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教案2(华东师大版必修4)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教案2(华东师大版必修4)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教案2(华东师大版必修4)第12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上海市嘉定区封浜中学周云编辑:卢立臻[教学目标]1.知道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知道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间和标志;理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局限性的原因;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和重要历史意义。

2.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学会使用从主观、客观不同范畴,综合分析探究历史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通过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学会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

3.阅读"探索与争鸣"中关于青年马克思的材料的过程中,感悟"伟大的志向造就伟大的人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

在学习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这些伟大的思想在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的过程中,在感慨"思想的力量"的同时,对杰出的思想家产生由衷的敬仰之情。

[重点与难点]重点:科学社会主诞生的历史条件和内容。

难点: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联系和区别。

说明: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需全面理解,方能结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理解其科学性、实践性,理解其重大历史意义。

故为重点。

2.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部分理论又与其有区别,由于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故为难点。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以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和英国广播公司的民意测验的材料导入。

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

提问:为什么人们选马克思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学习完本课后请你讲一讲原因。

本环节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60年代,回荡在英伦三岛上空的机器轰鸣声,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回忆第11课内容。

图片展示:工人与资产阶级生活的对比。

提问:工业革命在对人类历史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同时,具有怎样的消极影响?19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

工业革命使社会发生深刻的变革,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使工人的遭遇更加悲惨;另一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与发展。

通过图片直观的了解19世纪工人与资产阶级生活状况。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同时复习上一课的内容。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欧洲一些国家制定了一些措施。

提问:当工人斗争的逐渐兴起时,欧洲一些国家制定了哪些措施?欧洲一些国家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阶级矛盾,制定了一些关于劳动、报酬、教育、卫生、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

使学生理解这些立法只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但并没有解决矛盾,工人运动不断开展,随之产生了各种社会主义思潮。

在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中影响最大的是空想社会主义。

提问: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图片展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共产主义试验村"。

阅读教材p52,思考:为什么说圣西门等思想家提出的设想是空想?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

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设计了理想中的和谐、协作和平等的社会。

但他们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理性的产物,正义的体现,天才头脑的发明,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他们相信天才创造历史,希望理性统治世界,不能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他们回避政治斗争,诉诸经济和社会改良,并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人们的道德觉悟,而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由于他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实现途径的设想上都存在不足,故只能是空想。

使学生了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要理论及缺陷。

虽然空想社会主义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但它所提出的一些天才设想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非常重要的。

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阅读材料一(见资料附录)提问:从材料一看,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的目的是什么?起义的目的是反对德国统治者和旧的社会制度。

使学生理解三大工人运动的目的表明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已经觉醒,斗争热情高涨,工人运动需要理论指导,科学理论从工人运动中产生。

阅读教材内容,找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活动。

图片展示: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活动。

图画也是史料的组成部分,可以从中获取到一些历史信息。

提问: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阅读材料二(见附录)提问:思考《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的内容是什么?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使学生通过《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了解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斗争和人类社会进步所起到的指导作用。

阅读材料三、四、五(见附录)以及教材"探索与争鸣"《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提问:我们应该向马克思学习哪些高尚品格?谈谈你对青年马克思的认识?你有过对未来职业的考虑吗?谈谈你的价值取向。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持之以恒,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等。

青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树立起为人类幸福而奉献终身的崇高理想。

正是在这一远大志向的驱动下,马克思刻苦学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亲自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关心人类的疾苦,思考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工人的苦难,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正是在这一远大志向的驱使下,马克思不畏种种迫害,不计个人得失,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工人的解放、为人类的幸福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以畅所欲言。

价值取向可以是多元性的,引导学生考虑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要有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对杰出的思想家产生由衷的敬仰之情,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

[资料附录]1、材料一:《海涅诗选》: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去三重的诅咒--我们织,我们织!一重诅咒给那个上帝,......一重诅咒给阔人们的国王, ......一重诅咒给虚假的祖国,......"2、材料二:《共产党宣言》摘录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

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3、材料三: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4、材料四:他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却债务缠身,大半生穷困潦倒;他出身于中产阶级上层,却热情捍卫工人的权益。

他一生清苦,颠沛流离。

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活着的时候受到各国政府--无论是专制政府还是共和政府的驱逐。

他忍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贫困、疾病、丧子、亡妻、嫉恨、诽谤的折磨。

尽管如此,马克思一生义无反顾地追求真理。

--英国《焦点》月刊5、材料五:《马克思的自白》您认为男人最好的品德?刚强。

您认为女人最好的品德?温柔。

您的特点?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喜欢的做的事?啃书本。

您喜爱的颜色?红色。

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

--选自高一语文新课程《必修一·语文》[板书设计][训练设计]1、材料一: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捣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只是捣毁这几个地方的机器,还准备去捣毁全英国的机器。

──摘自《兰开夏事件》(当时人的通信)材料二: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

为了避免发生富者利诱、有权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

......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

......普遍选举必能、也惟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和平,我们坚信它也会带来繁荣。

──摘自1839年《全国请愿书》材料三: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城内的蒙马特尔高地等处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被人发现。

这时,警钟长鸣,一场革命开始了。

......3月28日,巴黎人民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请回答:(1)材料一他们采取什么斗争方式?反映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他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2)材料二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方式有什么新的变化?具体要求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方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答案:①捣毁机器,自发斗争阶段。

他们没有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产阶级的剥削,以为贫困根源是机器。

②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要求普选权。

③夺取政权。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新阶段。

[课件]见附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