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一、供求总体情况
2010年一季度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用人的单位507家,提供用人信息1612条,招聘各类人员45630人,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45135人,求人倍率为1.01,比上季度提高0.09,比去年同期提高0.36,就业矛盾进一步得到缓解,需求人数近年来首次超过求职人数,求人倍率突破1,劳动力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景象。

去年一季度,就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就业需求空间急剧压缩。

金融危机的突发性与经济结构中固有矛盾的叠加,使就业矛盾更加尖锐突出。

在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实施,经济逐步回暖,就业市场出现积极变化,稳定就业取得初步成效,劳动力市场上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持续回升,到年底,接近1,本季度需求人数更是首次超过求职人数,春节后的各类招聘会,都有大量用人单位主动进场招聘员工。

劳动力市场供需趋于平衡,结构性矛盾凸现,供小于求,求职者挑选的空间更大,
用工难的出现,倒逼企业规范用工行为,提高用工待遇。

为落实中央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和促进就业,破解用工难和求职难共存的局面,实现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双赢,我市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完善“招员工不出厂门,找工作不出家门”的2010年春季“牵手行动”,节点和常态相结合,加大劳动力供求对接力度,有效地缓解了两难问题。

1
二、各产业劳动力需求情况
一季度第一产业的需求人数为892人,占需求总量的1.95%,我市是农业大
市,农业劳动力的供需量很大,但这一部分情况基本未纳入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
第二产业的需求人数为36139人,占需求总量的79.20%,比上季度提高2.17%,
经济总量的复苏,我市第二产业的回暖力度更强劲一些;第三产业的需求人员为8599人,占需求总量的18.85%,比上季度略有下降,就业结构中能够大量吸纳就业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迟缓。

需求人数
1.92%
77.85%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比较
三、行业需求情况
从从具体行业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业需求人数较大,占居需求总量的前三位。

本期制造业需求34920人,占整个需求的76.53%,需求人数比上季度增加6735人,需求比重比上季度提高7.76%。

批发和零售业需求3878人,占总需求量的8.5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需求1452人,占总需求量的3.18%。

3、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比较表
从用人单位看,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比重仅占0.12%,其他单位的用人需求比重为9.87%,90.01%的用人需求集中在企业,在企业用人需求中,内资企业占92.47%,其中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企业、私营企业的用人需求较大,占内资企业总需求人数的前三位,所占比重分别为58.44%、13.94%、8.55%,国有、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仅为4.9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为2.24%;外商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为4.11%;个体经营的用人需求比重为1.18%。

与上季度相比,有限责任公司的用人需求比重增长了1.6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的
用人需求比重增长了3.16个百分点。

可见,充分发挥内资企业的作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岗位的增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按用人单位性质分组的需求人数比较
从职业需求来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仍是用人需求的主体,所占比重分别76.74%和9.52%,二者合计红占全部用人需求的86.26%。

与上季度相比,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需求增加4727人,需求比重上长了2.84个百分点;商业和服务业人员需求略有下降,需求比重下降了1.41个百分点,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市职业需求的总体状况。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比较
表6: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
表7: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
从职业供给来看,求职人员相对集中的职业也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
和服务业人员,其所占比重分别为79.88%和10.61%,两者合计约占总求职人数的90.49%。

与上季度相比,生产运输操作工求职人数增加7519人,求职比重上升了15.38个百分点,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求职有所下降,求职比重下降了3.76个百分点。

这两类人员,求职比重与需求比重基本持平,求人倍率分别为0.97和0.91。

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需求人数大于求职人数,求人倍率分别为2.66和1.16。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技术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需求大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十个职业,依次是机械冷加工、裁剪缝纫工、纺织针织印染工、推销展销人员、治安保卫人员、电子元件器件制造工、机械热加工、电子工程技术人中、针强人员、部门经理。

缺口大的前几个职业与三季度变化不大,这与我市的产业结构有关。

从实际情况来看,缝纫、挡车工短缺是重点,我市作为传统的产棉大市,纺织、服装业飞速发展,前几年,缝纫、挡车工就开始出出招工难状况,这种情况一直未有根本性的改变。

六、求职人员构成情况
本季度,在求职人员类别构成中,新成长失业青年、就业转失业人员、本市
农村人员仍是求职的三大主体,所占比重分别为35.66%、26.69%和23.83%。

与上
季度相比,新成长失业青年、本市农村人员增幅较大,分别上升了7.51和19.28,
在新成长失业青年16095求职人员中,应届高校毕业生5440人,占新成长失业青
年总数的33.80%,比上季度上升19.33个百分点,这与春节长假和新学期学生见
习有直接关系。

10756
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比较
七、招聘、应聘条件情况
(1)性别
从需求方面看,对男性的需求为12929人,占28.33%,对女性的需求为20156
人,占44.17%,女性的需求比男性的需求多15.84个百分点,对性别无要求需求为12545人,占27.49%,比上季度下降11.37个百分点,这主要是营销、推销、
保险等岗位,男女都可以。

从求职方面看,男性23138人,占51.26%,女性21997人,占48.74%,男性求职比女性多2.52百分点,从数据来看,需求比重女大于男,求职比重男大于女,就业的性别结构依然存在,求人倍率分别为0.84和1.19。

性别男性女性无要求
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比较
(2)年龄
从需求方面看,市场对25-34岁这一年龄段的需求最多,为16077人,占35.23%,16-24岁需求为12542人,占27.49%,35-44岁需求为8918人,占19.54%,45岁以上需求为8075人,占17.70%,年龄分布相对比较均匀,改变了过去更偏重于16-24岁的年轻人,用工更加理性,更加注重工作实践。

从求职人员方面看,35-44岁年龄段的最多,有13250人,占29.36%,25-34岁年龄段的其次,有11786人,占26.11%,16-24岁求职10051人,占22.27%,求职年龄区域同样比较宽泛,年龄结构性矛盾逐步趋缓,四个年龄段的求人倍率分别为1.25、1.36、0.67和0.80,就业的年龄结构矛盾主要集中在中间两个年龄段。

(3)文化程度
从需求方面看,初中及以下的19249人,占42.18%;高中(含职高、技校、中专)5561人,占12.19%;大专676人,占1.48%;无要求20102人,占需求总量的44.05%。

从求职方面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8076人,占40.05%;高中(含职高、技校、中专生)求职数为17159人,占38.02%,大专生8835人,占19.57%。


化程
度初











、技








本科
硕士
以上无要求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比较
(4)技术等级或职称
从需求方面看,对初级技能的需求为4726人,占10.36%,对中级技能的需求为1301人,占2.85%,无要求的37904人,占83.07%。

从求职方面看,初级技能的7812人,占17.31%,比三季度上升1.87个百分点;中级技能的3911人,占8.67%,比三季度上升1.52个百分点;无技术等级的29811人,占求职人员的66.05%,比三季度下降5.24个百分点,求职人员的技术素质明显有所提升。

12、按技术等级分组的供求人数
一季度10423名大中专技校毕业生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其中5641名已实现了就业。

二0一0年四月六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