。
21.切削力Fc(主切削力Fz)的作用是:a.计算主运动系统零件强度的主要依据;b.计算进给系统零件强度的主要依据;c.计算机床功率的主要依据;d.确定刀具角度的主要依据;e.粗加工时选择背吃刀量(切削深度)的主要依据;f.选择进给量的主要依据。
22.背向力Fp(吃刀抗力Fy或法向力Fx)的特点是:a.钻削时该分力最大;b.磨削时该分力最大;c.车削时该分力最大;d.在该力方向上不作功;e.易使工件弯曲变形,产生形状误差。
23.在下列因素中,对切削力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是:a.刀具角度;b.切削用量;c.工件材料;d.刀具材料;e.冷却方式;f.切削温度。
24.切削热的主要来源,由大到小依次为:a.电动机发热;b.切屑塑性变形;c.主轴箱发热;d.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e.后刀面与工件的摩擦;f.刀尖的磨损。
25.切削热对切削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提高工件塑性,降低切削阻力;b.加速刀具磨损;c.有利于防止变形硬化;d. 工件发生热变形,影响加工精度;e.导致机床、刀具热变形;f.有可能烧伤加工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