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行道树规划与选择的探讨
行道树作为城市道路绿化的骨架,发挥着极大的生态及社会效益。
文章就城市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与规划进行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标签:行道树;立地条件;适地适树;乡土树种;引种驯化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行道树体现出城市道路的特征,其树种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与综合功能能否有效地发挥。
1 开展城市行道树规划和论证的意义
1.1 是塑造城市对外形象的要求
行道树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在城市道路系统、形象建设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可体现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状况,展现城市的特色。
1.2 是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的要求
在进行行道树树种选择时要考虑城市的道路建设近期规划及长远规划等问题,对树种进行科学性、系统性、艺术性、全局性的选种,避免犯主观性、盲目性的错误,造成植物难养护、道路缺株严重等问题。
1.3 体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行道树因其所处的位置,要发挥遮荫、降温、防尘、调节气温、增加湿润度等重要生态效能。
因而,我们在选择树种时,要严格执行“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选什么树种便于养护、在道路系统这一立地条件下生长态势好,什么树种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这些生态需求。
2 城市行道树树种选择现存问题
2.1 缺乏统一管理和专家论证,没有考虑当地立体条件和小环境
在行道树选择上存在跟风现象,别人种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哪个城市的行道树景观效果不错,那我们也引进来种植。
不考虑外来树种驯化与否、立地条件是否合适,就开始大量种植,造成一些经济损失。
以秦皇岛地区为例,曾经大量引种雪松做为行道树种,不可否认雪松树形美观,生态效益也很可观,但秦皇岛地区属于海洋季风型气候,春、冬两季风力较大,对雪松的生长极为不利,造成养护成本增加,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雪松的生长越来越受环境的限制,长势不良、缺株等现象日趋严重,最后不得不替换成其他树种。
2.2 只考虑眼前效果,没有考虑植物生长所需空间
在进行道路绿化时,人们希望马上展现一个优越的生态绿化环境,并有“今天种树,明天见效”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为了尽快达到绿化效果,在设计中缩短了植物间距,不能给植物生长提供足够的空间,使得仅2、3年植物之间就开始互相影响,造成偏冠,而且因为通透性差,病虫害也多有发生。
2.3 地方特色不够明显
以秦皇岛地区为例,常见的行道树树种有油松、国槐、银杏、栾树、白蜡、合欢、千头椿等,基本是一道一树,植物层次、色彩、季相不明显,缺乏具地域性特色的植物景观。
而且对乡土树种中景观效果不错的榆树、核桃等树种的应用也不广泛。
2.4 季相变化不够丰富
城市绿化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生态需求外,还应体现绿化美化的景观效益。
这就要求在植物配置上进一步追求其造景的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的统一及绿化的功能性、生物性、多样性的统一。
在这点上,秦皇岛地区的行道树色叶树种不够丰富,季相变化比较单一,行道树的配置还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5 常绿树作为行道树存在一定缺陷
秦皇岛开发区内“三板四带”式的道路多采用了常绿树种作为行道树,如秦皇岛西大街的油松、云杉,长江西道的华山松等。
固然,常绿树种的滞尘效果、负氧离子释放量较落叶树种要好,而且可以使得道路冬季的景色不显得十分萧条。
但在道路路口处使用常绿树种,会影响视线,造成极大的交通隐患。
而且遇到大风、大雪天气树枝极易被压断,甚至整株树木倒伏。
这些问题应用常绿树种作为行道树时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3 城市行道树选择的原则与标准
3.1 选择的原则
3.1.1 适地适树原则。
合理搭配树种,乔灌木、常绿树与落叶树、本土树种与引进树种要有一定比例,用不同的树种进行隔离,以防止病虫害交叉感染,保持生态平衡。
3.1.2 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协调原则。
要立足长远,对周边环境条件进行分析,注意公共设施安全。
在行道树栽植地点的选择上、选种植物的高度及树冠冠幅等细节都要考虑周到,不要与公共设施冲突,否则会给日后的管理带来不便。
3.2 选择的标准
(1)树冠整齐,形态优美,覆盖面积较大的。
(2)树木耐修剪,易整形。
(3)生长较快、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强的。
(4)抗污染、抗病力、抗性较强的。
(5)无病虫害、寿命长、根系发达的。
(6)树干通直、分枝点高度达2.5-3米,不影响交通视线的。
(7)行道树胸径10cm左右,据调查,胸径8-10cm的树木栽植成活率最高。
4 建议与对策
4.1 树种选择
4.1.1 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组织技术力量,对本地优良树种进行调查研究,尽量挖掘本地乡土树种。
因为乡土树种经过千万年的自然生长后完全适应本地气候,生长势旺,易于管理,又体现地方特色。
通过调查研究不同乡土树种的各种特性选出适合的行道树种,作为城市行道树的主要树种。
4.1.2 市区干道行道树选择重点应放在抗性强、夏秋开花的乔木或灌木或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上。
4.1.3 丰富色彩与季相变化,选择季相变化比较明显的树木,形成特色景观,营造绚丽多彩的城市风貌。
争取春夏观花、秋天观果、冬天观叶,给市民带来更多的视觉享受。
树种搭配要科学、规范,乔灌木、常绿与落叶树种等都要合理,既要有整齐感,又要有立体感。
4.2 建立行道树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分级,科学指导行道树应用
因不同种类植物对于其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同一植物对于环境中的不同限制因素的表现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所以,城市绿化树种生态适应性及生态功能性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是合理应用选择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可以通过特定的评价方法,从生态适应性、观赏性、生态效能、抗污染能力等方面全面系统的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指导行道树的选择与应用。
即将综合效能高的树种做为当地行道树树种的首选种类,对综合效能低的树种在选用时要慎重。
4.3 加强苗木培育的规范化、标准化
园林绿化部门应重视苗木培育的规范化、标准化。
作为行道树的树干高度、树冠的分枝、树干的直立性统一整齐,是营造城市景观美观大方的必要条件。
4.4 提高行道树的种植和养护管理水平
由于行道树的立地条件较差,对树木的生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行道树的养护管理,首先是种植时要充分的换入适宜的客土,并对行道树进行科学管理,如浇水、施肥、修剪、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树势因地制宜,特别是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增强树势,提高
观赏价值,延长树木寿命,保持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长期稳定。
4.5 加强园林植物引种科研研究
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投入一定的科研资金,开展园林植物引种驯化方面的课题和研究。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及行道树树种的实用价值和观赏效果抓紧行道树树种引种驯化工作,丰富行道树树种种类。
只有加强苗木的引种和驯化,坚持长期的栽培养护工作,才能使行道树在植物选种上有所创新,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和极佳的生态效益。
5 结束语
行道树作为城市道路绿化的骨干树种,其选择应用,在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行道树的选择和应用还关系到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果等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更是创建园林生态城市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条件。
作者简介:黄冬辉(1974,11-),女,河北省秦皇岛市,工程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园林绿化工程与技术。