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除法解决问题

用除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23页例3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
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问题中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

并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法为主,讲授法为辅。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把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块?
2.把12块糖,每份分4块,可以分成几份?
(1)怎样列式?(2)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3)小结:“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都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3.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蚕宝宝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15只可爱的蚕宝宝,想请同学们给这些可爱的蚕宝宝安排好住的地方。

你们乐意帮忙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
1.集体读题,说说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左图:右图:
生:有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

生: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

2.要解决什么问题?
左图:右图:
生:每个纸盒放几只?生:要用几个纸盒?
3.你能尝试画图理解题意吗?
(1)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画。

(2)小组交流所画的图。

(3)交流汇报,师画出线段图。

15只15只
(4)看线段图再说一说图意。

4.你会列式解答吗?
(1)例3左图(2)例3右图
15÷3=5(只)15÷5=3(个)
师:说一说15、3、5分别指什么?师:说一说15、5、3分别指什么?
5.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左图:
生:要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将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右图:
生:要求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

6.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并口答。

设计意图:由学生来寻找信息,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通过画图、交流进行思路分析,学生在图形与语言表征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不同的意义。

学生之间通过质疑、补充进行学习互动,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任。

7.比较上面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异同。

交流汇报总结得出:总数÷份数=每份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设计意图:分析两种类型的除法问题之后,学生已经对这两种不同的除法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巩固练习
1.(1)12筒茶叶,每个盒子放6筒,要用几个盒子?
(2)把12筒茶叶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几筒?
2.学校买来14个扫把。

(1)每个班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2)平均分给7个班,每个班分几个?
3.(1)8个◇福,一个大门贴2个,一共可以贴几个大门?
(2)8个◇福,用去2个,还剩多少个?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用除法解决问题
15÷3=5(只)15÷5=3(个)答:每个纸盒放5只。

答:要用3个纸盒。

总数÷份数=每份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