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弟子规》之泛爱众 第五课时

《弟子规》之泛爱众 第五课时


wù chǎn fù wù jiāo pín wù yàn gù wù xǐ xīn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解释】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 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 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小故事] 严光是汉代著名的士人,年轻时他和刘秀一起游
弟子规七个中心部分
1.入则孝-------《感恩》 2.出则悌-------《友爱》 3.谨 -------《规范》
4.信 -------《诚信》
5.泛爱众---《博爱》
6.而亲仁- ------《向善》 7.余力学文-----《勤奋》
《弟子规》之泛爱众
泛爱众”含义:“泛”就是广泛,很 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 有爱心;“众”讲的是众人。 “泛爱众”简单地说就是广泛地 爱护众生。
rén bù xián wù shì jiǎo rén bù ān wù huà rǎo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解释】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 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 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小故事] 三国时期,魏明帝最疼爱的一个女儿去世了。魏
yǐ yǒu néng wù zì sī
rén suǒ néng wù qīng zī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解释】当你有能力可以为众人服务的时候,不要自 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 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
[小故事] 春秋时,晋平公想大夫祁黄羊请教:“你看谁能
yáng rén è jì shì è jí zhī shèn huò qiě zuò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解释】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 事。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小故事] 灌夫是汉朝的一名将军,勇猛善战,嫉恶如仇。
但他有个缺点,就是脾气太直,说话不分场合,不 讲究方式。就是这样的性格使他得罪了不少人,特 别是和当时的丞相隔阂最大。有一次,在丞相的婚 宴上,灌夫因为一杯酒,和丞相争吵起来,气愤至 极的他,于是就把丞相平时所做的坏事都说了出来, 以至于搅散了宴会。丞相是皇上的舅父,当然不会 放过他,最后灌夫被捕处死。这就是灌夫不讲究方 式,不注意策略而行事的结果。
ēn yù bào yuàn yù wàng bào yuàn duǎn bào ēn cháng
恩欲报 怨欲忘 抱怨短 报恩长
【解释】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 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 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 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 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fán shì rén jiē xū ài
凡是人 皆须爱
tiān tóng fù dì tóng zài
天同覆 地同载
【解释】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 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 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 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孙中山先生说:“物种以竞 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
历求学,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后来刘秀做了皇帝, 仍然没有忘记他。刘秀知道严光很有才华,便派人到 处寻找。他把严光请到皇宫,热情招待。刘秀想让严 光当官,结果被严光拒绝了。刘秀并不生气,晚上, 两人交谈到了深夜,并在一起睡觉。后来,刘秀尊重 严光的选择,并没有勉强他当官。刘秀贵为帝王,不 忘顾及他人的感受,确实值得钦佩。
dài bì pú shēn guì duān suī guì duān cí ér kuān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解释】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 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 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

[小故事] 吴起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能征善战,而且很
fán qǔ yǔ guì fēn xiǎo yǔ yí duō qǔ yí shǎo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解释】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 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 和睦相处。
[小故事] 赵盾是春秋时晋国的大臣,由于他经常指责国君
的过失,被国君视为眼中钉。有一次,国君假意请赵 盾喝酒,却在酒宴上埋伏了杀手,赵盾眼看要被杀时, 一名武士救了他。后来,赵盾问那个人为什么要拼死 相救,这位武士说:“当年,我饿得要死了,是您送 给了我一筐饭食,并且还送东西养育我的母亲,这个 恩德我怎能忘呢?”原来,这个武士是当年赵盾救济 过的一个乞丐。
明帝非常悲痛,决定厚葬她,并且表示自己要亲自去 送丧。这时,大臣杨阜(fu)对魏明帝说:“过去,先 王和太后去世时,您都没有送丧,现在女儿死了却去 送丧,这与礼法不合。”杨阜说得有道理,但当时魏 明帝悲痛至极,并没有接受杨阜的建议。杨阜就反反 复复、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结果,气愤的魏明帝把 杨阜赶出了朝堂。这是他说话不看时机的结果。fu
xìng gāo zhě míng zì gāo
行高者 名自高
rén suǒ zhòng fēi mào gāo
人所重 非貌高
【解释】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Biblioteka 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
[小故事]

齐王派长相普通的晏婴出师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婴个矮,
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小门让他进。晏婴不卑不亢地说:“这
胜任南阳县令的职位?”“解狐。”平公问:“解狐 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说:“你问的是谁能去担 当县令,没问我的仇人是谁呀。”不久,晋平公又问 祁黄羊:“现在需要一个人来管理军队,你看谁行?” 祁黄羊说“祁午。”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 吗?”祁黄羊说:“你问我谁能当军事长官,也没问 谁是我的儿子呀?”祁黄羊就是这样,不管是仇人还 是亲人,他只推举有贤能的人。qi
dào rén shàn jí shì shàn rén zhī zhī yù sī miǎn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解释】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当对方 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
[小故事] 贺之章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性格直爽,豁达
健谈,当时的达官贤士都很仰慕他,都愿意和他交 谈,他虽然名气很大,但爱才若渴,热情地提携讲 坛后辈。当他在京城身居要职时,李白还是一个初 露头角的诗人。贺之章读了李白的《蜀道难》一诗 后,赞叹不已,称李白是“谪仙”。两人见面后, 虽然年龄相差四十多岁,但却一见如故,成了忘年 之交。后来,在他的推荐下,李白名震天下,后来 成了人人赞叹的“诗仙”。
《弟子规》 之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 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 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 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 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 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 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 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小故事] 仁杰是武则天时的名臣。有一次,武则天对他说:
“虽然你政绩突出,可还有许多同僚说你的坏话。你 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狄仁杰说:“臣本不才,别人 批评臣,正是对臣的监督和爱护。如果陛下认为臣做 得不对,臣愿意明白自己的过失并改正;如果陛下明 察,认为臣做得对,不相信流言,那是臣的荣幸。既 然如此,臣何必知道他们的姓名呢?”武则天听后, 大为赞叹,认为秋仁杰确实有大臣的风度。
们两人可不是一般的玩伴。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谈天 说地,赋诗唱答,一起学习和促进,如果对方有什么 缺点,就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后来,李概要回老家 了,崔瞻十分难过,他给李概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意气用事,仗气喝酒,是我经常犯的毛病。有你在, 总是毫不犹豫地教训我,如今你走了,谁可以指出我 的缺点呢!”足见两人友情的深厚
jiāng jiā rén xiān wèn jǐ jǐ bú yù jí sù yǐ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解释】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 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 我愿意吗?”,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 刻停止。
(《论语》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 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父子同心
古代父母给孩子取名字,就是对孩子的期许。像范仲淹就给他的 大儿子取了个名字,叫范纯仁,期许孩子纯是一颗仁慈之心。他 的孩子长大了,有一天,吩咐儿子押解五百斗麦子回江苏老家。 在运送过程中,范纯仁遇到了父亲的一个老朋友。在交谈中,了 解到父亲这位故友家庭状况很不好,父母都还没有安葬好,女儿 还没有出嫁,所以需要一大笔钱。范纯仁立即就把五百斗麦子卖 掉,结果钱还是不够,范纯仁又把押解麦子的船也卖了,这样就 解决了他父亲故友的困难。后来他就回京城跟父亲报告,当父子 两个坐在一个桌子,范纯仁说:“父亲,我把五百斗麦子卖掉以 后,钱还是不够。”他父亲抬起头来对他说:“那你就把船也卖 了吧!”范纯仁说:“父亲,我已经卖掉了。”所谓真正是父子 同心。
是狗洞,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里进去。”楚国人 一听,忙打开城门让晏婴竟区了。见到晏婴,楚王故意问: “齐国没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 出访有个规矩:上等国派上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 我到楚国来了。”楚王听后,对晏婴肃然起敬。
cái dà zhě wàng zì dà rén suǒ fú fēi yán dà
仲淹立志
宋朝的范仲淹从小就立志高远。有一次他去算命,走 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问:“你 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这位算命先生一辈 子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小孩子居然开口就说要当宰相, 也着实吓了一跳。就跟范仲淹说:“小小年纪,如何 口气这么大?”范仲淹有些不好意思,接着又跟算命 先生说:“不然这样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当医 生?”算命先生有些纳闷,为何志愿如此悬殊,就问 他:“你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志愿?”范仲淹回答: “因为只有良相跟良医可以救人。”算命先生听完之 后很感动,一个孩子念念想着要救人,算命先生立刻 就跟范仲淹说:“你有这样一颗心,乃真正宰相之心, 所以你以后一定可以当宰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