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问题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问题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及原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原因
人口增长快,农村
因
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劳动力过剩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 (1)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 (2)郊区城市化: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
43.01%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1)与安徽省相比,20年来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是( ) A.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 B.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 C.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 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2)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要是 ( ) 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 B.城市就业机会多 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解析:第(1)题,从表中资料可知,与安徽省相比,江西省前十 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第(2)题,城市就 业机会多成为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拉力”因素。 答案:(1)D (2)B
熟阶段
长迅速
城市 高低
高
低
化水
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原因
平
了城市化进程;起步早 起步晚
城市人
大
小
口比重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初期阶段或中期加速阶段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动力
工业化规模扩大,速度加快, 民族独立,经济迅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 速发展
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
(3)C( 后期 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 重的增长 趋缓甚至停滞 。
3.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了城市化的 C (填字母)阶段;发 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 A或B (填字母)阶段。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读图思考·拓认知]
教材P35图2.23 此图利用坐标系和曲线对比四个国家的城市变化过程。 通过曲线变化的比较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何不同?
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 念
展差距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活学巧用·大冲关] 1.读“近20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
回答(1)~(2)题。
江西(城镇人口比重) 安徽(城镇人口比重)
1990年
20.40%
17.8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0年
27.67%
27.81%
2010年
44.06%
晨背关键语句
第第 二三 章节
理解 教材 新知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把握热点考向
应用 创新 演练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1.概括法记忆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初期阶段:两个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低)。 加速阶段:一快一大(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变化大)。 后期阶段:一慢一高(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 2.概括法记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差异 发达国家:早、高、慢、逆(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现在 已变慢并出现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晚、低、快、郊(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现 在速度已超过发达国家并出现郊区城市化)。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跟随名师·解疑难]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时间
早晚 原因
早(英国最早,从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18世纪中叶开始)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目前 速度
快慢 原因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 民族经济的发展,人口增
提示: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较早,其中英国最 早,其次是美国,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较晚。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2)图示国家各处于城市化哪一个阶段? 提示:从城市化水平上看,英国、美国和巴西均处在 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 (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 提示:近20年来,英国、美国的城市化速度减慢;巴 西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处于加速阶段;印度平缓上升。 (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提示:未来英国、美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势缓慢, 印度城市化可能加快。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自读教材·抓基础]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1.城市化进程曲线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S”形 曲线。 2.阶段和特点 (1)A( 初期 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 较慢 。 (2)B( 中期 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 ,市区出现了很 多城市化问题。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改善产业 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地区
结构
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项目
意义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 推进科技
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进步
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 改变文化、
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 思想、观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1.概念
[自读教材·抓基础]
人口向 城镇 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 扩大 、乡村变为
城镇 的过程。
2.动力机制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不外乎 推力 和 拉力 。
3.标志
用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4.意义 (1)带来 聚落形态 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等的巨大变化。 (3)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 社会进步 的表现。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跟随名师·解疑难] 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推力和拉 力。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吸 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下图所示: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2.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促进人口 转化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 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 产业逐渐转移
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
(3)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大城市不仅中 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外迁移,整个大都市区 出现人口负增长,人们迁向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国 外学者将这一过程称为逆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