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之泛爱众》教案1.3 黎娟学情分析:古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些深奥和陌生,《弟子规》里面也不乏一些生僻的难字。
但这并不是我们这节课要教学的重点。
朗读依然是本课的主旋律,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使之朗朗上口,进而熟读成诵。
并通过身边的真实故事,解读弟子规,源于生活,得到启发。
教学目标:1. 带领学习《弟子规》第五篇—《泛爱众》,熟读能诵.2. 培养学生朗读古文的能力,能有节奏的朗诵古文.(可适当讲解一些古诗文吟诵知识)3重温蒙学经典—《弟子规》,了解其中深意,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实例重新定义《弟子规》。
从中看到国学经典之精华,让学生初步了解《弟子规》。
教学重难点:1. 古文生僻字词,古今异义,古文理解等.2.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与古文形成对比,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3. 初步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探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弟子规》之泛爱众篇的吟诵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1.弟子规介绍(或提问)《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2.泛爱众介绍(提问)“泛”就是广泛,很普遍的意思;“爱”就是慈悲,有爱心。
这个“众”,我们讲的是众人。
(除了人之外,还能扩展到动物、植物。
)3、原文内容及概括(分小组各自进行讨论,并推选代表进行概括,每组随机抽选两人提问,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经验,事后进行。
总体疏通,讲解,夹杂小故事和小视频、音乐、图片等)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第一部分:不分等级贵贱,人皆爱之,不以貌取人,重德重才。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第二部分:不自私自利,不嫉妒他人。
不巴结富人,不看轻穷人,不卑不亢。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第三部分:不说人短处,尊重他人隐私,扬善惩恶。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第四部分:克制,多为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换位思考。
厚德载物普泽爱心,爱心凝聚力量责任铸就品牌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第五部分:知恩图报,不锱铢必较。
不盛气凌人,宽以待人。
以德服人三、结并发表看法可以将“泛爱众”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理解:一个是为人之道,一个是处世之道.所谓为人之道,就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道理。
泛爱众第一句“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正是说我们都是人类的一份子,共享一片蓝天,共居一块大地,难道我们不应该互相关爱吗?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其扩展,即我们现在所提倡和谐社会—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所谓的处世之道就是我们平时与人打交道、交朋友以及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看不见的准则和道德规范,比如宽以待人,乐善好施,遵法守纪,慎独,不揭人隐私,不说人长短等等,能够为我们的社会生活提供许多的便利.四、提问(备用补充)问题1:泛爱众(或弟子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作用?体现在生活中是在哪儿?(播放视频,如非典医护人员工作,抗洪抢险,援救灾区等,并查找有关的医训、医科校训、家训等)问题2:是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场合呢?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人呢?坏人呢?(“爱”字讲解,“谄,骄,取,与,加人”等等案列分析,不是爱,而是平等看待,查找有关佛家偈语,道家及儒家相关语句,播放“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MV)问题3:为什么前几篇篇名都是一个字,这一篇是三个字?能否概括?(仁,儒家思想讲解)附录:泛爱众fán shì rén jiē xū ài tiān tóng fùdì tóng zài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解释】只要是人,就是同类,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
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孙中山先生说:“物种以竞争为目的。
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
”)xìng gāo zhěmíng zì gāo rén suǒ zhòng fēi mào gāo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cái dà zhěwàng zì dà rén suǒ fúfēi yán dà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解释】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
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
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yǐ yǒu néng wù zì sīrén suǒ néng wù qīng zī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wù chǎn fùwù jiāo pín wù yàn gù wù xǐ xīn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rén bù xián wù shì jiǎo rén bù ān wù huà rǎo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解释】当你有能力可以为众人服务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
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习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
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
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礼运大同篇: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rén yǒu duǎn qiè mò jiērén yǒu sīqiè mò shuō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dào rén shàn jí shì shàn rén zhī zhīyù sī miǎn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yáng rén è jì shì è jí zhī shèn huò qiě zuò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shàn xiāng quàn dé jiē jiàn guò bù guīdào liǎng kuī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解释】别人的短处,不要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去宣扬。
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
当对方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行善。
宣扬他人的过失或缺点,就是作了一件坏事。
如果指责批评太过分了,还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过劝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养。
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有缺陷。
fán qǔ yǔguì fēn xiǎo yǔ yí duōqǔ yí shǎo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jiāng jiā rén xiān wèn jǐjǐ bú yùjí sù yǐ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ēn yù bào yuàn yù wàng bào yuàn duǎn bào ēn cháng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解释】财物的取得与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广结善缘,与人和睦相处。
事情要加到别人身上之前(要托人做事),先要反省问问自己:“如果换作是我,我愿意吗?”,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就要立刻停止。
(《论语》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处罚自己,苦恼自己!”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常思报答。
dài bì pú shēn guì duān suī guì duān cí ér kuān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shì fú rén xīn bù rán lǐ fú rén fāng wú yán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解释】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
唯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