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十)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十)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十)综合题1、读“长三角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问题。

(1)从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可以看出,该区域城市空间形态上属于____。

(2)依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说明上海地区城市快速推进大约从何时开始的。

(3)长三角地区郊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试说明长三角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原因。

答案:(1)城市群(或城市带)(2)从上海郊县土地面积1980年以后快速减少,而市区面积则是快速上升,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郊区城市化快速推进。

(3)地理环境优越,如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等;科技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解析:本大题以长三角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为材料,涉及城市化、影响城市化水平的因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1)结合图例可看出,长江三角洲城市较多,且有交通线相连,形成城市群。

(2)结合图例可看出,1980年上海市区土地面积开始明显增加,郊县土地面积开始减少,可判断出1980以来,上海地区城市快速推进。

(3)长三角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地区,交通便利,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原因是科技发达,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发达,人口拉力大;地理环境优越,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位于三角洲,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小提示: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市辖区属县级行政区,受地级市或直辖市管辖,是城市市区的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增设市辖区。

据研究表明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市辖区空间结构的演化具有一定规律性。

有学者将我国城市市辖区的空间结构划分为图层式、组合式、并排式和独立式等几种基本模式(如下图)。

(1)根据学者提出的几种基本模式,推测城市市辖区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

(2)简述我国东部地区城市较西部更易增设市辖区的原因。

(3)某城市增设新的市辖区后,可能会出现“虚假城镇化”,说明出现“虚假城镇化”的表现。

答案:(1)独立式—并排式—组合式—圈层式。

(2)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发展更快;为了便于管理,政府会更容易决定增设市辖区。

(3)增设新的市辖区后,市区空间范围变大;但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少,城镇人口比重仍然较低,出现“虚假城镇化”。

解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城市市辖区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和原因等,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地理实践力。

(1)城市发展初期,市辖区数量少,范围小,为独立式模式,随着该地区的发展,市辖区数量增多,开始增设郊区市辖区,形成并排式模式,随着该地区的继续发展,郊区市辖区转变为中心市辖区,进而演变为组合式,最后演变为更加复杂多样的圈层式。

(2)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发展更快,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增设市辖区,为了便于管理,政府会更容易决定增设市辖区。

(3)据材料可知,市辖区属县级行政区,受地级市或直辖市管辖,是城市市区的组成部分,增设新的市辖区后,市区空间范围变大,但如果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少,迁入城镇的人口少,城镇人口比重就不会有明显的提高,进而出现“虚假城镇化”。

小提示: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是福州某山区自然村旧址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该村原有人口160余人,农产品基本自给自足,没有通公路,日用品主要靠人力通过简易山路运上山。

前几年政府统一安置村民到山下定居。

2018年国庆期间,某中学地理考察队从山下出发,花费2个多小时徒步到达图1区域开展考察活动,并拍摄了图2照片。

(1)推测图2拍摄的大致时刻(从7:00、10:00、14:00、17:00中四选一),并说明理由。

(2)分析早期该自然村选址的有利区位条件。

(3)分析政府统一安置村民到山下定居的原因。

答案:(1)17:00;据图1可知湖泊大致呈南北走向,推断图2中太阳位于偏西方向;太阳高度角较小,接近日落。

(2)河流流经该地,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等高线稀疏,地形较平坦,便于发展农业生产;位于向阳坡或冬季风背风坡,光热充足。

(3)山区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山上缺乏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村民收入来源较少,生活水平低;山区环境承载力小,发展农业可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解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据图1中湖泊大致呈南北走向,比较两幅图中湖泊的形态可知,拍摄者应站在湖的东北拍摄,此时太阳在偏西方向,且接近地平线,太阳高度角小,接近日落。

因此拍摄时间大致应是17:00。

(2)读图可知,早期自然村临河分布,河流流经该地,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自然村分布在海拔900~950m等高线之间,等高线稀疏,地形较平坦,便于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村位于山的南坡,北面有山峰分布,位于向阳坡或冬季风背风坡,光热充足。

自然环境适宜人居。

(3)由材料“没有通公路,日用品主要靠人力通过简易山路运上山”可知,山区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由材料“该村原有人口160余人,农产品基本自给自足”可知,村落人口少,山上缺乏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村民收入来源较少,生活水平低;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为河流的发源地,山区环境承载力小,发展农业可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小提示:4、2021年7月,河南省郑州市连遭暴雨袭击引发网友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循环示意图材料二丁坝又称“挑流坝”,是与河岸正交或斜交伸入河道中的河道整治建筑物,坝的一端与堤岸相接呈“丁”字形,因此俗称丁坝。

长丁坝又称为控导型丁坝,一般坝顶不过水,其作用是使主流远离堤岸,既防止坡岸冲刷,又改变河道流势。

(1)河南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降雨天气,原因之一是台风“烟花”向我国内陆地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

结合材料一,水汽输送环节是水循环示意图中的____(填序号)台风“烟花”参与的水循坏类型有____。

(2)近年来,每到汛期我国许多城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

试分析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措施。

(3)河流属于水循环的____(填环节名称),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丁字坝的作用____。

(4)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答案:(1) ①海上内循环(2)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有:增加城市绿地;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海绵城市等。

(3) 地表径流丁字坝的走向深入河道,用来使水流集中在河道中心以加快流速、刷深河床、抑制泥沙沉积、与加深航道水深等;同时使靠近河岸的流速迂缓,避免水流冲刷河岸,泥沙在坝田里淤积,以造成新岸。

同时它也在改善航道、维护河相以及保护生态多样化方面发挥着作用。

丁坝对水流的影响程度,又可分为长丁坝和短丁坝。

短丁坝则只起迎托主流、保护滩岸的作用。

长丁坝有束窄河槽、改变主流线位置的功效。

(4)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自然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以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河南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降雨天气,原因之一是台风“烟花”向我国内陆地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

结合材料一,水汽输送环节是水循环示意图中的①;台风“烟花”参与的水循坏类型有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台风烟花形成在海上,在海洋上形成蒸发和降水,参与海上内循环;向我国内陆地区提供了充沛水汽来源,形成水汽输送环节,并在陆地上形成降水,并形成大量的径流,又流回海洋,所以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是有短时间内的强降水。

城市建设过程中路面硬化导致雨水下渗慢,或者城市绿地减少,排水设施不畅等。

因此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可以增加城市绿地,增强涵养水源的能力;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增加地表水的下渗;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海绵城市,既能储蓄雨水,又能增加下渗。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属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由材料“丁坝又称“挑流坝”,是与河岸正交或斜交伸入河道中的河道整治建筑物,坝的一端与堤岸相接呈“丁”字形,因此俗称丁坝。

”可知,丁字坝的走向深入河道,用来使水流集中在河道中心以加快流速、刷深河床、抑制泥沙沉积、与加深航道水深等;同时使靠近河岸的流速迂缓,避免水流冲刷河岸,泥沙在坝田里淤积,以造成新岸。

同时它也在改善航道、维护河相以及保护生态多样化方面发挥着作用。

丁坝对水流的影响程度,又可分为长丁坝和短丁坝。

短丁坝则只起迎托主流、保护滩岸的作用。

由材料“长丁坝又称为控导型丁坝,一般坝顶不过水,其作用是使主流远离堤岸,既防止坡岸冲刷,又改变河道流势。

”可知,长丁坝有束窄河槽、改变主流线位置的功效。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自然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形成的地表径流,通过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塑造地表形态;通过径流输送将陆地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洋,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通过蒸发和降水等环节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5、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功能区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从环境因素考虑,城市各功能区用地规划合理,则该地的主导风向为________。

(2)说出乙功能区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________;仓储区布局的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城市功能区与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甲------行政因紧B.乙------历史因索C.丙------社会因素D.丁------经济因素(4)影响地租水平高低的因素,除了有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外,还有________答案:(1)西南风(2) 环境优美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位于城市边缘,地价便宜(3)D(4)交通通达度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布局的一般原则,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若从环境因素考虑,城市各功能区用地规划合理,图中工业区位于城市东北部,工业区一般位于当地主导风向下风向,因此该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2)乙功能区位于西南方,位于主导风向上风向,靠近湖泊、果园,位于河流上游,环境优美,应该是高级住宅区,乙功能区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环境优美。

仓储区占地面积大,要求交通便利,因此其布局应该靠近交通线,交通便利,位于城市边缘,地价便宜。

(3)图中甲是商业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市中心人流量大(其次是交通便利、商业支付地租的能力最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