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面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2 .使学生初步学会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 .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练习。

1 .说一说下列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分别指出各长方体前面的长和宽,并口算前面的面积。

(单位:厘米)
学生算完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还可以请同学说一说各长方体后面的面积是多少?
2 .算一算。

同桌互相说出每个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算出各长方体左面的面积是多少。

(二)教学实施
1 .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边观察边回答下面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六个面)
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长方体有哪些面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它们的面积怎么样?(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有三组)
请同学们沿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下面左边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 “右”六个面,并回答下列问题。

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正方体有几组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上面右边的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展开图,看一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

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老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 .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学们知道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那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老师板书教材第34 页的例1 。

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如下图),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提问:
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就是求什么?(就是要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口算出每个面的面积。

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4 )尝试独立解答。

老师巡视,辅导学生。

(5 )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
长方体表面积=6 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
=0.28+0.28+0.2+0.35+0.35
=1.66 (m2)
方法二:
长方体表面积=上、下两面面积+前、后两面面积+左、右两面面积
0.7×0.5×2+0.7×0.4×2+0.5×0.4×2
=0.7+0.5+0.4
=1.66 (m2)
方法三:
长方体表面积=(上面面积十前面面积+左面面积)× 2
(0.7×0.5+0.7×0.4+0.5×0.4)× 2
=( o .35 + 0 .28 + 0.2 ) × 2
=0.83 × 2
=1 .66 (m2)
答:至少要用1 . 66 平方米的硬纸板。

(6 )比较三种方法。

提问:上面三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回顾三种计算方法的不同。

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理解:第三种方法简便些。

(7 )小结。

通过上面的计算,你认为求长方体表面积最关键的是找出什么?(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
老师提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计算表面积的方法。

(三)思维训练
一个长方体,若长增加3 厘米,宽和高不变,则体积增加96 平方厘米;若宽减少5 厘米,长和高不变,则体积减少55 平方厘米;若高增加4厘米,长和宽不变,则体积增加68 平方厘米。

求原长方体的表面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6 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