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菊感冒片
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痛。
感冒清热颗粒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羚翘解毒颗粒
疏风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恶寒发热,头晕目眩,咳嗽,咽痛。
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通宣理肺丸
为解表剂,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嗽之功效。
主治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复方川贝精片
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用于风寒咳嗽、痰喘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闷、痰多;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川贝母、陈皮、桔梗、五味子、甘草浸膏、法半夏、远志。
气管炎丸
散寒镇咳,祛痰定喘。
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气促哮喘,喉中发痒,痰涎壅盛,胸膈满闷,老年痰喘。
麻黄,苦杏仁(去皮炒),石膏,甘草(蜜炙),前胡,白前,百部(蜜炙),紫菀,款冬花(蜜炙),蛤壳(煅),葶苈子,化橘红(盐水炙)桔梗,茯苓,半夏曲(炒),远志(去心炒焦),旋覆花,浮海石(煅),紫苏子(炒),党参,大枣,五味子(醋炙),桂枝(炒),薤白,白芍(酒炙),桑叶,射干,黄芩,青黛,蒲公英。
参苏丸
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用于身体虚弱、感受风寒所致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
党参、紫苏叶、葛根、前胡、茯苓、半夏 (制)、陈皮、枳壳 (炒)、桔梗、甘草、木香。
河车大造丸
滋阴清热,补肾益肺。
用于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
紫河车、熟地黄、天冬、麦冬、杜仲(盐炒)、牛膝(盐炒)、黄柏(盐炒)、龟甲(醋炙)。
橘红丸
清肺,化痰,止咳。
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
止咳橘红丸
为祛痰剂,具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效。
主治痰热阻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满气短、咽干喉痒。
化橘红、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紫苏子(炒)、苦杏仁(去皮炒)、紫菀、款冬花、麦冬、瓜蒌皮、知母、桔梗、地黄、石膏。
二母宁嗽丸
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用于咳嗽痰黄,不易咯出,胸闷气促,咽喉疼痛。
川贝母、知母、石膏、栀子(炒)、黄芩、桑白皮(蜜炙)、瓜蒌子(炒)、茯苓、陈皮、枳实(麸炒)、五味子(蒸)、炙甘草。
清肺抑火丸
清肺止咳,化痰通便。
用于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黄稠黏、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黄芩、栀子、知母、浙贝母、黄柏、苦参、桔梗、前胡、天花粉、大黄。
养阴清肺丸
为补益剂,具有养阴润燥,清肺利咽之功效。
主治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