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要做好三件事民族主义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要想评论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
学校管理是一项课题,也是一门艺术,校长要想在学校管理上追求卓越,胜人一筹,就要在立足求和,立业求学,立德求范上下大气力。
一、要立足求和,和则乐。
古人曰:“预谋胜败,先谋人和。
”“人和”有两层含义:一是营造亲密、和美的氛围;二是营造包容个性、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因此,“乐起来”是干起来的情感基础和必要条件。
所以,校长要树立人本意识,人本管理体现人文精神,通过人文关怀发挥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校长和班子要和谐。
校长和其它领导之间,只有通力合作,学校的各项政策才能执行到位,否则工作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这就需要校长注重对班子群体精神,群体意识,群体作风的培植。
工作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要做到对班子成员信任而不放任,爱护而不庇护,严格而不严厉。
校长工作要发扬民主,对分管领导给予支持、关心和帮助。
不搞专制主义,学会欣赏,用欣赏的眼光去赏识每一位领导,使每一位领导班子成员都起到指挥、督促、协调和决策等作用,从而,在学校整体工作上形成凝聚力。
2、校长和教师要和谐。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的前提条件。
作为校长,因体察民情,了解教师疾苦。
校长不仅仅是控制、组织指挥、协调,更重要的事情是“为教师服务”。
校长不仅仅是管理老师的老师,更应是服务老师的老师。
抵触源自个人价值的不到尊重。
现代管理学著名的霍桑试验证明,与改善工作环境,实行绩效奖金、严明惩罚比起来,经常与教师进行座谈沟通更能广泛而持久地促进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由此看来,校长应关注教师,把教职工当做学校的主人。
关注教师的生活、工作、心理健康以及职业倦怠等,为教职工多创造条件以减轻工作压力和增强工作愉悦感,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
心理学知识也告诉我们: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受人尊重,得到肯定和被人赏识的渴望。
如果无视这个动机,漠视这种渴望,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就缺乏有力的心理支撑。
二、要立业求学,学则进。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从行为来,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所以,校长必须抓学习习惯。
1、校长是领军人,要有学识。
校长作为教师的带头人,要加强理论知识,管理知识的学习,学习方方面面知识,校长知识渊博了,才能从根本上为提高管理水平奠定基础,同时,见多识广,好学勤思,才能具备独特的思维品质和个性,成为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精于思考的领导者。
这样,就能做到善于统筹考虑各种管理要素,各个管理环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力,物尽其用,时尽其效,实现学校整体工作的最优化。
2、校长要关注教师的学习。
教师的师德修养决定着学校教学、科研、教育水平和质量,关系校风、学风、教风的形成,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校长要明确教师的素质教育目标,让教师的师德修养能满足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读书、学习。
通过广泛的读书、学习,积累和实践,用知识武装头脑,用智慧创造奇迹,才能战胜平庸,超越平凡。
作为校长,要舍得花钱买书,给每一位教师至少订阅一份或一本相关学科的教育杂志或书刊,给每一个办公室设臵报刊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了解到每一天的新闻事实,丰富教师阅览室,让每一个办公室教师每周到阅览室读书学习一小时并做读书摘要。
同时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让外出学习的领导和教师做好专题报告或示范课,使他们像一颗火种,把学习经验和感受与同伴分享,对学校教育教学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作用。
3、校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是一个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容忽视,泰戈尔的这句诗:“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校长是教育的管理者,应该从中深悟到何谓:“教育是慢的艺术。
”作为校长,除了给每个班级设臵图书、报刊角外,让每个班的学生定期轮流到学生阅读室读书学习并做读书摘要。
同时应注重一个又一个营造温馨校园的细节,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温情--橱窗里,新一届“十一小校园之星”正在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走廊上,学生们的得意杰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教室里、图书角、科技角、游戏角等等,每一处都带给人新奇与童趣,每一处都是“苦心经营”的花园、家园、学园、乐园。
三、要立徳求范,范则率。
“居人上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一个学校的校长应该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各项工作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要以宽广的胸怀,儒雅的气质,博爱的心胸,公平的处事原则,平等的待人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
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臶,凡是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校长要求老师按时上班,自己就不能迟到;要求老师工作期间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自己就不能在上班期间上网玩游戏。
只有自己做好榜样,校长在教育他人的时候,才能够底气十足。
作为校长,每天清晨应先与师生到校,以雅致的着装,抖擞的精神,愉悦的笑容迎接大家的到来,向他们致敬、问好!每天下午在校门口目送师生回家,向他们致谢,道别。
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关心他们的一言一行。
同时,校长还要在广大师生之间树正气,办公道事,讲究原则。
凡事要从学校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是围着个人名利得失打转转,要以身征求公正,以公正换人心。
所以,校长只有一视同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够得民心,顺民意,管理渠道才能畅通无阻。
教育工作者李镇西说:“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
”校长是富有智慧和令人敬仰的,一位好校长能使管理智慧化,服务人性化,就能成就一所好学校,因为,校长有思想,老师就有了思想,老师有了思想,学生也就有了思想,所以,生命化的教育就是遵从人的天性,遵循教育的本质,从能改变的地方一点一滴去努力的结果。
校长远程培训心得体会》经典文档:摘要:参加网上校长培训一个月,聆听了许多专家的精彩报告,增长了许多理论方面的知识,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实践的宝贵经验。
本人感受颇深,同时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谈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作为学校的一名校长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专家型校长,把学校打造成品牌学校。
自2010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通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我参加了校级干部远程专题培训。
此次培训以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主要内容,采用网络直播课堂、视《培训心得》摘要:参加网上校长培训一个月,聆听了许多专家的精彩报告,增长了许多理论方面的知识,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实践的宝贵经验。
本人感受颇深,同时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谈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作为学校的一名校长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专家型校长,把学校打造成品牌学校。
自2010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通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我参加了校级干部远程专题培训。
此次培训以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主要内容,采用网络直播课堂、视频讲座、专题讨论、班级学员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
短短的近一个月的培训,我有幸聆听了十多位教育部门领导、教育专家和名校长的精彩报告,眼界大开,使我在学习中深受启发,培训让我用理论武装了头脑,提升了我的教育理论水平,加深了对教育法规、教育政策、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理解。
充分理解了校长应具备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也增强了自己干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坚定了自己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和信心。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一、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实效性强,收获颇丰。
网上视频中有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讲的全面贯彻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力主讲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点分析;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主讲的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鸿羽教授的养成教育;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建设等等,他们精辟的论述,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都在教育引导着我,促使我反思,激励我奋力前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
”于是,使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校长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1.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在道德品质上做教师的榜样。
从报告中和名校校长的身上,感受到的是那种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作为校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努力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上做教师的楷模,时刻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师生,做师生的知心人,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在改革创新上做教师的引路人。
没有改革就难以发展,缺乏创新发展就会滞后,通过培训,让我意识到需要自身提升能力素质,在改革创新上做教师的引路人。
通过这次培训,我加深了这种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思想,自觉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做一个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专家型校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
二、创建市级品牌学校,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强化师德建设,为推进课程改革增添“原动力”德乃师之魂。
坚持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来抓。
1.抓学习,规范教师言行。
2.抓环境,统一教师思想。
学校从建设育人环境起步,从校园文化的打造入手,用校园文化调整教师的情绪,用精神文化统一教师的思想。
3.抓考核,强化师德管理。
学校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教职工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能力、效果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估,同时通过家长、学生、领导评教监督教师师德形象。
(二)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即班主任队伍建设、新教师队伍建设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班主任队伍建设,实行班主任选聘制度,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建立班主任量化考核制度。
2. 新教师精力足、知识新、头脑灵活、热情高,是学校的希望所在,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学校将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为每一个新教师配备一名教学上的师傅,从各个方面手把手地教他们,使他们能尽早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排头兵,是学校的脊梁,他们有敬业精神,能力也强,成绩也比较突出,在教师中有很高的威信,但视野不够开阔,限制了他们进一步的发展,对这部分教师,学校将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学习机会,努力开发教师的潜能。
(三)加强业务培训,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
以师为本,着力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是实现我校办学目标的关键。
为此,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培养这支队伍。
一是“请进来,走出去”;二是组织教师参加经常性的学习研讨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观摩课改录象,学习交流,实践反思;三是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四是认真开展听评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